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大众日报创刊70周年>最新报道
站内搜索:
刘家7人与大众日报
2009-01-05 08:46:00 作者: 大众网--大众日报

本报记者 于岸青 逢春阶

    2008年12月29日,纪念大众日报70周年报史展在省博物馆开展,随后大众日报进行了相关报道。省里老领导李子超同志的夫人、省直机关离休干部、84岁的刘绮老人看着报纸上的那些老照片,不禁心潮起伏。她对来访的记者说:这几天,我一直在想我们刘家与大众日报的渊源,想起哥哥姐姐们与我在大众日报的岁月,也想起曾经救过我的大众日报的同志。我要把这些事跟你们说一说。

    随着老人的述说,刘家兄弟姊妹7人在大众日报的风雨岁月,一一展现在记者眼前。

    刘力子:苦心经营提供办报经费

    大众日报创刊之初,营业部主任刘力子是刘绮的堂哥,电务室负责人刘承塾是刘力子的亲弟弟,机关党支部宣传委员李辛夫是刘绮的二姐夫。另外,刘力子的另一个弟弟刘承远和族弟刘承孝也在大众日报工作。 1939年5月,大众日报开展了第一次劳动竞赛,刘承孝还获得优胜奖,那时他是大众日报电台的译电员。刘承孝后改名叫刘云沼,跟随刘力子一起到了东北,参加了吉林日报的工作,后来担任了吉林日报总编辑。

    刘绮老人的父亲是我省著名民主人士刘民生,“七七事变”后,他带领全家从北京返回故乡沂水县刘家山宋村,誓死不做亡国奴,带动刘家山宋这个偏远山村的上百人参加了革命。

    多年来,《青年报》全员加入大众日报的事,一直令刘家人引以自豪。在这一历史事件中,刘力子和沂水报的李戴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刘李二人与中共山东分局取得联系,于1939年1月1日,带沂水进步群众自发创办的《青年报》全员加入大众日报。这段历史,刘力子的长子刘潜一直不知道。刘潜今年 76 岁,直到上世纪 80年代才在与父亲的一次闲谈中得知这个情况。

    大众日报创刊后,刘力子就任大众日报经理部主任,从营业、发行到材料供应都管过。刘力子性格执着,认准的事一定要做,而且一定要做好。 1938年 11月他就加入了革命工作,但直到 1941年才入党。刘潜说,当时父亲还是有一些同仁思想的,觉得抗日不一定入党。但经过1941年最为艰苦的大扫荡后,他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战胜外敌,只有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走向和平,所以,在沂蒙根据地情势最为艰苦的时候,他加入了共产党。

    大众日报在莒南驻扎期间,刘力子领导大众日报经营部门创建了商行、油墨厂、造纸厂、纺织厂、鞋厂等,获得的利润每年可达70多万元,满足了报社办公经费和员工生活费用的需要。为保证工作,刘力子让 9岁的儿子到山东分局干部子弟小学住读,让爱人到大众鞋厂做布鞋。

    1946年初,由时任大众日报总编辑陈沂率队,刘力子任副队长,大众日报先后派出百余职工支援新解放区建设。刘力子带走了全家,包括族弟刘承孝。

    后来,在北京的家里,刘力子一直挂着老战友李戴写的一副对联:“一生常耻为身谋,恬澹无私心自清”。刘力子没给儿子留下多少遗产,却把这一座右铭当做传家宝传给儿子。

    刘承塾:出色完成党报通信任务

    跟着刘力子一起加入大众日报的同仁里,有刘力子的亲弟弟刘承塾。刘承塾一直跟着叔叔刘民生在北京读书,正准备考大学,“七七事变”发生。从此刘承塾的人生轨迹被改变。

    刘承塾从小就喜欢摆弄电子器件。 1938年大众日报筹备创刊时就成立了新闻电台。原本是派刘承塾做记录员,抄收收音机里的通讯社新闻,但全台 12人中,属刘承塾年龄大,文化水平最高,又懂一些无线电知识,于是就改派他做机务维修工作兼任电务室负责人,被同事们戏称“室头儿”。

    创刊时刘承塾发挥自己的才干,将初级的收报机作了改进,使其更便于操作,并千方百计保证了收报机、收音机的“A ”、“B ”电源供应。

    到 1939年底,大众通讯社成立时,大众日报电台已有30人。1940年5月,为了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在时任大众日报管委会主任李竹如的支持下,电台开办了训练班,自力更生培训报务人员,刘承塾负责讲授电学和英文课。就在这个培训班上,刘承塾的弟弟刘承远也参加了为期4个月的培训,并参加了大众日报电台的工作,从一个小战士成长为一名终生从事电台工作的将军。

    1941年第二次反扫荡期间,刘承塾作为电台负责人跟随李竹如带领的战时第一新闻小组到鲁南巡视。当时,正值鲁南区党委机关被敌袭击,党委书记壮烈牺牲,形势危急。鲁南巡视团冬衣还没发下来,一套棉衣两个人穿,有棉袄的没棉裤,有棉裤的没棉袄,吃一回高粱煎饼就算解大馋。就这样,新闻小组一方面与延安新华总社保持联系,以新华社山东分社名义发送沂蒙反扫荡胜利的消息,一方面收取新华社、中央社、伪中华社国内外新闻,为编辑出版油印的大众电讯提供稿件。 12月8日,在行军路上休息时,刘承塾打开收报机,忽然听到日军偷袭珍珠港的消息,住下后,他立即抄收新华社的消息和中央社消息相对照,交给李竹如。李竹如随即在区党委机关干部会上作了形势报告,鼓励大家咬紧牙关,形势一定会好转。

    刘承塾特别爱动脑筋,在战争时期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因地制宜,解决了不少难题。铅笔、纸张、墨水这些收抄报的必用品,有时得自己想办法找替代品。有一天,手摇发电机的齿轮突然坏了,发报台停了工。刘承塾带领大家集思广益,终于想出了用自行车后轮带皮条拉动发电机发电的方法,使发报台恢复了工作。

    刘氏三姐妹:都与大众日报有缘

    刘氏三姐妹刘芬、刘奎和刘绮,刘芬曾在大众日报当校对,后与大众日报副总编辑陈冰结为夫妻,感情甚笃,在报社内传有“陈冰三件宝,手枪、刘芬和小宝(陈冰之子)”的美谈;刘奎身体一直不好,只在大众日报临时做过一段工作,但她与大众日报创刊初期的报社机关党支部宣传委员李辛夫结为夫妻;刘绮则于 1942年前后在大众日报当过会计。

    刘绮老人说,大众日报的员工救过我的命啊。那是1941年冬第二次反扫荡期间,16岁的刘绮在滨海公学念书,扫荡开始后,学校分成若干小组转移,但在转移途中就跑散了,刘绮胡乱跑到沂南县依汶村里,被一个姓王的老乡收留。就在这晚,大众日报利聚永商行的会计白铁华回到设在依汶的商行察看,得知日军正朝依汶扫荡时,立刻通知同伴转移,但他走到村口听说村里还有一个女学生未转移时,就又转回去通知了刘绮。王姓老乡拉着刘绮向村外跑去,直到跑过一条河,终于逃过一劫。而白铁华却因跑错了方向被日军抓住,备受折磨,九死一生。说到这里,刘绮老人潸然泪下。她说,也许,没有白铁华的救助,就没有我的今天了。
编辑: 赵永刚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