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山东区域经济>半岛经济区

蓝色呼唤

     今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此战略目标一确立,全省上下围绕蓝色经济区建设立即展开积极行动。
  省委书记姜异康近期先后到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调研,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大意义,着眼全局,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快推进。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在市委十届六次全体(扩大)会议上强调,青岛要努力在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走在前面。
  目前,青岛、潍坊、烟台、威海、日照等地突出本地优势加紧制定蓝色经济区建设规划及实施方案,一场蓝色革命正在山东半岛风起云涌。为此,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建设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系列报道,与各界人士一起探讨如何更好更快地实施这一宏大的战略。    
  
  在地图上看山东半岛,犹如一只张开的翅膀,伸向蔚蓝色的大海。当时光列车载着人类飞速进入21世纪,蓝色经济浪潮冲击全球,这只张开的翅膀正奋发蕴积已久之力,依托腹地向深海飞翔。
  蓝色经济不局限于海洋经济
  蓝色经济区的概念是什么?我们要建设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是什么样子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韩立民教授日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所谓蓝色经济区,是指依托海洋资源,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形成的、以海洋产业为主要支撑的地理区域,它是涵盖了自然生态、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诸多因素的复合功能区。
  韩立民教授认为,蓝色经济区以海洋为特色,但又不局限于海洋经济,它所强调的是人、海洋、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其基本特征是:依托海洋,海陆统筹,高端产业聚集,生态文明,科技先导。他说:“按照我们的理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是全国海洋科技产业发展的先导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示范区,海陆一体开发和城乡一体发展的先行区。”
  省海洋与渔业厅厅长侯英民近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应该是以海洋经济为特色、以海陆统筹为基础、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前提、以海洋优势产业为主导、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临海经济区。
  尽管专家们的表述不尽相同,尽管到目前我们还无法找到一个关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准确定义,但其所具有的战略高度和宏大内涵已可见一斑。
  据了解,目前,省发改委等部门加紧制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实施意见;省海洋与渔业厅全力优化完善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方案;省旅游局抓紧制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旅游规划;省社科院、中国海洋大学等科研院校纷纷成立专门机构,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提供科技和智力支持……
  重大战略启动重大机遇
  一个重大战略的提出决不是随机的。当前我省提出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时代背景如何?有何战略意义?采访中,专家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诠释。
  韩立民教授指出,当前,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已经在沿海“五个区域”确定了区域经济发展龙头,即辽宁作为东北三省的龙头、天津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龙头、上海作为长江流域的龙头、广东作为珠江三角洲的龙头、广西作为大西南地区的龙头。山东地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地区“南北夹击”之中,南北两个战略性经济高地的崛起,特别是环黄渤海地区的江苏沿海经济区、河北曹妃甸工业区、天津滨海新区、辽宁“五点一线”沿海经济带等周边区域性产业聚集区的迅速发展,都对山东省未来在环黄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提出了严峻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山东找准自己的战略定位并尽快突破刻不容缓。
  而当今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提出可谓水到渠成。
  山东是一个海陆复合区域,拥有3100多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几乎和陆地相当。同时,山东省具有发展沿海经济的优势条件,包括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等,其中有海洋科技城之称的青岛市有着占全国三分之一的海洋科技人才。另外,上世纪90年代,山东省已开始实施“海上山东”建设,历经十余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一定的海洋产业基础。
  韩立民教授认为,基于这样的条件和基础,提出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是从陆上山东、海上山东概念延伸出来的战略定位,是基于科学发展观的更高层次的发展理念,意味着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型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山东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郑贵斌研究员对记者说,山东处在东北亚经济圈的圈层中心,而东北亚经济圈是继北美和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经济发展迅速。在这样一个重要的经济圈层之中,我们应该谋求发挥更大的作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是从全面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是我省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这一战略的提出回答了三个问题:一是科学的发展思路;二是科学的战略定位,即找到一个支点;三是有望实现我省在国家战略中的突破。解决了这样三个问题,就是以科学发展的视野为山东谋划了发展的新思路;从全局出发,为山东在全国的走向提出了新的定位;从战略高度为山东的跨越发展指明了方向,战略意义非常巨大,影响深远。
  蓝色经济区图景恢弘
  战略已定,如何布局?何处突破?有关部门和专家们正在就此展开深入研讨。
  我省近期出台的《实施集中集约用海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草案》从集中集约用海的角度提出了九大核心区设想,包括“两城(海上新城)七区”(临海产业集聚区),分别是:“丁字湾海上新城”、“潍坊海上新城”、“海州湾重化工业集聚区”、“前岛机械制造业集聚区”、“龙口湾海洋装备制造业集聚区”、“滨州海洋化工业集聚区”、“董家口海洋高新科技产业集聚区”、“莱州海洋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东营石油产业集聚区”。
  该草案还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四大战略定位:黄河流域出海大通道经济引擎、环渤海经济圈南部隆起带、贯通东北老工业基地与长三角经济区的枢纽、中日韩自由贸易先行区。
  省海洋与渔业厅副厅长王诗成近日在一次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专题报告中从产业定位的角度描绘了蓝色经济区“蓝图”。他认为,蓝色经济区首先应该是海洋高端制造业中心,包括高附加值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精密仪器产业等。我省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现有中海油集团、蓬莱巨涛重工、烟台莱佛士、青岛北海船舶重工等一批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建设项目,投资规模列国内第一,完全可以培植成为海洋经济新的优势产业。它还应该是海洋高科技研发中心。应该充分发挥山东海洋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围绕海洋石油深潜钻井平台设计核心技术、大型海洋装备制造技术、海洋生物制药等重大技术课题抢占先机,使之尽快产业化并转化为产业优势。它也应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依托青岛、日照、烟台三个亿吨大港签署的战略联盟框架协议,通过完善大型集装箱、矿石、煤炭和原油四大运输系统,形成一个以青岛港为龙头,以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以山东沿海港口群为基础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青岛肩负重大使命
  韩立民教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则提出,要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必须在以下三个方面走在全国前面。一是海洋产业。上世纪90年代我省海洋经济产值一直处于全国第一位,但进入21世纪,已经被广东超过。目前,我省海洋产业还主要集中在盐及盐化工、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传统产业,下一步,有待对这些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其技术含量和产业高度,同时有选择地重点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风力发电、海底矿产资源开发、海水综合利用等,修造船业要从造船壳向造“内脏”发展。二是海洋科技。随着国内其他几个城市海洋科技的发展,青岛海洋科技力量已经由以前的“一市独大”转变为多头竞争,我省有绝对优势的领域现只有水产养殖,其他领域只能说是有相对优势。三是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这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素有海洋科技城之称的青岛市将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尽管全省的蓝色经济区规划方案还在论证修订中,但专家们的厚望已经让我们感觉到使命之巨。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中,青岛理应发挥龙头作用。之所以这样说,主要基于以下考虑:第一,自然资源。青岛市拥有优越的海岸线条件,岸线绵延曲折,分布着49处海湾,胶州湾、鳌山湾、董家口等都是优良天然港址;海洋生物资源丰富;旅游资源丰富;青岛近岸95%以上海域符合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环境质量状况良好,还有丰富的海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第二,青岛的海洋科研具有巨大的优势。第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科研优势促进了青岛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九五”以来,青岛市海洋经济保持年均20%的增速。2008年,全市海洋产业产值1450亿元,居全省城市之首,全国同类城市第二位;完成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550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2.42%;海洋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为6.55:49.38:44.07。下一步,青岛应在海水种苗、海洋装备制造、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能源等产业重点发展,在更大范围释放潜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郑贵斌研究员认为,半岛蓝色经济区是科技力量带动下的经济区,因此应以青岛海洋科技城为首,青岛应发挥更大作用。
  可以预见,一场由山东半岛酝酿升腾的蓝色经济浪潮将改写未来中国经济的版图。而在这浪潮中,青岛将屹立潮头。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