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专题汇总 > 200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两会花絮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采访记者

2009-03-13 10:19:43 作者: 来源:新华网 【浏览字号:

13日上午10时整,温家宝总理准时进入记者招待会现场。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会将准时开始”

    临近10时,金色大厅里的人越来越多。记者会的座席已经很难再看到没有人坐的地方了,甚至连座位的四周都围满了“长枪短炮”。

    “记者会将准时开始。”离记者会召开还有十分钟,主持人的一句话让记者们一下子都兴奋了起来。(谭浩 杨金志)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采访记者

    虽然记者会要十多分钟后才开始,但记者们之间的互相采访活动却已经开始了。“你对今年的两会有什么看法?”“你今天几点到的现场”“提问时,你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记者们提给自己同行的。并非闲聊,很多记者在采访过后就开始“伏案疾书”,一位记者称这种互相采访为“热身”。(罗宇凡)

    总理记者会花絮:七旬老记抢机位 

    在金色大厅最后一排三角架的“丛林”中,一位清瘦的老人硬是挤了进去并拿着一部相机调镜头。他是解放日报记者狄建荣老师,今年73岁的他从1982年起就开始跑全国两会,亲历了此后历届总理的记者招待会,今年两会他发了4条稿件。他说,文字记者拍照片,主要是为了记念这珍贵的时刻。

    总理记者会花絮:印度老记者的新问题

    在中国常驻了五年的印度记者赛伯乐又一次来到熟悉的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但他思考的问题已经和前几年不同。“以前我主要关注的都是印度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中国的外交政策等,这次我最关注的是温总理对中国应对金融危机措施的解释,我希望从中找到对印度有借鉴意义的思路。”(常璐)

    总理记者会花絮:大会闭幕式结束 记者涌入记者会现场

    “那边已经闭幕了。”一位刚刚走进记者会现场的记者的说。
    随着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闭幕,记者会现场的记者人数迅速增加,金色大厅已经挤满了记者。新入场的记者开始打电话,联系提前来占座的同事。一场吸引世界眼球的记者会进入倒计时。(记者罗宇凡)

    总理记者会花絮:网络媒体进入“临战”状态

    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人民网、央视网、中国人大网……随着记者们陆续进入金色大厅,总理记者会现场气氛越发热烈,在大厅一侧进行直播的网络媒体也进入“临战”状态,开始在网站上陆续播发记者发回的现场图片报道。准备进行直播的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和国际台的工作人员,开始拿着各个语种的相关材料进行“诵读”了。(记者常璐)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忙留影

    离总理记者招待会开始还有半小时左右,金色大厅里的照相机闪光灯已经闪成一片。
    除了专业的摄影记者在调试相机外,还有不少文字、网络、电视记者也拿出相机,在记者会的背景板前拍照留影。
    一些记者是第一次采访总理记者会,他们说采访机会难得,是记者生涯的一次深刻经历,要留下这个珍贵的时刻。(杨金志、谭浩)

    总理记者会花絮:姜瑜:“我只是一名工作人员”

    8时45分,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姜瑜走进金色大厅,从摄影记者后面的过道匆匆走过。“您是今天的主持人吗?”有记者问道。“不,今天的主持人另有其人。我只是一名工作人员。”姜瑜回答道。言毕,她走到了网络直播区,了解那里的准备情况。(记者孙闻)

    总理记者会花絮:半岛电视台记者是个“中国通”     

    来自半岛电视台驻北京分社的记者纳赛尔是个“中国通”,他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经济系、已驻中国18年。今天纳赛尔不到7点就来到记者会现场,他说:“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总理记者会。我希望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中国能够和其他国家一道抵御金融危机。中国如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将是世界人民的福祉。”(钱春弦、周宁)

    总理记者会花絮:南非记者:25年记者生涯从来没遇到如此盛况

    南非广播公司记者马玛特拉穿着运动鞋前来参加记者招待会,他一边收拾电线一边笑着告诉记者,穿休闲鞋可以让他在冲向发布会大厅占座的“百米冲刺”中跑得“像刘翔一样”。10点钟的发布会,为了占到一个录制的好位置,他6点40分就到了人民大会堂门外,却发现寒风中已经有很多记者在排队等待。7点40分进入金色大厅后,已经有20多个记者入座了。“我从事记者生涯25年,从来没见过这个阵势,背包、外套、记录本、报纸甚至钱包都被人放到椅子上占座。”“大家这么热情,我想是因为经济形势发生了变化,世界对美国、西欧的情况很了解,但对中国的情况不太熟悉,想知道中国将采取哪些措施。”(记者于文静)

    即将召开的总理记者会吸引了中外记者的目光,一位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又当摄像又当记者,前前后后试了几次镜。他说:“各位观众,总理的记者招待会召开还有一个多小时,但金色大厅已经挤得满满的。”(记者崔清新、周宁)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进入“临战”状态

    随着总理记者会时间的临近,现场的记者们开始逐渐进入“临战”状态。电视记者早已架起转播机身,摄影记者在最后一排的摄影席早早摆开了阵势,唯恐有利地形被他人占据。

    一名电视台的女记者似乎已经开始做起了直播,在电视镜头之前侃侃而谈。一些外媒的记者也在紧张的做起预习工作,不停翻阅材料,为提问作着准备。(杨金志、谭浩)

理记者会花絮:现场新闻竞争气氛浓烈 

    离总理记者会召开还有近两个小时,工作人员已经走到主席台上对话筒进行试音。此举立刻让本来已经很紧张的新闻竞争气氛升了级。

    主席台对面已经密密麻麻地架起了几十台摄像机。记者问其中占据了有利位置的一位摄影记者什么时候过来的,他回答:“早上6点就过来了。”(记者崔清新)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艳装”上阵

    为了能够得到提问的机会,参加13日上午总理记者招待会的记者们想方设法的让自己更加“醒目”一些,于是记者们几乎都是“艳装”上阵,鲜艳的红色、黄色、绿色成为现场女记者服装的主基调,有的记者为了让自己更加与众不同,还特意增加了既鲜艳又显眼的披肩、围巾。在服饰上没有太多发挥空间的男士们也在领带、衬衫、毛衣上下起了功夫。“这样做是为了让新闻官更容易叫到我们,这么多记者,如果没有鲜明的特征,怎么知道到时候叫的是谁呢?”一位穿着大红色外衣的女记者说。在前几天举行的一场政协记者会上,新闻官就连续提问了三位戴围巾的女记者,使得围巾成为在场女记者的最爱。(记者罗宇凡)

    总理记者会花絮:网络准备现场直播

    在金色大厅一角,网络媒体的工作台一字排开,新华网、中国政府网、央视网、中国人大网、中国网、人民网等网站都将对记者会进行网络文字和视频记者。在今天将要进行的网络直播中,大多数网站都开辟了论坛交流区,广大网民可以边收看记者会边进行文字交流,增强了记者会的互动性。(记者赵超、周宁)

    总理记者会花絮:切磋提问心得  

    “今天你提问吗?”“你准备了什么问题?”……在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早早来占座的记者们交流最多的话题就是“提问”。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年来报名采访总理记者会的媒体日益增多。在有限时间内如何能争取到提问机会成为各路记者们最需要开动脑筋的问题之一。“穿鲜艳颜色的衣服好像也不管用了,大家都穿得很鲜艳,所以也显不出来了。”一位多年采访两会的香港女记者说,“现在只能想其他办法了。”

    总理记者会花絮:中国记者采访外国记者

    在记者会现场,各媒体记者间展开了相互采访。一位来自奥地利电视台的女记者身着正装、戴了一条红丝巾,很有风度地拒绝了多家中国记者的采访。她说:“谢谢你们,但请不要采访我。我是来采访记者招待会的。”

    总理记者会花絮:“素面”的记者会

    记者在今年的总理记者会现场发现,与往年相比,招待会现场的金色大厅没有摆放鲜花,“素面”迎接几百名媒体记者。

    总理记者会花絮:坚守三小时

    13日上午的总理记者会,将人大十一届二次会议的媒体大战推向高潮。虽然记者会定在10点钟正式开始,但九点不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几百个座位就已经被记者占满。

    有一个座位已属不易,能够抢占到第一排的座位就更难。坐在第一排的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她们早上六点多出发,七点就到了金色大厅,提前三个小时才抢到了现在这块“风水宝地”。当然,三个小时的坚守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能不能幸运的得到提问的机会,还要在记者会开始后积极表现。“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问题,还有一份我们的报纸,到时候我们会挥舞着它来吸引新闻官的注意。”这位记者说。(记者罗宇凡)

    总理记者会花絮:记者三小时占座    

    13日上午的总理记者会,将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媒体大战”推向高潮。虽然记者招待会定在10点钟正式开始,但九点不到,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几百个座位就已经被记者占满,记者会现场出现了“一座难求”的局面。

    坐在第一排的中国证券报记者说,她早上六点多出发,七点就到了金色大厅,提前三个小时才抢到了现在这块“风水宝地”。(记者罗宇凡)

    总理记者会花絮:俄罗斯记者为提问作准备

    俄罗斯国际文传电讯社驻北京分社社长柯舍夫早上7点多就来到总理记者招待会现场。他对记者说:“这次两会开得很成功,我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巨大成就。”

    他今天准备提问的问题是“中俄是否有机会在能源领域深化合作”“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是否有机会去俄罗斯发展”。

    总理记者会花絮:“先遣人员”占座忙

    新华网北京3月13日电(记者赵超、周宁)13日上午8时40分左右,距离温家宝总理记者会开始还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不过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的几百个座位早已被占境内外媒体的“先遣人员”占满,真可谓“一座难求”。摄影、摄像记者早已用三角架占据了有利地形。媒体大战已提前展开。

编辑:余梁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