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最新报道

为艺术之梦搭座“桥”

2006-05-25 20:32:55大众网—大众日报

记者 常诚 实习生 王若松 压题片/记者 房贤刚 
 

  济南,从会展业名不见经传的城市,几年间一跃成为华东乃至全国知名的会展中心;过去,遍地开花的山东小画廊难登大雅之堂,如今却聚集起全国艺术品市场上最旺的人气,开始“““登堂入室”””。有人说,这些改变的起点是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建成……
  在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中心总经理何元清满脸喜色,他告诉记者,舜耕国际会展中心自2002年11月28日启用,至今办了将近200场展览,去年场地费直接收入就有2000多万,今年展会已定64个,展期将近300天,2007年展期预订过半,55个展览已经签订,订展者仍在不断涌来,展期冲突的事每天都在发生……

  回首200场展会

  就在四五年前,到济南办展览,场地还是一个大难题,当时的一些展馆都已陈旧不堪,而且场地窄小,摆不下大的展览。于是,一些大型展览,像汽车展、住房展等只好拉到省体育中心的露天地里搞。但这也有个实际问题,一旦刮风下雨,参展者只好“落荒而逃”,常常让一些展览“泡汤”。许多年来,山东书画艺术品市场格外热闹,热衷到山东办展览的书画家很多,但办展的场馆也有限,先是美术馆,后又加上博物馆,这两个展馆办个人展览尚可,遇到大型综合类展览,也只能说“抱歉”了。何元清说:“大家早就看到了,济南会展业发展的‘瓶颈’在场馆,那时,大家就期盼着建个会展中心,让那些在露天地里办的展览‘登堂入室’。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的建设只用了5个月,是被会展大潮催生出来的。”
  今年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大型展会不少:信博会、全国医药及保健产业博览会、中国医疗器械博览会、首届住宅产业博览会、“3·15”名优商品博览会、民营产品暨产学研成果展等,展览越办越多,规模越办越大。业内人士说,会展直接收入1元,地方间接收入可达9元。在快速发展的济南会展市场上,这个收入定律却不断被扩大。何元清说:“这些会展给地方带来的间接收入已不是按9倍比例放大后所能衡量的……”他介绍,今年1月,全国重点煤炭产运需衔接会议在济南召开期间,一家大酒店170多个宴会厅天天爆满,海参、鲍鱼供不应求,一天的餐饮营业额最高时突破80万元,创下了济南餐饮行业创收的“神话”。
  其实,创下“神话”的不仅是餐饮业,还有零售业、住宿业、交通客运业、通信业、旅游业、娱乐业等等。何元清认为:“经济的账好算,文化的‘账’却不好算,回首这200场展会,究竟为省城增添了多少文化亮色,需要大家好好体会。”

  艺博会助推大市场

  随着文博会的临近,人们的期待越来越强烈。许多人问:文博会到底什么模样?其实,成功办了两届的山东艺术博览会已经给出了一些答案。山东艺术博览会总策划韩墨说:“参加山东艺博会的书画家两次都在四五百人,接待观众每天超过万人,艺博会的规模和层次在全国同类展会中屈指可数。”
  谈到山东书画市场之大,人们津津乐道两个数字:一是书画经营圈子盘算过,山东每年书画消费大约10亿元人民币;二是在艺博会上,诸多书画家大体算了算账,他们认为山东书画市场份额占到了全国市场的50%到60%。这样的数字近乎神话。所以很多书画家说,如果山东人喜欢某位画家的画,那么这位画家的作品很快就会在市场上升温。
  亘古堂画廊经理王剑虹认为:山东书画市场繁荣是事实,但这门生意做起来却不易,山东的画廊多如牛毛,但信誉高规模大的不多,而具有画家代理制等现代化经营理念的画廊更是凤毛麟角,山东书画家大多又是“小农经济意识”,自己种菜自己卖,生怕肥水流到外人田,说到底,山东书画市场大,路数却不宽,磕磕绊绊地走了许多年,变化并不大。韩墨说:“会展业的发展助推了山东艺术品市场。6年前我们就策划搞艺博会,但一直没有场地,济南舜耕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后,水到渠成,我们操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事实证明,山东艺术品市场风风火火十多年,其中的商机与混乱有目共睹,但艺博会的平台搭起来后,大家看到了,商机越发突现,一些问题则逐渐尘埃落定。”

  艺术的梦想与桥梁

  去过山东艺术博览会会场的人,都会被向善求美的艺术气氛所感染,会场内外,时而可见“关注艺术,丰富人生”、“让泉城大地盛开艺术之花”、“发扬艺术精神,提高市民素质”等醒目标语。在这里,带着诸多梦想的艺术家们以各自的画卷汇聚了一个新潮迭现的艺术世界,广大观众得以大开眼界,批评家得以把握最新艺术潮流和动向,收藏家们则得以从容品鉴,有了充分选择余地。许多参观者感慨说,单就艺术博览会的氛围来讲,置身其间就是极好的艺术熏陶,过去去一趟美术馆只能看一个展览,现在却可以看到几百个不同风格的艺术家作品。一些购买了作品的人们则说,每个人都有艺术的梦想,买幅画回去,既是投资行为,更是文化积累和艺术梦想的寄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孔维克说:“山东艺术博览会如同架设了一座桥梁,正是良好的艺术市场搭起了艺术创造与审美需求的桥梁。”他认为,文化艺术建设在提高全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只就文化自身而言,其有限的投入能够获得丰厚的经济回报,而由此带来的巨大的、潜在的无形价值更是难以估价。
  回味着两届艺博会的丰硕收获,韩墨心里充满了期待,他说:“文化产业是诱人的朝阳产业,这不仅为经济学界所公认,也为越来越多的群众所接受。过去一般认为艺术品属于小范围流通的商品,现在举办了艺博会,艺术品的大众化色彩越来越浓重,而艺术品走向大众又会反过来推动美术创作的发展。”
  北京画家史国良在感受了山东艺术博览会的气氛后喜不自禁:“以前一说某某画家到日本办个展览,周围的画家就会羡慕;现在要说山东人喜欢谁的画,我们更是羡慕,哇!牛!山东的艺术品市场和艺术博览会让我们画家十分向往。”

艺博会展厅一角

  ·相关链接·

  文化产业对当代社会的经济性功能

  其一,文化产业是现代经济利润的增长点。人类经历了5000年的农业经济,又经历了300年左右的工业经济,现在正处于经济形态转换的阶段。21世纪知识将对经济发展起决定作用,似乎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整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将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千百年来传统的以物质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为基本特征的物质型经济,将逐步向现代化的以信息产品的生产、交流、利用和消费为主导特征的文化型、信息型、知识型经济转变。与此相适应,产品的文化内容的价值比重迅速增大,而物质形式的价值比重正相应地下降。在新增的社会财富中,文化性的“软产品”所占比重越来越大。
  其二,文化产业可以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综合的联动的效应。文化产业在创造自身价值的同时必然带动城市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广播影视产业将带动音像、影像、游戏软件、家电、通讯设备、广告展览等产品及服务市场;文化娱乐业将推动旅游、宾馆、餐饮、交通、演艺市场;文化产业的公共参与性及其善于制造大众流行的特点,将推动服装业、美容业及各类延伸产品市场;各类先进的文化设施的建设,则将有力地配合高科技转化为市场优势;并带动建筑业和制造业市场。
  其三,文化产业是一种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在工业经济时代,人类对许多基本资源的利用和许多种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超出了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速率。
  其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目前,世界许多国家正面临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造成急待分流的富余人员,而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开辟新的就业空间,缓解经济结构调整的压力。据有关资料统计,从1981年到1993年,英国的文化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22%,占所有从业人数的比例从0.72%上升至0.84%。从日本就业人员构成比率来看,上世纪30年代以来,第三产业就业者占总人数的百分比逐年上升;1930年30%,1965年43%,1970年46.5%,1975年52%,80、90年代这一比率又大大提高。从1987年到1993年,美国的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版权产业就业人数年增长率达2.7%,三倍于同期其他产业0.9%的增长率;从1994年到1997年,纽约电影业的从业人员上升了47.5%;而由城市文化产业作为参与主体的各类艺术节,则为成千上万的居民提供了临时性或永久性的工作。在1998年一年内,新经济已为美国的1540万“知识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动漫产业

  2004年,全球与游戏、动画业相关的周边衍生产品产值达5000亿美元以上,而当年中国动漫产业的总产值仅300亿元左右,2005年动漫产业的市场收入跨越式地达到600亿元。国家提出经过5年至10年时间,动漫产业至少要占GDP的1%,这意味着我国动漫产业未来至少具有1000亿元产值的巨大发展空间。
  2005年,国产动画实际生产数已突破4万分钟,但这与国内动漫卡通市场30万分钟以上的年需求相比,数量还是太小。目前中国的动漫市场份额占有方面,日本动漫占了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将港台地区包括在内,比例却仍不足11%。
  日本全年漫画书刊销量为35亿多册,占全部书刊销量的45%,漫画读者的年龄结构是从幼儿到40岁左右的中年人。而中国动画企业制作的多数作品观众定位还是12岁以下,这直接导致国内动画市场财富的巨大流失。
  从2004年开始,国家相关部门要求32个省份的有线电视系统开发动画频道,2005年又颁布了“18条”,规定在黄金时段必须播出国产动画片,这为国产动画片的制作、生产注入了强大动力。湖南、杭州、大连、苏州等动漫基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上海、北京、广州、杭州等地的动漫展、动漫节此起彼伏,形成了中国动漫产业大发展的雏形。种种利好迹象表明,2006年正在成为中国动漫产业奋发图强的拐点。
  (李海燕)

编辑: 侯海花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