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纪念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特区传奇

冬天诞生春天的故事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春天的故事》歌词第一稿中的句子。

  开栏语

  在深圳特区成立30年之际,我们从30年“深圳制造”的歌海中,精选出一些具代表性歌曲,开设“如歌岁月”栏目,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将用文字带您重温这些时代经典,了解经典诞生的由来,体味30年深圳歌曲的辉煌与魅力。

  谈起深圳的音乐作品,蒋开儒和他的《春天的故事》都是一座无法绕行的丰碑。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作曲家傅庚辰曾经感慨:“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现了三首里程碑式的歌曲:《歌唱祖国》、《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而在这三首时代经典中,后两首的歌词都出自于蒋开儒之手。

  深冬孕育春雷

  生于广西,在东北度过了青年和中年时期,1992年,已过天命之年的蒋开儒来到深圳。蒋开儒来深圳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一本名为《深圳的斯芬克斯之谜》的书。这部长篇报告文学记载了1979年春天,小平同志提出在广东办经济特区以及特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历史。后来,蒋开儒谈到当时来深的心情:“就感到周身的血都在沸腾!”

  当年蒋开儒来到深圳时,只是怀揣了2000元,他的目的也只是想在深圳找个工作,站住脚,充分感受这个青春之城清新的呼吸、跳动的脉搏和奔走的步伐。谁知,年轻的深圳却激发了蒋开儒多年来储存的巨大创作热情与能量。蒋开儒认为,自己在创作上能取得一些成绩和身处深圳这座充满文化活力的城市是分不开的,在他眼里,这座城市宽厚、包容、没有偏见,“给我们一些阳光,会还来一片灿烂!”

  “看着当年记忆中那片水田变成了摩天楼,记忆中那个万象更新的春天变成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我的感悟在积累中升华,我感到了一个民族的春天、一个国家的春天。”1992年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作”的蒋开儒开始创作《春天的故事》歌词。

  初夏迸发春晖

  “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伟人,在南中国的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是《春天的故事》歌词第一稿中的句子。在一气呵成之后,蒋开儒出门用8分钱买了一张邮票,将稿件寄给了《深圳特区报》“罗湖桥”副刊。很快《深圳特区报》就在1993年1月7日刊登出了这首歌词,这亦让蒋开儒的心中充满了兴奋和感动。

  虽然彼时正处冬季,可蒋开儒的创作热情却早已炽热如火。他把载有《春天的故事》的报纸方方正正地复印了一张,去找自己信赖的作曲家王佑贵。王佑贵也很喜爱这首新颖别致的歌词,不过创作理念一向严谨的他并没有急于下笔,而是把歌词带在身边,慢慢寻找合适的旋律。时间一晃,就是一年多过去了。

  1994年5月的一个早上,蒋开儒去王佑贵家中商量创作事宜,王佑贵当时还没起床,老蒋也不是外人,于是他就斜倚在床上,手拿歌词一遍又一遍地看。开始是慢慢地诵读,不知不觉他就哼起调来——灵感来了!蒋开儒在一旁听到这朗朗上口、逐渐成形的旋律,激动得从坐着的床沿上跳起来:“就是它呀,就是它!”他冲到桌前,抓过一张纸递给王佑贵说:“赶快记,就是这个感觉。”一个半小时后,二人终于完成了《春天的故事》词曲的初稿。

  深秋结出春华

  随后,王佑贵又找来了曾与他合作《多情东江水》的词作家叶旭全,就在东湖水库酒店420室,蒋、王、叶三人聚在一起,进一步对《春天的故事》进行润色和修改。作为与特区共同成长的一代人,当时已在深圳工作14年的叶旭全对特区翻天覆地的变化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为了使这首立意新、题材好的歌曲更进一步,叶旭全在歌词的结构、立意以及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二度创作,经他的修改、加工,《春天的故事》的歌词不但更利于传唱,而且提升了思想高度与境界。

  经过三位作者反复推敲斟酌,二度创作后的《春天的故事》结构完美、立意鲜明、用词精准、大气磅礴,并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之后,叶旭全向彼时正在举行的广东省青春歌曲大赛推荐了这首作品,在决赛中,首唱这首歌曲的深圳女歌手刘绍文虽然正身怀六甲,依然完美地传达了这首歌曲的情感和意境。结果,《春天的故事》震撼了大赛评委,一举夺得大赛金奖。

  1994年10月,音乐电视《春天的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一炮而红,12月,获央视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很快,《春天的故事》传唱大江南北,红遍中国。这首歌被选入大型文献纪录片《邓小平》,获1995年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音乐最高奖“金钟奖”,成为获得国家级奖项最多的时代金曲。记者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