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 专题首页 网民问政 记者博报 报告解读 两会动态 议案提案 网聚九州表情 热点 交锋 评论 语录 花絮 世界看两会 议程
首页>2010专题汇总>2010全国两会>集团媒体报两会>大众日报

代表委员献计“黄三角”开发

  • 2010-03-14 07:37:45
  • 作者:
  • 来源:大众日报
2009年 12 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
    □ 本报前方报道组

    2009年 12 月,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标志着黄河三角洲地区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重要组成部分。依据《规划》,黄河三角洲将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特色产业基地、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区和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增长区域。山东如何抓住难得机遇,推动黄河三角洲又好又快发展,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发挥好资源引擎作用

    如何把黄河三角洲的资源优势变成实实在在的经济增量,全国人大代表、大庆市委书记韩学键说:“基本的指导思想和定位就是依托资源,但是不依赖资源。”他认为,大庆是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黄河三角洲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发展上有共通之处。“大庆主要在产业结构调整、增长方式转变、社会管理转型、 政府功能再造上作了一些探索,走了一条内涵扩大、外延拉长的路子,更好地发挥资源的引擎作用。”

    “将资源进行集约利用,必须做好三大产业分工调整。”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合肥市市长吴存荣说,合肥发展增速连续三年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国家刚刚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又为合肥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一二三产业链和产业结构如何分工调整,我们的经验是以自主创新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初步形成以节能、节地、节水、低碳、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的经济增长模式。资源和政策叠加效应的显现,为我们进一步依托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了重要契机。”

    将生态和人才建设列入考核

    “‘黄三角’规划中突出高效生态概念,高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效益,包括了直接效益和项目效益,还包括社会效益、长远发展的后劲,很多具体工作需要山东去开拓。我认为,首先要建立一个以人为本,全面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指标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说。

    “发展高效生态经济区,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江西省政协主席傅克诚在接受采访时说,在江西省鄱阳湖生态经济规划执行过程中,就体现了生态概念。“鄱阳湖体是核心区,禁止开发。周围规划了自然环保的绿色生态屏障。 其余地区按照地态和生态经济的要求,发展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产业。”

    “项目再大,经济效益再好,如果污染了生态环境,我们也坚决不搞。”傅克诚说,“将生态指标列入政府考核,我们已经实施了3年。 目的就是让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既要发展经济,更要对历史负责、对生存环境的质量负责。”

  全国政协委员、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高级顾问李勇在接受采访时建议,黄河三角洲应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更多地吸引全国乃至全球的创新型人才,形成独特的人才优势,让人才带技术、带团队、带市场,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他建议,可借鉴硅谷等全球发达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的成功经验,建设自主创新人才库,健全完善引进人才综合评价系统,鼓励自主创新,人才以多种形式实现“柔性流动”,为建立高科技的“黄三角”打下坚实的人才保障基础。

    区域金融体系要成一潭活水

    贾康委员认为,在财税方面,应充分重视“黄三角”发展的重要性,从中央到地方财政尽量给予强力支持,包括投入和政策框架改进,同时积极探索在常规增加资金投入、税收优惠等方面以外的举措。“作为财政部门,对如何发展政策性融资,推进政策性金融体制建设应有清醒认识。”贾康说,“在‘黄三角’开发过程中,所有进入各方都应形成风险共担机制,推动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性金融体制建设。”

    “实行差别化金融政策,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行长郑晖说,“农行制定并实施了差别化信贷资源配置及行业管理政策,如西部的水泥行业贷款准入条件可低于东部,政府公路贷款还款期放宽5年,目前收到了良好效果。”

    “应当鼓励符合条件、资质优良的城市商业银行加快区域化布局,尽快建立起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的经营网络。”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银行董事长闫冰竹说,“在推出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时,可以优先考虑在区域进行试点。”

    闫冰竹还建议,区域金融体系要做成“一潭活水”,必须要建立政策性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成立中央财政出资的中小企业担保基金、建立合理的担保公司资本金补充和扩充机制、增加财政引导资金的投入等多种手段,降低中小银行的信贷风险。”

陈凤祁

关于我们 - 报业集团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业务拓展 - 人才招聘 - 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2001-2010   dzww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大众报业集团主办 Email:webmaster@dzwww.com
繁体版由广州信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音像制品出版许可证
鲁ICP备09023866号 新出网证(鲁)字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