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 山东 | 体育 | 娱乐 | 女性 | 财经 | 幽默 | 评论 | 书画 | 博客 | 旅游 | 图片 | 论坛 | 房产 | 汽车 | 教育 | 健康 | 商桥 | 打折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全球应对金融危机>危机动态
站内搜索:
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
2008-11-03 08:54:00 作者: 来源:人民日报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回答非常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务必要保持信心!”
● 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9.9%,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

    ● 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步回落,表明我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十分明显。

    ● 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是国际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

    ● 前三季度我国就业计划完成情况比较好。    

    今年第三季度,国民经济的一些指标出现回落,而比指标回落更令人担忧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形势恶化,不仅影响到我国的实体经济,更挫伤了人们对经济前景的信心。对中国经济我们究竟应该悲观还是乐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的回答非常肯定:“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我们务必要保持信心!”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基本态势是好是坏,国际通行的分析方法是看四个方面。一看经济增长速度,二看物价状况,三看国际收支,四看就业形势。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9.9%,高于改革开放以来9.8%的年平均增速,而且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普遍低迷形成鲜明对比。再看物价,尽管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为7.0%,但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自5月份以来已经连续5个月回落,9月份同比涨幅已回落到4.6%,逐步回落的趋势明显。从历史上看,1985年—1986年,物价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12个月;1987年—1990年,物价从8%以上回落到5%以内用了29个月;1992年—1997年,从8%回落到5%,用了59个月。今年从2月份8.7%的高峰值,调控到目前的5%以下,我们只用了6个月时间,中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十分明显。在国际收支方面,尽管今年出口增幅出现了明显回落,但前三季度出口额仍达到10741亿美元,增长22.3%, 9月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1.9万亿美元,是国际支付能力最强的国家。前三季度我国就业计划完成情况也比较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6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94%;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40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82%;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人数119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9%。

    尽管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面对国际国内的不利环境,各方面信心降到近几年的低点。外需减弱、国内资本市场大幅下挫导致投资者信心受到伤害;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减缓、房地产不景气则影响了消费信心。那么,我们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从何而来?

    首先,从供给的角度看,改革开放为我国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存在着牢固的基础。30年来,我国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得到明显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大大提高。我们建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产品供给能力强大。农业、能源、原材料不断改进发展,供给能力迈上新台阶,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形成了纵横交错覆盖全国的网络体系,水利环境、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设施显著加强。其次,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不仅要有能力保证,更要需求支撑。我国基础设施、居民生活水平虽然都有了显著改善,但人均水平较低,投资和消费都蕴藏着巨大的需求潜力。从投资需求看,交通、住房等仍需要大量投资,从消费需求看,居民在耐用消费品和服务消费方面仍有较大潜力,特别是农村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低,潜力更大。第三,体制机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成就了30年来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也必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第四,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明显增强,应对经济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的及时性有效性大大提高。加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已近2万亿美元,居民储蓄超过20万亿元。掌握了充足的资金,宏观调控空间也比较大。

    面对金融危机加深的挑战,要增强我们的信心,除了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外,还要主动利用市场压力,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近日,沿海地区一些出口导向型企业已经开始在压力下自我调整。马建堂认为,只要保持信心,不仅可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还可以把这场百年一遇的世界经济危机,变成中国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契机。 (记者 朱剑红)

编辑: 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