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专题汇总 > 09燕山立交桥 > 相关报道

燕山立交桥“增高”探秘

2009-03-18 18:31:12 作者: 来源:大众网--生活日报 【浏览字号:

  

 

  二环东路高架桥工程已经完成过半,与跨小清河、跨胶济铁路一同列为工程三大控制点的燕山立交桥顶升工程,也于12月初开始施工。

    所谓顶升,就是将燕山立交桥北段的斜坡桥体抬高,使燕山立交桥与二环东路高架桥对接。上万吨的庞大桥体,最高要顶升4米多,工程却要精确到毫米,这样的难题如何解决?施工中如何避免各种意外?顶升会不会损害桥体质量?带着这些疑问记者走进工地,采访了施工人员。

    □本报记者  张跃伟  杨传忠

 

    工地机器轰鸣却人员稀疏

    20日下午3点,燕山立交桥北段。机器的轰鸣声不断从桥下传来,远远望去,用围挡圈起来的偌大的工地上,工人却寥寥无几。

    走进工地,只见每个桥墩都被数根铁柱围着,每根铁柱上放着或黄色或白色的像小圆凳似的千斤顶。桥墩被拦腰截断,上边一小段随着抬升的桥体悬在空中。

    铁柱外还圈着一圈脚手架,工人们三三两两地站在上边,有的搬动圆形的铁制垫片,有的来回走动,查看千斤顶的运转情况。

    工地并没有想象中繁忙的景象,而是给人一种有条不紊、按部就班的感觉。

    据了解,需要顶升的立交桥北段桥体长约170米,重约12000吨,顶升高度为0—4.139米,目前正在实施顶升工程的西侧桥体重约6000吨。从4.139米这个数字可以发现,如此浩大的工程,竟要精确到毫米。

 

  施工精度如何控制误差超3毫米自动报警

    该段工程施工的负责人罗兵经理告诉记者,今年5月,他们就开始进行桥体顶升的前期准备工作。先向原设计单位了解立交桥的详细情况,再设计论证顶升施工方案,10月初施工队伍进驻工地,进行准备工作。12月初顶升施工正式开始。

    记者看到,170米长的桥体分为三联,每联之间隔着约8厘米宽的伸缩缝,施工方将三联桥体分别命名为DH11、DH12、DH13。每联桥体下又有三排桥墩。

    从施工的操作流程图可以看出,这项施工前后需要至少16个步骤。将上百根铁柱一一立起并加固、将千斤顶固定在铁柱和桥体之间、安装控制千斤顶的液压系统、割断桥墩后再进行桥梁顶升和墩柱加高……

    “支撑铁柱的台基都能建得一模一样?上百根铁柱能‘长’得丝毫不差?就是被顶升的桥体也不是光滑如镜,顶升高度怎么精确到毫米?”记者有些不大相信。

    罗兵笑着说,台基和铁柱这些基础设备的确不能精确到毫米,但每个千斤顶的工作量事先都被精确计算出来,它们的最终顶升高度各不一样。

    施工时,顶升进度都由千斤顶旁边一个精度为0.02毫米的光栅尺来监控,光栅尺将读数传送到名为PLC的液压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整个工程的大脑,控制着所有千斤顶,只要顶升的误差超过3毫米,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我们会赶快修正。”

    工程总控制室里的电脑屏幕上,每个千斤顶的最终顶升高度、实际顶升高度、顶升速度等数字都可以清晰地看到。而且这些数字都在不停地变化,显示着工程的进度。记者看到,DH11桥体目前已经顶升完毕,下边的千斤顶停止了工作。

 

  桥体掉落或滑动怎么办多项措施未雨绸缪

    据了解,施工单位共安装了75台千斤顶,每台千斤顶最多可顶起200吨的重物。“如果这些千斤顶出了故障,几千吨重的桥体会不会掉下来?”记者问道。

    罗兵说,目前每台千斤顶的负荷只有100吨左右,远没有达到200吨的最大值,所以千斤顶的工作还是很轻松的。

    “你看,每个黄色的千斤顶旁边,还有一个白色的千斤顶。施工中主要是前者在工作,我说的75个指的就是它们。那些白色的叫‘跟随顶’。”

    罗兵手指着桥体下方说,“跟随顶主要有两个作用。千斤顶一次最大顶升高度约为13厘米,所以黄色千斤顶每顶升一段后都要停止运转,由工人们在它下边加垫片,这时就由跟随顶来支撑桥体,等垫片加好后黄色千斤顶再继续工作。第二个作用就是以防万一,千斤顶出故障了,备用的跟随顶马上顶上,不可能出现桥体掉下来的事儿。所以除了75个千斤顶,还有72个跟随顶‘保驾护航’。”

    “三段桥体都是斜坡,顶升的过程中桥体会不会往下溜呢?”施工单位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工人们在每个伸缩缝上都安装了纵向限位装置,把抬升的桥体和主桥“拴”起来,避免桥体意外滑行。

    可能很多人都会担心,原来是斜坡,要变成平坦的大道,桥体能不能经得起这么大的折腾?罗兵介绍,顶升的高度是严格控制在桥体的承受范围之内的,所以工程对桥体的质量、寿命甚至抗震强度等指标都不会产生影响。

 

  为什么不拆掉重建成本节约至少三分之一

    比起拆掉斜坡、重建高架,实施桥体顶升有什么好处呢?该段工程监理工程师宋海涛介绍,二环东路每个标段工程造价都需要上亿元,建设一联高架桥就需700万元。而实施顶升至少比拆掉重建节约三分之一的成本。

    “燕山立交桥建成时间不长,拆掉重建太浪费、太可惜了,所以我们选择这种既不降低效率又能节约成本的施工方式。”宋海涛说。

    “不光是财力物力,人力也少了很多。”罗兵说,如果拆掉重建,这段工程至少需要上百人,而现在实施顶升工程的只有80人左右。

    在工程总控制室,20多岁的徐福俊坐在电脑屏幕前,一脸轻松,让人难以相信他身兼两副重担。他负责整个工程的顶升控制,“平时我坐在这儿监控千斤顶的运转情况,有时工程师会告诉我哪个千斤顶需要进行调整,我输入相应的数据就可以了。”

    罗兵介绍,以他目前掌握的资料,综合起来看,燕山立交桥北段顶升工程应该是国内类似工程中规模最大的。“一下把桥顶高4米多,现在国内很少有工程能达到这个数字。”

    据了解,到明年5月,整个北段桥体将完成与二环东路高架桥的对接。

编辑:刘宝才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