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雷锋日>新闻报道

学者涂可国:怀向善之心 从小事做起

“三国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学雷锋就应当从小事做起,心怀向善之心。”涂可国认为,雷锋不是神,雷锋精神不仅可敬更可爱、可学。

     

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中心副主任涂可国接受大众网记者采访,畅谈雷锋精神。刘国君/摄影

    大众网济南3月5日讯(记者 陈宏发) 今天是第47个雷锋纪念日,新时代雷锋精神是什么?如何学习雷锋精神?学雷锋如何落地?相信,不少网友已经很难回答这些问题。为此,大众网记者邀请山东社会科学院文化研究所所长涂可国,重新解读新时代雷锋精神。他认为,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让让雷锋精神可敬、可爱、可学。
    学雷锋,助人为乐、艰苦朴素和忠诚
    “助人为乐是雷锋精神最基本的要求,”涂可国说,雷锋的助人为乐事迹至今让人津津乐道,是雷锋人生最光辉的一面。“孔子说,仁者爱人,把帮助别人当做一种快乐,这是典型的利他主义,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精神”。
    在当下经济条件下,艰苦朴素还要不要提倡是不少人争论的话题。涂可国认为,尽管目前政府鼓励消费,但毕竟中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贫富差距很大,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仍然需要发扬。“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枯竭,节能减排、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这说明艰苦朴素应当愈发成为我们大力弘扬的工作生活作风。”
    党和事业的忠诚是雷锋精神的重要内容,也被涂可国倍加推崇。他认为,干一行爱一行所体现出的忠诚,是当下社会应该大力提倡的,尤其是要培养公民对团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涂可国感慨地说,当下社会人员流动性很强,许多单位辛苦培养的人才轻易地就跳槽或者自立门户,忠诚度很低,相反“日本人的团队归属感就非常强,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非常高,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
     学雷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刘备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学雷锋就应当从小事做起,心怀向善之心。”涂可国说,汶川大地震中,全国人民纷纷参与救援,不论是后方捐款还是前方救人,都是行善之举,都是在学习雷锋。一件件善事小事经年累月积累起来,人也就变成了活雷锋。   
    谈到学雷锋,涂可国举出作家柏杨书中的一个故事:柏杨在美国的时候,进大楼的第一个人通常会把门撑开,让后面的人陆续进入,每个人都会对第一个人说声谢谢,但当他回到台湾后,后面进入的人从来不对第一个人说谢谢。久而久之,第一个人再也不把门撑住等其他人进入了。涂可国说,对于学雷锋的人要给予道德鼓励。“轰动全国的南京彭宇案,让社会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行为进行了一场大讨论。前一段时间,杭州一位八旬老人街头摔倒,众人只敢送衣报警,却不敢帮扶。”涂可国认为,这样事情一再发生说明,社会道德期望值太低了,“做好事也有大风险”,因此他希望社会能够尽快建立起惩恶扬善机制,例如建立见义勇为基金会,对于学雷锋的行为给予充分的保护和鼓励。
    涂可国认为,雷锋精神的教育要从小孩做起,家庭、学校和社会形成统一教育网络。“每个学生都学过《思想品德》,但我们的教育只把它当做一门功课,而没有对学生进行品德的锤炼。”学校教育如此,家庭的教育也同样不容乐观。涂可国说学生道德教育呈现出“5+2”的情况,“学校上5天课,教育学生见义勇为,周末2天,家长教育学生要‘独善其身’”。
     重拍《雷锋》,让雷锋精神可敬、可学
     学习雷锋精神不应当只停留在口号和宣传上,如何落地是当前最大的问题。涂可国认为,要让雷锋之类的道德楷模变成活生生的人,而不是神,让雷锋精神不仅可敬更加可爱、可学。
    “道德楷模的宣传不可过分的拔高,更不可以神化”,涂可国建议媒体宣传道德楷模时,要结合时代特征,深入挖掘精神,创新形式让群众更加容易接受,容易学习。“周润发扮演的孔子走上银幕,教育了一大批人。《雷锋》完全可以重拍,加入时代的元素。让平凡中显现伟大”。
    雷锋日记里写过:做一件好事情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同样,让人学一天雷锋不难,难的是天天学雷锋。由此,涂可国支招,让学雷锋行为与职业生活结合起来。“人的职业生活占人一生的比重越来越大,如果在平常工作中就处处用雷锋精神来约束自己,学习雷锋就变得简单了。”

   
   


陈宏发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