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09专题汇总 > 2009全国两会特别报道 > 最新报道

王乃静:大学生如何应对就业难

2009-03-02 01:04:52 作者: 来源:大众网 【浏览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乃静做客“两报一网”两会北京直播室

    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成为格外引入关注的话题。今日,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政协副主席王乃静做客“两报一网”两会北京直播室,畅谈大学生就业问题,并现场回答热心网友的问题。他认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落伍,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过高,缺少创业成功因素是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从学术性人才到技能型人才转变

    有网友提到,大学生就业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目前有些学校的毕业生签约率还不足10%,不少学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严峻形势。针对这一现象,王乃静表示,大学生就业问题难的原因比较复杂。概括来说,高等教育有三个阶段。第一是精英教育阶段,第二是大众化教育阶段,第三是普及型教育阶段。“当我们国家处在精英教育阶段的时候,我们是朝着学术型人才来培养大学生,毕业以后当教授、科学家、工程师”,王乃静说:“现在到了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入学率已达50%以上,这时候应当是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国外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入学率都在70%80%以上,大部分是两年制的社区学院。而我们却一直没有改变,始终是朝着学术型人才来培养。这样就使得我们大学生辛辛苦苦学了四年,但是和社会的需求不吻合。”

    在谈及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岗位,只能又到技校去学习一些工作技能这一现象时,王乃静指出,这个问题是很现实的,比如一个研究生到银行去工作,他需要三个必需的基本技能:一是点钞票的速度,二是按计算器的速度,三是打字速度。而在研究生学习生涯中,这些技能都没有专门学习过。学校培养的目标和学生就业的目标不是一回事,这就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浪费,浪费学生的学习时间,浪费国家教育资源。

王乃静说,从市场的就业岗位来分析,大部分岗位是体力型,其次是技能型,第三种是管理型,第四种是学术型,最高的是创新型。整个就业岗位是金字塔型的,越往上,工作岗位越少。而高校培养的大量学生,都要争取管理岗位,都要脱离技能型和简单体力劳动,所以造成大学生就业难。

    大学生就业心理预期过高

当网友问到“很多的大学生去当月嫂、清洁工或卖羊肉串”时,王乃静说,在国外,这种情况是司空见惯的,根本不会有人宣传。为了生存、为了生活,体力劳动、简单体力劳动也都可以去干,搬运工、餐馆打工,这都很正常,没有必要宣传。这种宣传的引导,使得大学生认为自己是人才,是一个高端人才,期望值就相应提高。

王乃静说,高等教育需要改革,到底做什么样的高等教育?首先需要一个定位。高校不能培养大量的学术型人才,这样很难找到工作。学生要考虑现在的情况,到底是把自己定位在什么位置?学校要考虑市场的需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对政府来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少发展重点性大学。

政府应该扭转“考公务员热”心态

有网友指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导致出现另外一个极端化问题,就是考公务员热,这也是一个心理预期过高的问题,或者是因为当前我国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对这种岗位的向往而导致他们去报考,就出现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象。

    王乃静针对这一现象,说:“这个问题主要原因是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收入还算可以,社会地位高。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出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去冒风险。因为从工人干到较高层次的岗位很不容易。如果从公务员平台上发展,则走到领导岗位的希望就非常大。这还是说明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太高。政府应该扭转这种就业心态,让大学生、研究生勇敢的走向市场,发挥最大的才能。”

大学生创业缺乏成功关键因素

现在国家大力鼓励大学生进行创业,给大学生提供创业实践活动的机会。针对这个话题,王乃静说,政府一直在提倡大学生创业,但是要创业,首先要有启动资金;第二要有人脉;第三需要有市场。而这些素因素都是大学生所缺乏的。“另外,大学里也没有教给大学生怎样去创业。比如说如何注册公司?怎样管理公司?怎么看会计财务报表?怎么和客户谈判?怎么去讲演?怎么去游说?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创业者必须具备企业家才能”,王乃静说:“企业家才能是社会稀缺资源,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大部分人当不了企业家,很多民营企业家发财了、致富了,自己去干却没多久就垮掉了。这就是企业家才能的重要性。”

王乃静表示,政府要鼓励大学生创业,首先要对大学生进行培训,让他们拥有这些成功的条件,否则不仅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还会产生因创业失败而带来的社会问题。(本网记者 曲涛 陈宏发 于北京报道)

编辑:陈宏发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山东门户网站

站内搜索: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07 www.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xinwen@dzwww.com
鲁ICP证:000100号 经营许可证:鲁B2-20061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