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会
首  页 | 新闻中心 | 图片报道 | 走进展会 | 山东概况 | 展会日程 | 相约文博
参观指南 | 参展指南 | 服务指南 | 交通指南 | 参展企业 | 展馆介绍 | 联系方式
  大众网主站 > 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 > 综艺报道

每一次演出都是一次再生

2006-01-23 13:09:50SRC-78

□本报记者 逄春阶 本报通讯员 王春燕 
 

  元月21日、22日,天津评剧院在济南百花剧院献上了由“梅花奖”得主曾昭娟领衔主演的新编历史剧《凤阳情》。现场,看完演出的观众都表示,最喜欢这出戏生活化的表演。我省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告诉记者,好几次她都被感动得流了泪。
  再现平民皇后一生《凤阳情》根据大明开国皇后马秀英传奇一生的素
  材创作而成,同一般宫廷戏相比,它完全摆脱了后妃争宠、宫闱内讧等常见内容,精心塑造了一个纯朴、正直、泼辣、开朗,敢说敢为、敢爱敢恨的平民皇后形象。剧中的马秀英,少时与小姐妹们一起嬉戏,自然、率真,贵为皇后仍保持平民本色,同黎民百姓保持着思想和感情上的联系。这出戏可贵之处,就是自始至终都将马秀英置于民间土壤里。
  戏中设置的心地善良的普通农妇田嫂也颇具匠心。通过她在战乱中舍弃亲子,哺乳垂危的婴儿(即后来的太子),以及后来双目失明而又处境堪怜,仅仅为苦难百姓说了几句公道话,发了几句怨言,便遭太子无情鞭打的遭遇,不仅产生了皇家恩将仇报的强烈戏剧效果,也为集中表现出马皇后与民同髓的思想做了很好的铺垫。
  众多行当因异而变曾昭娟扮演的马秀英从
  18岁天真烂漫的小姑娘到中老年的皇后,一共换了8次装,装容改了、地位变了,马秀英的内心却有一份不变的纯朴,她相信“天下万事,百姓是根本”。马秀英出场时是从乡下走来的农家女儿,被同伴们戏称马家大妹子。本行原为青衣正旦的曾昭娟以花旦应工,表演以活泼热辣为基调,动作快速而迅捷,边唱边转,边转边舞,野性上来,率性脱掉鞋,露出一双大脚,追打伙伴。活脱脱地呈现出一派无拘无束的山野气息。其后,率女兵突围,曾昭娟又以刀马旦应工。那一番干净利落的开打,尽管与武功深厚的古老大剧种难匹敌,但对于以文戏见长的评剧来说,难能可贵。朱元璋登基后,被册封为正宫皇后的马秀英,则以雍容华贵的形象出现,自然是正旦应工。观灯、劝夫、救民、责子,那撼人心魄、摧肝裂胆的唱,又是青衣应工。总之,一出两个小时的戏,曾昭娟要从村姑到皇后,从花旦、刀马旦到正旦、青衣,行当依人物年龄增长、身份变迁、性格发展而变,着实不易。曾昭娟对记者说:“排演《凤阳情》,我腿部两度受伤,许多人都会因这样的伤而一蹶不振,但我又奇迹般地站起来,仍旧活跃在舞台上,这让我坚信我的命是与评剧连在一起的。我觉得我不是在演戏,我把自己的感情融进去了,我就是马秀英。跟她一起笑,一起哭,脉搏一起跳动。这个戏已经演了100多场,每一次演出就是一次再生。”
  情景交融景更出彩山师附中的朱新民老师看完戏后对记者说,这个
  戏在艺术处理上当属上乘。可以说,导演既善于营造环境气氛,注重画面的精美洗练;又善于调动多种艺术手段煽情——戏中囚室定情、元宵观灯、刑场认亲等场面,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意境深邃,既感人又好看。此外,戏中还采用了多种舞蹈元素,充分发扬戏曲载歌载舞的特长,并突出了剧本所规定的地域风情。
  记者看到,该剧舞台设计也别具特色,在评剧舞台上采用了大型转台及外围双轨铁道。随着剧情发展,利用旋转推拉分合升降等不同手法,变换着不同场景,完全打破了时空界限,给观众视觉上以强烈的冲击。比如,作为主景的那两个可移动的大台阶,时而变为小石桥,时而化作金銮殿,转个身又成了牢房的门。而在“看花灯”那一场戏中,台两侧黑色的景片上突然接二连三地打开一扇扇窗户,一个个少女探身把红灯笼挂出窗外,这样的造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摇曳生姿。一位舞台设计者告诉记者,他们此次装台就用了整整3天。

编辑: 曹亮
 相关新闻
 

最新报道

·

·

·

·

 

相关下载

· 山东省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
· 省博物馆新馆招标公告
· 登录文博会手机报方式
· 文博会会徽下载
· 文博会总体实施方案下载
· 文博会官方网站招商方案

专业展区

·
·
·
·
·
·
·
·
·
·
Untitled Document

 

 

 
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主办  大众报业集团大众网协办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 取稿箱
鲁ICP备060067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