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09专题汇总>2009山东两会>书记市长访谈

张建华:开发黄三角今年投千亿

209×450
张建华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本报记者 刘军 摄

产业与对接

引进中海油带动450亿投资

    齐鲁晚报:张市长,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引进“三来一补”的出口加工贸易,以轻工业为主。从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这样的产业模式缺乏发展后劲,不利于地区经济的持续增长,在国际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引发了诸多问题。在黄河三角洲的产业发展上,东营有什么思路?

    张建华:你说得很对,正是基于对珠三角、长三角发展模式的研究和思考,结合东营本地的特点,我们对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产业定位一是高效,二是生态。凡是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低端污染的产业及企业,我们一概不要。

    目前在黄河三角洲开发上,东营主要发展三大主导产业,一是石油化工产业,二是石油装备制造业,三是现代渔业和畜牧业。这三大主导产业有机地排列在我们规划的临港产业区、高端产业区、现代渔业和畜牧业示范区内。

    齐鲁晚报:前段时间东营和中海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那么中海油在东营的石油化工产业发展上,究竟有哪些举措?

    张建华:引进中海油后,我们已经把两个3万吨级的散杂货码头转让给它。同时,中海油再投资建设两个5000吨级、两个5万吨级的液体化工码头。

    另外,在临港产业区内,中海油要建100万吨的原油储备基地,14万吨的成品油仓储罐区和物流园区;二期,建设1200万吨的大炼油项目;三期,建设100万吨的乙烯项目及一批精细化工项目,打造炼化一体化基地、精细化工基地以及渤海油田专业服务和海洋工程基地。

    目前,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已经竣工,计划近期与中海油完成交接。同时,码头运营筹备工作正在加紧推进,计划4月底前开港通航。由中海油投资建设的两个5万吨级液体化工码头前期工作顺利推进,计划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

    齐鲁晚报:这些项目的投资总额有多大?

    张建华:大约450亿。

    齐鲁晚报:另外,我们还注意到中海油对东营市地方炼化企业的整合,目前这种整合进展到什么程度了?下一步还有什么打算?

    张建华:中海油与中海化工合作项目现在已经完成了股权转让的工商登记手续,初步确定了控股企业的发展规划,计划到2010年合资公司原油加工能力达到650万吨,总投资60亿元。同时,我们还将继续推进中海油与富海化工、石大科技等其他炼化企业的重组。

    齐鲁晚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上提到,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对外要承接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机遇,服务环渤海。这种“承接”和“服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张建华:近年来,东营市围绕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主动参与环渤海经济圈产业分工,积极与天津滨海新区搞好对接,我们也多次到天津市参观考察、洽谈合作事宜,有力地推动了双方的交流与合作。但总体上看,黄河三角洲开发还处在拉框架的阶段,与天津滨海新区的对接还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下一步,我们与天津滨海新区初步考虑在三方面加强合作:一是加强沟通联系,经常组织开展互访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学习借鉴对方建设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二是按照错位发展的思路,进一步搞好产业定位,积极参与产业分工协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三是主动承接天津滨海新区产业转移。提问对象  东营市市长张建华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加快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开发建设。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市将如何吹响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号角,一年来又做了哪些基础性的工作?下一步将有什么新举措?记者就此对东营市市长张建华进行了专访。

    本报记者  杨珂  郭波资源与交通

解决交通瓶颈助资源转化

    齐鲁晚报:张市长,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比,具有哪些先天优势?

    张建华:黄河三角洲地区具备三大资源。第一是土地资源,仅东营市未利用土地就有430万亩,基本上是国有的荒地和盐碱地,而且成片连方。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可以说这是最后一块成片连方、尚未开发的土地。

    第二是淡水资源。整个北方普遍缺水,而黄河在东营入海,一年流经东营的水量有200亿方,而且东营引水、蓄水的条件比较好,蓄水能力达到9亿方,引一次黄河水,就可以储备9亿方水,所以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第三是石油和天然气,目前在东营已经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是47亿吨,天然气探明的储量是2212亿立方米,胜利油田每年的原油产量在2700多万吨。所以,这里土地、淡水、石油天然气三大资源同时具备,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非常充足的要素。

    齐鲁晚报:既然拥有这么丰富的自然资源,过去黄河三角洲为什么一直没有得到大的开发?

    张建华:主要是受交通制约。过去这里没有深水港,没有空港,铁路也是支线,所以资源就没法转化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齐鲁晚报:那现在呢?

    张建华: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深水港——东营港,它的吞吐能力在迅速扩大。目前,两个3万吨的通用泊位已经建成,两个5万吨的液体化工泊位立项全部完成,预计3月份就可开建。这些全部完工后,东营港将成为山东“一体两翼”之中“北翼”最大的港口。

    另外就是机场,从去年开始一直到2010年,我们计划投资9个亿,对现有的东营机场进行改造扩建。2008年,东营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是5.7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是504吨。到2020年,改造后的东营机场目标旅客吞吐量是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是5000吨。现在,机场跑道改造已经完成,新的候机楼也将于今年底建成。届时,我们将开通更多的国内航线,同时开通东营至韩国、日本的国际航线。

    还有铁路,黄大铁路去年已经开工,德龙烟铁路今年下半年开工。在这两条铁路线中,黄大铁路将和京广铁路连起来,德龙烟铁路将和京沪铁路直接连起来。

    有了深水港、机场、铁路和高速公路,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整个立体交通网络就构建了起来。资金与政策

省里拟组建黄三角开发基金

    齐鲁晚报:今年东营市在黄河三角洲的开发上,准备投入多少资金?

    张建华:1100亿。这些投资主要包括几个层面:政府投资、企业投资、企业上市融资以及银行信贷。

    齐鲁晚报:这些钱够用吗?

    张建华:远远不够。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在东营应该需要1万个亿的投资。

    齐鲁晚报:没有资金做支撑,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将无从谈起。这么大的缺口该如何解决?

    张建华:省里打算组建一个黄河三角洲开发基金。省政府、东营市与银行正在研究这件事情。 除此之外,争取设立黄河三角洲发展银行、黄河三角洲开发担保公司。

    齐鲁晚报:对于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国家有投资支持吗?

    张建华:国家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层面。目前,在土地利用方面,前段时间,东营已经争取到了国土资源部支持,很有希望将东营正式列为国家土地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对于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可以获得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资格。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土地障碍由此解决。

    再一个,我们正在争取将东营列为国家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试点示范城市,将有力地促进这一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与旅游

“生态之盒”将成东营新地标

    齐鲁晚报:每年秋天的时候,黄河入海口都是芦花纷飞,碱蓬连片,景色非常迷人。张市长,你有没有打算把这片美景开发出来,让国内外更多的游客来此观赏?

    张建华:是的,黄河入海口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发展生态旅游潜力巨大。我们目前正在做一个生态旅游区的规划。这个生态旅游区也纳入到了东营市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四大主体产业区内。这个旅游区的规划面积是246平方公里,估算总投资18.7亿元。

    齐鲁晚报:目前,这个规划进展情况如何?

    张建华:目前规划的报批工作顺利完成。国家林业局于今年1月6日正式批复,这是我省首个由国家批准的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重点项目建设也在加快推进,游船码头、游客中心、汽车营地是旅游区亟待建设的重大旅游基础设施,目前这些项目的建设正在全面展开。由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主体建筑——生态之盒建成后将成为旅游区乃至东营市的新地标。

    齐鲁晚报:从宏观上看,目前黄河三角洲的开发建设处在什么阶段?对今后的工作有何展望?

    张建华:还处在拉框架的阶段。包括交通配套、产业布局、土地政策等,目前这些大的问题都已经基本解决,在一些大的政策争取上,我们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黄河三角洲开发也列入了国家的“十一五”规划,从而上升为国家战略,具备了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的条件。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完善基础设施为先导,以园区经济为载体,加速构筑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建成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经济社会更加协调,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到2010年,进一步打好基础,快速起步,积蓄力量,初步形成高效生态产业、立体交通、生态支撑、制度保障四大体系,拉开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格局,形成快速崛起之势,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到2015年,构筑起以生态文明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建成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精细化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休闲度假胜地,形成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再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全国最具活力的生态文明示范区。

陈宏发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