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2009山东两会>书记市长访谈

杨军:建设“日照号”主打“鲁南牌”

322×450
杨军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刘军 摄
关键词一

鲁南临海产业区

    齐鲁晚报:杨书记,记得在去年全国两会上,您和30余位人大代表向两会提交了“关于将鲁南临海产业区列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引起了广泛关注。现在将近一年过去了,这项建议得到落实了吗?

    杨军:国家对这项建议非常重视,全国人大以第3776号建议转至国家发改委牵头办理,各有关部委积极参与,对我们提出的9个方面的内容都一一作了认真答复,同意在鲁南临海产业区的范围内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同时希望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纳入省级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待条件成熟后,再上升到国家级的层面。去年省政府已批准列入省级试点。

    齐鲁晚报:条件成熟,是不是有一个时间表?

    杨军:目前,全国进行综合配套改革实验的有六个地区,这六个实验区也都在积极探索中。国家有关部门给我们的答复是:先把六个实验区完善之后,再往前推进,增加新的试点。

    我们必须抓住机遇,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辜负国家对日照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齐鲁晚报:这种关注和支持主要体现在哪儿?

    杨军:比如日照保税物流中心的获批。去年年底,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及外汇管理局已经正式批准全国设立17家保税物流中心(B型),其中就包括日照。当时全国各地申办的很多,有89家。这个物流中心规划建在日照经济开发区,具备类同于自由港区的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贸易、国际采购、保税等基本功能。境外货物入中心保税,国内货物入中心视同出口实行退税。这一中心的获批,是我市改革开放以来争取国家级开放政策的重大突破。

    齐鲁晚报:在落实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面,目前日照做了哪些工作?

    杨军:综合配套改革的试点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开展。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去年9月13日,省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研究通过了省发改委制定的《关于开展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将日照市的鲁南临海产业区列为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目前,临海产业区的发展分两个层面推进。第一,已经初步制定出临海产业区的区域规划,首先对生产力布局进行科学规划。第二,制定了关于临海产业区区域开放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

    齐鲁晚报:您认为,这一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的方向是什么?

    杨军: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趋势,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将以加强区域开放合作为主题,并主打“鲁南牌”。通过鲁南临海产业区的发展,进一步集聚、优化鲁南5市的生产要素配置,把资本、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的要素都聚集起来,以加快推进鲁南经济带的开发建设步伐。在聚集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辐射、服务功能,切实加强区域内的开放合作,一方面要主动接受黄海中日韩经济圈的辐射,另一方面是把区域内的服务开放功能,向鲁南经济带及沿新亚欧大陆桥城市延伸,这主要要依靠和发挥日照港口的带动作用。

    齐鲁晚报:综合配套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杨军:重点要在开放、合作、港口发展、财税、金融、土地、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进行机制体制创新。我们争取用10年的时间,在这个试验区内率先基本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它包括自主能动的市场主体、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科学有效的调控机制、公平普惠的保障体系、完备规范的法制环境。提问对象  日照市委书记杨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实施“一体两翼”发展规划,推进日照钢铁精品基地、日照港30万吨原油码头等大项目的规划建设。日照市作为加快鲁南经济带开发开放的重要窗口、山东省钢铁精品基地规划建设所在地,备受各界关注。省两会召开期间,记者专访了日照市委书记杨军。

    本报记者  杨珂关键词二

2000万吨精品钢基地

    齐鲁晚报: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日照号”的临港产业大项目,需要的配套资金从哪来?

    杨军:在抓住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支持的同时,我们还将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契机,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和体制机制。正如报告中所讲的,要通过改革破解发展难题。要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加强与银行之间的合作,特别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争取银行支持扩大信贷规模。目前,我们已经陆续与几家银行签约,其中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已决定在两年内分别向日照放贷200亿和120亿元,再加上其他几大银行的信贷支持,估计信贷总额接近1000亿。同时,我们将积极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探索建立鲁南临海产业基金,面向国内外募集资金。

    齐鲁晚报:生产规模将达到2000万吨的钢铁精品项目,必将成为日照临港产业的核心产业、支柱产业。目前,这个项目规划建设推进得怎么样了?

    杨军:目前,我们正在积极推进前期配套工作,为项目的实施创造良好环境。其中,项目一期用地已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法规制定了村庄拆迁安置初步工作方案,并编制完成了安置区规划。

    同时,为了满足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原料及成品运输需要,计划在岚北港区新建矿石码头和成品码头。到钢铁精品基地的铁路、供水管道、公路及河道改造和建设22万千伏供电站等配套项目也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之中。下一步,围绕钢铁项目,日照还要做好后续的产业延伸以及配套服务项目,像修造船、汽车及配件等就是这一产业链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齐鲁晚报:钢铁精品基地项目对日照整个城市发展能产生多大影响、带来多少贡献?

    杨军:建设精品钢基地,其影响力绝不仅仅是一个项目,也不是暂时的,是“项目-基地-平台-城市”这样一个渐进和放大的过程。精品钢基地的建设,必将为我们增强城市承载能力、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改善民生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齐鲁晚报:除了钢铁之外,鲁南临海产业区内还将重点发展哪些产业?

    杨军:一是汽车产业,比如山东五征集团以前是生产农用车为主,现在要开拓农用机械和轻卡等新产品。现代威亚发动机和汽车模具项目都在加快扩建和建设中,今年6月份,威亚汽车发动机第二条生产线30万台项目就可以投入生产。二是石油化工产业,目前日照正在建设30万吨的原油码头。三是造船和海洋工程产业,目前,华海船业正在加快制造12条出口欧洲的3至5万吨级散装货轮。四是浆纸产业,日照正在建设亚洲最大的单体浆纸项目——亚太森博。五是粮油食品加工产业,目前每年的粮油加工能力近200万吨,下一步规划要发展到每年500万吨。另外,还有新型建材、木材加工和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山海旅游等产业。关键词三

年轻的亿吨大港

    齐鲁晚报:日照港去年的货物吞吐量已超过1.5亿吨,未来这个港口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杨军:港口是日照跨越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是日照这个城市和整个鲁南地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目前,日照港总体规划已经通过国家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的审查。2010年港口通过能力和吞吐能力将分别达到2亿吨,远期通过能力将达到6亿吨。现在日照港有37个生产泊位,未来将按照252个泊位来规划建设。今年我们将与青岛等市联手加快黄(岛)日(照)连(云港)盐(城)铁路的规划建设,构建沿海铁路大通道,使日照港区域性综合枢纽大港的功能和优势更加突出。

    齐鲁晚报:围绕推进日照港的发展建设,发挥好日照港的作用,日照还要做什么工作?

    杨军:主要是加快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特别要加快推进疏港高速公路、30万吨原油码头、防波堤、晋中南煤炭外运大通道出海口等重点项目,以进一步提高港口集疏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完善港口功能。同时,要调整优化港口管理结构、资产结构、货种结构,进一步完善口岸管理办法,努力提高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提高通过效率,增强港口综合竞争力,努力把日照港打造成为面向国际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

    齐鲁晚报:晋中南煤炭外运大通道出海口确定放在日照,铁路什么时候开工建设?在日照境内有多长?

    杨军:铁路项目建设,山东和山西两省之间已经签订协议,预计2010年开工,现在主要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泰安-莱芜-日照段在日照境内约70公里,估算投资35亿元,我们将争取提前开工建设。根据煤炭外运大通道项目的推进情况,日照港将适时在石臼港区建设煤三期、四期工程,使近期通过能力达到1.45亿吨,远期通过能力达到2.55亿吨,确保满足大通道形成后2亿吨的下水量要求。关键词四

天时地利人和

    齐鲁晚报:从总体上看,日照的临港产业发展具备了哪些条件?

    杨军:当前,日照加快临港产业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可以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天时,就是中央、省正在积极扩大内需,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这让日照在临港产业区的开发上占得先机,特别是省委、省政府在重大生产力布局上对日照给予极大支持,钢铁精品基地、晋中南煤炭大通道的出海口都放在了日照。

    地利,主要是日照地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泛黄海中日韩经济圈、鲁南经济带直接出海口,开发鲁南使日照占尽地利上的优势。

    人和,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省委、省政府正在深入展开实施“一体两翼”区域发展战略,显示出强大的凝聚力;一个是从目前我们和鲁南各兄弟城市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与青岛对接“同城时代” 的一体化关系。日照在接轨青岛、融入半岛方面,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去年11月,我们在青岛举办了“青岛日照合作峰会暨经贸洽谈会”,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这两个层面背后,还有日照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的迫切愿望和干劲。

    加快日照临港产业发展,体现省委、省政府在新的起点上对省情的深入研究和把握。综合分析各种发展要素,加快发展日照临港产业,在鲁南经济带乃至整个沿桥地带,确实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但日照临港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难得,我们一定以贯彻落实这次省两会精神为动力,进一步增强信心,奋发有为。争取2010年,全市临港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00亿元,实现利税超过100亿元,为加快经济文化强省建设作出积极的贡献。

陈宏发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