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2009山东两会>媒体聚集>大众日报

农村职教不能“在黑板上搞加工”

□本报记者 赵  琳

    “ 某种程度上,职业教育是‘花钱的教育’。目前我省农村职业学校的实验实训设备大多简陋陈旧,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学生实训只能‘在黑板上搞加工,在教室里搞养殖’。”

    张义泉委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硬件上的“硬伤”不仅影响了农村职业教学质量,受此波及而不断下降的就业率反过来加剧了职业学校的生源危机。

    “ 我省多数高职院校‘ 双师型’ 人才仅占专业教师总数的30%左右,与教育部此前规定的应达到80%的目标相去甚远。农村职校教育师资力量培养和储备结构严重失衡。”柳淑花委员的话道出了当前农村职业教育的“软肋”。她认为,我省现有农村职校教师大多从普通教师转型而来,“双师型”教师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村职校专业设置重复、陈旧、缺乏特色。

    “ 硬伤” 与“ 软肋” 双双示警,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不容乐观。

    尽管此前召开的全省农村工作会议透露,从今年起,我省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教育,并进一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建设,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但与会委员却难以轻松起来。

    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工作,培养大批掌握先进技术技能的新型农民,是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基础和关键。谈及农村职教,王福泰委员面色沉重,“不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农民就得不到培训,农村劳动力就无法有效转移。我省人均耕地不到 2亩,要把占全省人口70%的农民‘捆绑’到耕地上,无论种什么都不会赚钱!”

    从 2003年就开始进行农村职教调研的董利忠委员开出“良方”。“转移农村劳动力,关键在企业。现在企业需要的技工,很多职校培养不出来。要想彻底改变农村职业教育现状,必须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企业参与培养人才积极性的‘订单式’职业教育。”

    “企业应该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中发挥‘引擎’作用。”张义泉委员指出,政府可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企业进行政策性引导,鼓励其与职业学校合作,让职校根据企业需要“生产”人才;也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方式,按校企合作“生产”的人才数量发放补贴。

    董利忠委员大胆设想:可以给农村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学生发放实名制职业教育消费券,规定合适的有效使用期限,待学生培训结束后凭有效证件领取现金。

    “这样,到哪所职校就读,读哪个专业,广大农村劳动力就有了选择权。哪所职校的就业率高、毕业学生的工资高,就会吸引更多生源。优胜劣汰之后,农村职业教育资源的分配才会日趋合理。”董利忠委员说。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