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百名记者报全运>现代交通报_刘永凯

 一个行业记者眼中的全运会

    现代交通报记者  刘永凯 

    全运会开幕快一周了,除了开幕式上那美轮美奂的一幕已经永远定格在记者的记忆力,每天赛场内外的很多小事也让人印象深刻。平日里习惯了围着车轮转、围着交通转的记者,这次难得有机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同行如此近距离、全方位地走进一场综合性体育盛会,算得上大开眼界,感触良多。
餐厅里的另类收获 
    先说说吃吧,每次去奥体中心采访,记者都要特意去媒体村的自助餐厅蹭顿饭。这里的伙食确实不错,虽然菜品不多,但味道绝对地道,即使一个香辣土豆丝,也炒得有滋有味。为保障食品的新鲜,餐厅所有的原材料都是无公害、绿色的,完全可以放心地大快朵颐。尤其是餐厅为照顾记者不同口味现场制作的豆浆、果汁,口味纯正。每次吃完饭,记者都不忘接上一杯边走边喝。 
    在这里吃饭,还能经常看到一些熟悉的面孔,让没见过世面的记者经常拉住身边的同行问:“这不是中央台那谁谁谁吗?”
专线大巴招手即停 
    全运村在交通保障方面下了不少工夫。记者最常坐的是从媒体村到赛场的专线大巴,这种大巴15分钟一班,可以在赛场区的路口等候,基本上招手即停,很方便。 
    除了专线大巴,全运村到处都有忙碌的摆渡车,这些车有时帮运动员运送行李,有时运送运动员去餐厅,训练器材较多或者有伤病的运动员以及携带大型摄像设备的媒体记者都可以乘坐。 
    从市区去奥体中心看比赛也很方便。全运会前,济南公交刚刚开通了150路,加上之前开通的的K193路和BRT5号线,基本上覆盖了通往市区的各个方向。因为有采访证,记者期间还着实享受了几回免费坐车的特殊待遇。
琐碎中体现细致严谨 
    在奥体中心采访,记者对赛场组织工作的严谨细致印象颇深。开幕式当天下午,记者赶到赛场区,光安检就足足花了5分钟,连兜里的钥匙包都要打开看看,临走时还要求用相机空拍一张才准入场。10月21日田径比赛开赛,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能从指定区进入,绕了大半个赛场才找到指定区,进入场地后,一名志愿者看了记者的采访证后说“您是文字记者,只能到二楼文字记者区域,不能进入摄影记者区。”记者又赶到二楼,三拐两拐,最终在志愿者指引下才找到那个记者包厢,看看表已经过去10多分钟了。 
    虽然有时感到琐碎,但也很理解这里的规定。这么大一个全运会,光在济南赛区服务的志愿人员就达11.4万人,如此庞大的一支队伍,没有严密的组织纪律,赛场秩序也就无从保证了。
志愿者的无私与满足 
    要说谁是全运赛场上最无私的人,记者首推这里的的志愿者。志愿者的身影无处不在,不管在赛场、主新闻中心、还是媒体餐厅里,他们用热情、周到感染着每一个人。有些赛事观众很少,但志愿者依然兢兢业业,一丝不苟。 
    游泳、田径等比赛多安排在晚间进行。入秋的济南寒风瑟瑟,记者在场外经常看到大批的志愿者在忙碌,他们穿得也不多,或运送器材,或清理物品,或在寒风中吃盒饭,有些礼仪人员穿得更少,许多人挤在一起取暖。 
    志愿者凌华的工作是保障全运会期间他们公司提供的客车都能正常运转。他告诉记者,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3个小时,哪里的车出了问题,不管何时何地,都要在20分钟内赶到。刚到全运村时,没有地方吃饭,只能天天在板房里吃凉馒头,喝矿泉水。“经过解调,现在吃饭问题已经解决了,大家都挺满足。”凌华说。

王琳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