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山东 体育 娱乐 女性 购物 财经 幽默 评论 书画 博客 旅游 图片 论坛 房产 汽车 教育 健康 商桥 打折 十一运会官网
 大众报系: 大众日报 农村大众 齐鲁晚报 生活日报 鲁中晨报 半岛都市报 经济导报 城市信报 青年记者 成长先锋 新闻书画网 国际日报山东版 南美侨报山东版
 当前位置:首页>2008专题汇总>大众报业集团联合采访>市长书记面对面
站内搜索:
孙守刚: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
2008-12-03 10:33:00 作者: 

 

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

打造发展新高地 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

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专访

 

 

未雨绸缪实现城市经济战略性转型,打好厚重多彩的齐鲁文化牌,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1022,大众日报联合采访团专访济宁市委书记孙守刚。孙书记畅谈济宁发展思路,济宁要发挥区域优势,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

 

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

“我们认为,济宁打造发展新高地,基本定位应当是‘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

 

济宁处在四省交界处,是山东的南大门,作为山东向南合作竞争发展的前沿,毫无疑问,在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方面责无旁贷。孙守刚说:“我们认为,济宁打造发展新高地,基本定位应当是‘争当淮海经济区排头兵’。”

淮海经济区20个城市,属于“长三角”和“环渤海”两大经济区之间的“经济断裂带”,从现实条件和发展趋势看,在这个区域内出现一个新的增长极有其必然性。济宁与淮海经济区其他城市相比,具有区位优势、产业优势、文化优势、生态优势、城市布局优势,这些优势为济宁打造区域发展新高地提供了基本依托。但同时,济宁也面临巨大的区域竞争压力,东部、北部分别是半岛城市群、省会城市圈,发展一直处在领先地位,南部的苏北和皖北地区已进入发展快车道,西部的豫东地区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扶持等多种因素作用下,也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能不能在区域竞争中“抢位争先”?对济宁确实是严峻的考验。

孙守刚说:“区域发展新高地不是自封的,最终要靠实力来说话。”济宁打造发展新高地可以概括为四句话:最重要的在于找到新的发展路径,根本在于确立中心城市地位,核心在于做强产业实力,关键在于彰显个性特色。具体来说,所谓“最重要的在于找到新的发展路径”,就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立足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摆脱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和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坚持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走有区域特色的发展之路。所谓“根本在于确立中心城市地位”,可以说,没有区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就称不上区域发展高地。我们最急迫的任务,就是提高济宁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加快都市区一体化进程。坚持一手抓中心城市突破,按照“东拓西跨南联北延”的布局,大跨度拉开城市框架,强力推进中心城市扩张,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建成面积过百平方公里、人口过百万的新型中心城市;一手抓“都市区”一体化,推进济宁城区、兖州、邹城、曲阜、嘉祥五大板块的融合发展,实现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生态建设、产业布局四个一体化,打造淮海经济区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组群结构中心城市。可以说,都市区各大板块同城之日,就是济宁问鼎淮海“中心”之时。所谓“核心在于做强产业实力”,产业是打造发展高地的“基石”。立足于优化国土开发和生产力布局,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基地化、集约化、大型化”原则,突出培植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四大千亿元产业”,同时培育500亿级、400亿级和百亿级“梯次产业集群”,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所谓“关键在于彰显个性特色”,就是不仅要建设“实力济宁”,而且要打造“魅力济宁”,主要是打好“两张牌”。一张是“文化牌”。济宁文化底蕴丰厚,历史人文荟萃,特别是声名远播、独步天下的孔孟文化,融南汇北、绵延千年的运河文化,形成了济宁独特的文化“底色”,这是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建设魅力济宁的巨大优势和资本。另一张是“生态牌”。济宁具有生态多样的特点,境内地形地貌多样、河湖湿地众多、平原山区兼备,自然生态禀赋富集。我们将把提升“绿色竞争力”作为基本发展战略,立足打造特色生态品牌,高水平编制大生态规划,沿重要交通干道,实施大纵深绿化,建设纵横交错的“绿色通道”,搞好重点生态区封山育林和修复保护,构建一批森林生态功能组团;突出河湖和湿地,构筑“清水走廊”、生态湿地功能区和环南四湖大生态圈;结合土地规划调整和塌陷地治理,造绿、造水、造园、造景,构建山清水秀、森林环抱、河湖湿地美景天成的生态城市图景,争取建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成为淮海经济区乃至江北生态休闲度假的首选区。

 

“厚重”与“多彩”兼容打好文化牌

“让浓缩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孔孟之乡这片古老灵秀的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

 

 

济宁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在文化上有两大特点:一是厚重,济宁是孔、孟、颜、曾、子思五大圣人的故乡,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是传统文化最富集、最厚重的地区之一,在中华文化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是多彩,除了儒家文化之外,运河文化、红色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等优势也十分突出,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文化特色。

孙守刚说:打造经济文化强市,济宁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是打好孔子文化品牌。围绕中华文化标志城规划建设和孔子文化品牌带动,加大系列文化工程实施力度,有计划地恢复一些有重要文化和历史价值的文物遗迹,争取建设全球孔子学院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努力把文博会与孔子文化节办成东部沿海文化产品交流交易和文化成果推广展示的重要平台。二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整合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儒家文化、佛教文化、水浒文化三大文化产业聚集区和运河文化产业带。现在,济宁已创建了曲阜文化产业园、嘉祥石雕艺术园两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下一步将再规划和重点培育35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三是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加大文化事业投入,完善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四是全面提升社会文明程度,抓好公民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培养“孔孟之乡”儒雅、诚信、开放、进取的时代精神和淳朴民风。抓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开展优秀经典文化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活动,使更多的孩子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浓缩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智慧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孔孟之乡这片古老灵秀的大地上,焕发出蓬勃生机和时代风采。

 

未雨绸缪加快城市转型

“经济战略转型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在济宁的具体化,不仅是一种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转变。”

 

 

济宁因煤而兴,煤炭资源产业奠定了济宁的产业基础。但同时也形成和加剧了地方经济的结构性矛盾。

孙守刚说:“经济战略转型就是转变发展方式在济宁的具体化,不仅是一种产业结构、产业形态的转变,而且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模式的转变。”

济宁目前正在培植新型产业体系,壮大煤电、煤化工、机械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及食品制造等支柱产业,提升纺织服装、生物医药、造纸、建材、化工等优势产业,重点突破电子信息、光伏、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科技信息、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等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同时,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依托国家级煤化工重点实验室,创建了“鲁南煤化工研究院”,正在筹建鲁南工程技术研究院。济宁在加强生态恢复的同时,集中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突破口,从企业、园区、行业和社区四个层面,构建全市循环经济大格局。在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等硬环境支撑能力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优化发展“软环境”,以提高政府效能为重点,严格规范审批、检查和收费,加大部门的社会评议力度,定期组织社会各届代表对市直部门进行公开评议,严厉查处不作为、乱作为,破坏发展环境的行为。

随着“转型”的深入推进,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具有“拐点”意义的变化,煤电产业为主导的格局已经打破,制造业增加值明显超过煤电传统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明显超过工业,服务业增加值增幅明显超过GDP增幅;投资结构开始优化,前三季度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增幅分别达到51.9%80%37.2%;节能减排主要指标降幅居全省前列。转型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敢吃“苦药”,不为眼前之利所惑,不为一时之难所困。对碰到的“难点”要勇于突破,突破了就是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就能撑开今后发展的空间。

 

 

应对金融危机为企业减负

“作为地方政府,我们主要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已从国外影响到国内,从金融行业影响到了实体经济,中小企业运行比较困难,如何应对,孙守刚说要做好“加减乘除”四篇文章。

 “加法”就是对中小企业中的优质要素,在融资、土地供给、电力供应等方面优先给予保障。近几个月,我们对重点行业和企业进行专项调度,逐个研判,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减法”就是为企业减轻负担。我们加大了优化环境力度,强化日常监督和违规行为的查处,为企业松绑减负减压。“乘法”就是政府鼓励企业进行科技创新,推动技术进步。我们采取了一些政策,充分发挥各类专项资金和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除法”就是利用当前这样一个有利时机,淘汰那些落后的产能。去年以来,关停能耗高、污染重的企业共103家。

(本网济宁报道 记者 李冉 )

 

编辑: 李冉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