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媒体黄河三角洲>网评三角洲

黄三角孕育发展新模式

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黄河三角洲开发,以高效生态的范例开发模式,将成为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场硬仗的重要力量。

  黄河三角洲地理资源条件特殊,生态敏感脆弱。这里野旷天低,芳草萋萋,水土丰润,群鸟翔集,生态美景如诗如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这里流入大海,入海口和三角洲保护干系重大。而在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这里以良好的资源条件成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阵地。这里是我国最后一块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矿藏丰富,是全省发展的潜力所在、后劲所在。保护与发展是这里一道永恒的课题。

  黄河三角洲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前沿,一汪海水浪花滚,拉近了与“国家第三增长极”天津滨海新区的距离,载来了海一样多的发展机会。黄三角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不仅夯实了接受环渤海先进地区辐射的平台,也增强了在这个地区的竞争力,补长了山东应对区域竞争的短板。

  黄三角的定位蕴含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我们曾经对一种景象习以为常:依凭山多矿多能源多,熊熊燃烧的工业炉膛“山吃海喝”,烟囱里冒黑烟,小河中流污水,所收产值所收效益却不成比例。这是在抢子孙的“饭碗”,是用廉价资源和破坏环境堆积起来的发展。如果说在工业起步时囿于当时科技、人力、资金等条件,我们对这种模式还有点无可奈何的感觉,那么在经济社会长足发展、资源和环境频频亮红灯的今天,我们要对这种开发模式大声说“不”。黄三角正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喊“不”。诚如“高效生态”所要求的,黄三角开发以生态和谐、高效增长、协调发展为特色,以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生态保护型为内涵,通过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既要掘地生金、挖河淌银,又要生态如画、鱼鸟欢歌。这是黄三角的发展路径选择,更是致力于科学发展的人们,对21世纪中国发展模式的响亮回答。

  黄三角走高效生态之路,将有力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脚步。在全国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各地以进入国家战略为重大机遇。黄三角是山东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地区,对全省其它地区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扬起高效生态的旗帜,摒弃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低效益,走集约化发展道路,黄三角将成为志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其它地区的学习范例,在全省引领高端高质高效发展之风尚。同时,在全省区域经济“五大板块”中,黄三角在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上,都落后于其它四个板块。未来的区域竞争是发展模式之争,谁的发展模式先进谁就能抗风浪、早冲线。黄三角以后发优势大力发展高效生态产业,发展势头充足,亦必促动其余四个板块自觉跳上转方式、调结构的马车,形成全省“转”、“调”的滚滚车阵。恰如山东过去实施的东中西区域发展“突破”战略,国家战略下的黄三角开发,以其对高效生态经济的执着“突破”,将带动全省板块奋起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这场硬仗。

  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任务重大,工作千头万绪,在实际工作中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产业选择。这是从源头上把好转方式、调结构和实现高效生态发展的重要措施。早在上世纪 90年代初,黄河三角洲开发就提出过“油洲加绿洲、生态加发展”的要求,这个标准今天仍不过时。 我们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石油的时候,也要保护大自然的绿洲长河,否则威严的大自然会以这只手给予,而以另一只手收回,这是为许多事例所证明了的。还要看到,在石油化工产业链条中,黄三角目前还有大量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项目,低端低质低效,提升产业结构已是刻不容缓之势。为此要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项目,同时大力建设科技含量高的新兴项目。

  黄河三角洲以石油资源而兴,如同许多资源性地区一样,也面临资源枯竭的考验。为此,以高效生态为标准提早部署替代产业是明智之举。时下方兴未艾的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都应当纳入黄三角引进的范围。黄三角地处环渤海前沿,东邻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西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又搭乘国家战略的东风,培育现代产业体系正当其时。

  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环境保护是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要求和成果体现。黄三角以生态保护为红线,秉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为此,特别要突出抓好重点工程和重点领域的节能减排,在关上黑色项目之门的同时,大上绿色项目,同时打开落后项目退出之门。要全面推进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加大对流域的治理,加大对黄河沿岸的生态保护,尤其是要认真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强化考核监督,严格奖惩措施,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实现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发展产业集群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首先,在产业集群内,企业成集群式抱团发展,各个企业上下游联系密切,产品互为原材料,能源资源集中集约供应,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而且关联企业的空间集聚可以带来公共服务、市场的共享以及技术的扩散,集群效应大大有利于提高产业发展速度和产业竞争力。其次,黄三角地区发展的一个特点是大企业支撑,但缺乏围绕大企业分工协作的产业集群。这里有亚洲最大或全国为冠的大企业,将本地区的一些经济指标高高顶起,但这里的大企业往往自我循环,产业链条短,山东经济“大象”挺立、“小狗”缺乏的特点,在黄三角清晰地表现出来。不难看出,在黄三角地区发展绿色环保产业集群,既符合集约节约要求,又点中黄河三角洲产业发展“软肋”,将在高效高质、生态环保中推动黄三角大开发大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关系山东经济质量效益的提高和长远发展。这对黄三角开发来说是一个机遇,黄三角高效生态开发对山东转方式、调结构又是一个促进。让我们抓住机遇,加快黄三角地区建设,加快全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推动全省经济步入平稳较快发展的春天,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贡献。  (王学文)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