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山东区域经济>省会城市

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

    2006年4月份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组织16个省直部门和单位,就构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做出了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的战略决策,明确了整体发展思路,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措施。
    加快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提高整体效益和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推进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对外开放和结构调整,发挥省会集成优势,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强化分工协作关系,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完善提升基础设施,增强核心城市功能,扩大集聚扩散效应,努力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成为南承沪宁、北连京津、东接半岛、西启黄河中下游的城市群,成为发展活力足、产业素质高、服务功能强、生态环境美、社会文明好的经济圈,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文化中心和旅游中心,成为带动山东中部快速崛起的坚实平台,成为实现“两个提前”和建设“大而强、富而美”社会主义新山东的有力引擎。
    围绕上述总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主要是加快建设三大基地、五大中心。
三大基地:一是现代制造业基地。依托骨干优势企业,推动科技创新,完善生产配套,促进要素集聚,大力培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和知名品牌,促进产业和产品集群式发展。重点打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钢铁及有色金属深加工、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及食品饮料、建材等八大产业集群,培育新材料、新能源和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基地。二是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园区、村镇和城市,在现有基础上做大做强循环经济。发展生态产业,加强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努力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建设成全国有影响的高效生态经济区。三是现代农业基地。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加快农业的产业化、标准化、国际化,打造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基地。
    五大中心:一是区域金融中心。以济南为中心,努力培育建设金融机构聚集区,打造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金融平台。重点发展全国性金融、外资金融、地方商业金融,引进金融机构法人总部、地区总部和结算中心,增强金融服务功能,健全金融市场体系,促进金融资本与产业资本的高效融合。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形成了“金融洼地”效应。二是现代物流中心。加快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完善现代物流支撑体系,构建高效便捷、功能完善的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着力培育发展第三方物流,构筑区域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成为全国有影响的现代物流基地。三是山泉水圣齐鲁文化旅游中心。整合提升济南、泰安、莱芜、聊城和淄博及紧密相关的区域外旅游资源,加快形成以泰山、泉城、圣人、江北水城、房干峡谷和齐鲁文化为主题和特色的旅游体系,推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四是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充分挖掘齐鲁文化资源,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使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成为山东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强有力支撑,成为全国有影响的文化产业发展中心。五是科技创新和人才集聚中心。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科技资源密集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和专业技术开发测试平台,形成人才高地,引领全省和区域经济加快发展。
    把调整优化区域产业结构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统筹规划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空间布局。主要是围绕“一个核心”、“两个圈层”、“六条轴线”展开。
    一个核心,即济南市区。要充分发挥其全省最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生产要素集散地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拓宽城市发展空间,以线带点推动重点片区建设,形成连接东西、辐射南北、体现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和都市景观特色的城市发展带、经济隆起带、社会发展带和生态景观带,尽快形成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大城市和辐射周边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
    两个圈层,即紧密圈层和协作圈层。紧密层以70公里为半径,范围包括济阳、商河、平阴、章丘、莱芜、邹平、齐河等,与中心城市联系最密切、接受辐射最广泛。协作层是指距中心城市15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区域,主要包括淄博、聊城、泰安、德州、滨州等周边城市,与核心城市联系密切,接受中心城市的功能辐射。
    六条轴线,包括济淄、济聊、德滨、德济泰、滨淄莱、聊泰莱等六条发展轴线,在开发时序上,济淄、济聊、德滨、德济泰为主轴,滨淄莱、聊泰菜为次轴。它们均依托于综合交通走廊,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城镇密集分布、产业集聚发展的聚合轴带,也是与区域外部建立产业关联、扩大腹地范围、促进城市联动发展的重要通道。
    (1)济淄发展轴线。包括济南、淄博两市和滨州的邹平,是济南和淄博中心城市连绵区,是二三产业发达、城镇联系紧密、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区域,是带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整合发展的增长极。应充分发挥济南、淄博的综合优势,做大做强交通装备、电子信息、机电冶金、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新材料、医药等优势产业,把该区域建成现代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以泉城文化和齐文化为特色的旅游基地。
    (2)济聊发展轴线。依托济邯铁路、济聊高速等交通走廊,重点培植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精深加工、纺织、医药、化工、有色金属生产及深加工等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壮大以“泉城”与“江北水城”为特色的旅游业。
    (3)德滨发展轴线。依托国家规划的德东线铁路和拟建设的滨德高速,沿轴形成由德州、滨州等大城市和若干中小城市组成的城镇密集带,着力培植食品、纺织、化工、机械、汽车零部件、通用飞机制造及港口物流等产业,加强与京津冀的联系,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出海通道,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
    (4)德济泰发展轴线。依托京沪铁路、京沪高速、104国道等交通设施,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推进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交通装备、机械制造、无机非金属材料、输变电设备以及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现代物流业,大力发展“山泉”品牌旅游业,尽快把该区域培植成为新的产业集聚带。
    (5)滨淄莱发展轴线。依托淄东线、辛泰线、滨莱高速、205国道等,打造以石油化工、新材料、钢铁、机械制造、交通设备、纺织服装等为重点的产业聚集带。
    (6)聊泰莱发展轴线。依托国家规划的聊泰青高速和济邯铁路延长线,沿轴线形成由聊城、泰安、莱芜等大城市和若干中小城市的城镇密集带,重点发展钢铁、机械、纺织、食品、医药、能源、电缆电器、新型建材、精细化工等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加快发展。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匿名发表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