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的事,每天都在重演

2010-09-10 19:27:00    作者:   来源:本网综合  

曾仕强 三国的事,每天都在重演(组图)
曾仕强 三国的事,每天都在重演(组图)

  以讲易经、管理等声名鹊起的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日前接受记者专访,点评《三国演义》。

  时下,新版三国电视剧正于荧屏“大行其道”,引人也好,雷人也罢,正日益成为“问题热剧”。而以讲易经、管理等声名鹊起的台湾著名学者曾仕强,已悄然著书点评三国,只不过,他所依据的是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日前,出差在京的记者,如约赴北京海淀区四季青附近一座宾馆,专访了正寓居京城,忙着为央视百家讲坛录制《易经的奥秘》续集的他。

  误读三国,社会将充满戾气

  记者:曾先生好!您登坛讲“易”,颇有影响,为何转而点评《三国演义》?您对三国故事怎么看?

  曾仕强:我一直认为,《三国演义》所“演”的“义”,指的就是公义、正义、道义。当然,用现在的话讲,合理也就是义,义者宜也,你看,宜,从字形上看,上面指代女性,下面象征男性,这就是阴阳协调,从小处看,男女既然一起生活,就要有度,就是宜,推而广之,全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要宜。再往深讲,要做到义,就要知道公义的要紧、正义的重要、道义的神圣,这是我们民族最可珍视的精神,让大家为人处世,要凭良心、讲道德、重伦理。坦白讲,我之所以关注三国,是受到了日本人的影响,他们对三国很入迷很崇拜,也开发了很多的三国题材产品,但他们其实并没抓到最根本的点,没有忠孝节义,他们所开发的三国题材电玩,一个人舞刀弄枪,见一个杀一个,这是误读了三国嘛,小孩子玩这个,从小就会充满戾气,不久前,不是陆续有几个人拿刀上街去杀陌生人、杀无辜的人甚至小孩子吗?开发三国可以,但得把忠孝节义这些最根本的点贯穿进去,否则,就是不义、不宜。

  寻找三国故事的“根”

  记者:对三国的解读,历代可谓花样繁多,您觉得自己有别于他人之处是什么?无数“三国迷”又会怎样评价您?另外,四大名著中您还喜欢哪一部?

  曾仕强:四大名著,我从来只提三本,《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为什么不提《红楼梦》呢?原因我之前一直没讲,其实我曾说过,如果曹雪芹还健在,诺贝尔文学奖如果没有颁给他,那这个奖的价值是大打折扣的。我个人很推崇《红楼梦》,但它里面的人物关系太复杂,很多人穷其一生,也难明了。我曾给老外推荐过《红楼梦》,老外说,很简单嘛,你只要把贾府这个大家庭拆成无数个小家庭,不就好了吗?这就是时代的变迁。我不去评价好坏,你想,一个大院子,住着各色人等,又要求大家都能和谐相处,讲人伦,家长会很难办。而三国就不同,三国的事,几乎每天都在重演。红楼故事出现的几率已非常之低。我的点评如果说还有特点,那就是专门去找三国故事中那些“不变”的地方,要找到中华文化的那个“根”。一代又一代,根据这个根,去适应新的生活。

  中国人里,大多数都是“张飞”

  记者:您所援引的《三国演义》,本身可能就是小说家言,人物言行多系虚构,以此为据,有无顾虑?是否涉猎过有关三国的其他文字影视版本?

  曾仕强:假定现在有一个人站出来说,他的那个三国才是真实的,那我们能相信吗?甚至三国这些人有无其人都尚不可知。你看,关羽,张飞,连名字都未必是真的,一个是关住羽毛,一个是张开羽毛就飞,哪有这么巧的事!关公本来就不姓关,因为他杀了人,官府要抓他,他要出关了,那边就贴着他的像,跑到旁边,用泥沙把脸上一糊,哪有人生下来就脸红呢,当然这些故事也死无对证了。我认为,三国演义已经变成中华文化的一个典范。雷锋就是个典范,学他的精神,雷锋干过的,我们也许没有机会再去干,但他的精神我们到处可以用。关公看见做坏事的人,绝对不饶的,急公好义,广受尊重。张飞则是粗中带细的,其实中国人大多数是张飞,我没听到人说,我要学诸葛亮,那大家可能要笑死他了,问他有那个天分吗?我们不要把这些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民族典范破坏掉。

  中国式管理,“道”在“鸡汤”

  记者:时下,管理学著作充斥市场,您一直力推“中国式管理”,时至今日,觉得有无改进之处?

  曾仕强:管理学著作,我认为,无外乎两种,一种偏重于术,一种偏重于道。如果离开术,道就会显得很玄,高不可及,而西方人又纯粹是讲术的,他们习惯于把道交给宗教去打理,除了教堂之外,很少谈到道。我们不一样,我们的道无所不在,比如从商有商道等。我们要把道抓住啊。我预料到,当中国进入工商社会,迟早要应用到西方管理中的术,这个我一点也不反对,利用西方的整合、统计之术,找到最需要的那个模式。只不过,如果一切都相信西方,会掉入西方的术的陷阱,西方的术的更迭,几乎每几年就循环一次,而中国人用道把这个减缓了。就经济而言,西方人注重短线操作,十年就是所谓长期,而中国十年只能算短期。西方人住半年就搬家,而我们中国人是要讲究传家的,一脉相传,要作长久考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你看炒股票的,哪个会气定神闲?红线绿线一天变好几次,人过那种日子,怎么会气定神闲。假定我们中国人没有把道找出来,就会掉入西方的漩涡。西方人的东西,透过我们的道来指引、来管控,就会减少一些弊端。喝喝“心灵鸡汤”不无裨益。

  记者:有人可能会觉得,您不过是借三国这个“壳”,来阐释职场人际关系,有些类似“心灵鸡汤”,对此您介意吗?

  曾仕强:先说“心灵鸡汤”这个概念,是西方剽窃中国的,西方一些似乎炒得很火的东西,在中国人看来,都很粗浅。这么多年,我一直在寻找、阐释这个道,你要说道在鸡汤,也行。这三十年来,我们折损了太多的商业领袖,很多人被无情地刷掉了,了无痕迹。有的受了几次波折,勉强还能站住,我们需要的是稳步走,一路上正道。

  为什么我一直迟迟不“算卦”

  记者:您在讲解三国之道时,多处援引《易经》,比如“选在桃花树下结义好不好”、“孙策母亲相信天和神的相助”等,易经思想于书中烙印如何?为什么您迟迟不讲易经中的卦?

  曾仕强:先来回答最后一问,很多人也奇怪,为什么我一直迟迟不讲易经中的卦呢?因为这个卦,它太迷人了,我觉得时机还没有到,如果从一开始就讲卦的部分,那好,大家都去算卦了,去重视术,而忽视了道的部分,这就叫舍本逐末。古人讽刺过“不问苍生问鬼神”,卜卦者有,但劝他们收敛一些,至于有人透过算卦去“搞七搞八”,那就更不足道了。很不幸的是,其实从汉朝起,易经就已经被扭曲掉了,现在满大街都是所谓易经大师。为什么我只讲阴阳不讲五行呢?易经本身只有阴阳啊,那你把五行加进去,我也不反对,其实很多东西,加到易经里,都能说得通,能自圆其说。至于说桃花树下结义,桃花略显轻薄,并非他们故意如此,而是张飞家后院就种有桃花,又恰值桃花盛开之季,他们三人际遇,如桃花随水而逝,注定了结局的不完美。我们中国人,客厅、卧房挂什么,都有讲究,如果卧房挂一只凶猛的老虎,肯定不好,虽然是心理作用,但心理作用也很重要啊,我们中国人讲的神,用西方人的话讲就是“那只看不见的手”。

  看来看去,家最重要

  记者:您在评论董卓之时,提到“一个人不管是正取还是逆取,千万记住,最后一定要顺守”。当今,国学大热,而面对浩如烟海之国学遗产,今人应如何“取”与“守”?您对国学热有何建言与预想?

  曾仕强:逆取的人很多啊!很多人已经在逆取了,在伺机而动,机会来了,他马上就出手。比如国家提倡低碳,提倡节能减排,生意人的脑筋很灵活的,他马上会选择性执行,贴出了很多所谓低碳的标签,其实不乏逆取的成分。董卓是个军阀,一方之霸,当他有机会进京,这是千载难逢啊,如果他能顺守汉室给他的机会,好好扶助汉献帝,重用人才,一心一意把国家治理好,谁还会骂董卓啊,那他不得了啊。董卓如果换了位置,也换脑筋,那刘备投向他,关公也投向他,诸葛亮也为他服务,那他会流芳万世啊,但他就是弯转不过来。

  国学热是必然现象,中华文化很宝贵,在世界上有一定地位,不要在我们这一代将它丢掉。道义精神,每一代都有,总有一批人,没人要求他们,也没奖金诱惑,但会有一个人、一群人来做这种事,来重振国学,如果未得到呼应,那这个“时”就是不对的。而实际情况是,得到了广泛呼应,并渐成热潮,初期或许各说各话,但慢慢就会形成共识。我大概可以猜测到今后十几年,至少会有三点共识:第一,我们这三十年来,受了西方的启发吧,有冲劲,也得到一些好处,眼看着西方那套已经走到尽头了,就要回头向我们的国学去取经,去反求诸己;第二,今后几年的变化,会使全世界人都很积极地学汉字,学习中国的经典,在养生、修行等这些领域,中国是世界第一。我们要引领人类走向一个正道,那我觉得,中国人就更了不起了。中国要有“非我莫属”的精神,引领全人类走向正道。第三,看来看去,家最重要。固本,会重视家庭教育,子孙培育,往外去推,我们的国学就在21世纪收到很大效果,我是有这个信心,并不仅仅是期待。推荐大家读《论语》、《大学》,这两部书能读懂就不错。

  在台湾看秦腔,我感动落泪

  记者:此书颇有一些“陕西元素”,如李儒建议迁都长安,董卓要携美人移居郿坞县等,更遑论蜀汉曾据守汉中等,能否谈谈您对陕西及古今长安的印象?对西安发展有何建议?


  曾仕强:陕甘两省,在历史上便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全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从长安到内蒙的秦直道。秦始皇做了一件事情,把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商人统统迁往咸阳,我们读历史时,应该好好想一想: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一个财团或少数几个财团,富可敌国,反过来要控制政府。美国政府不是美国人民的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它其实是犹太精英的政府,否则它对巴以冲突双方为何态度迥异,当一个国家搞到被商人控制时,会很麻烦。当时秦始皇就看准了这一点,他并不是破商轻商,而是商人要发挥自己的功能,但不能干扰甚或控制政府的运行,你要尊重政府的职能。我是大约15年前第一次到陕西,是参加在兰州的一次会议,经停陕西,近年多次到西安,感觉变化很大。今年七月,也拟再去一趟。就在此次来北京之前,我在台北看了你们陕西带去的秦腔,现在的秦腔,节奏比以前看的快,唱念做打,很好看,好像是关于陈世美、包公、秦香莲的故事,我前后左右的人都在流眼泪,但举目四望,年轻观众太少了,一定要开发年轻的观众。否则,都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对戏剧发展有什么用啊。本报记者王锋

  人物春秋

  曾仕强,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人类自救协会理事长,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台湾兴国管理学院首任校长。百家讲坛主讲人。著有《中国管理哲学》、《中国式管理》、《如何在36岁以前成功》、《曾仕强剖析胡雪岩商道》、《胡雪岩的启示》、《论语的生活智慧》、现代易学院系列丛书——《易经真的很容易》、《走进乾坤的门户》、《人人都不了了之》和《易经的中道思维》等数十种著作。


余梁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Baidu

    相关阅读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