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致敬,七一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劳动者之歌

马朝全:“安全”的铸造者

    一米七的个头,天蓝色工作服,略微有些驼背。马朝全站在面前,伸开右手,手心上部和几个手指中节处,都能摸到凸起的淡黄色老茧。因长期暴露在电焊枪的弧光下,马朝全的两颊、鼻梁,甚至额头,都有些泛红。
记者 曹妍

  一米七的个头,天蓝色工作服,略微有些驼背。马朝全站在面前,伸开右手,手心上部和几个手指中节处,都能摸到凸起的淡黄色老茧。因长期暴露在电焊枪的弧光下,马朝全的两颊、鼻梁,甚至额头,都有些泛红。

  面对记者,这位作为农民工代表、刚刚获得全国劳模称号的汉子,显得有些拘谨,不太会表达。但戴上面罩、拿起电焊枪后,配着嘶嘶拉拉的弧光,马朝全就一脸专注地进入了一线劳动者的角色。

  从“门外汉”到“土专家”

  29岁那年,马朝全经人介绍来到四川绵阳,进入兴事发门窗公司,开始学习焊接技术。打那时起,这柄焊枪一拿就是12年。12年来,数以万计的门窗从老马手里焊接出厂,成为千家万户的安全屏障。

  带过自己的师傅里,马朝全对王师傅印象最深。当年王师傅手把手地教他焊接,跟他说:“我点到为止,其它的靠你自己悟。”

  王师傅名为王彪,现在已是公司一厂的生产厂长。回忆起当年,王彪说,马朝全比自己小5岁,学习起来很虚心,不懂的就问。

  在王彪眼里,马朝全人老实,有时自己吃点亏,也要帮助别人。制作非正常规格的异形门,对工人的技术要求比较高。有的人完成不了,马朝全在做完自己的活儿之后,还帮别人完成任务。

  而在组装车间主任王希孟看来,马师傅是个爱琢磨、有想法的人。他们曾一起研制出100型扣边门,当时马朝全经过思考,改变旧款门的扣边形状,使其结构更加合理,面板平整度提高,同时减少了2道工序。改型后,该款门产量由每月200扇增加至2000扇。

  在组装车间,经常可以看见空心方筒状的铁皮小玩意,这也是马朝全首创的。在实践中他发现,找焊接点时,需要先用尺子量,再用粉笔做记号,既耗时又不方便。

  思考之后,马朝全制作出了一个固定尺寸的模子,焊接时就用模子比对焊接,又准确又省力。在马朝全第一个发明出这种简易自制工装后,公司发动全厂员工向他学习,现在车间里随处可见大大小小、各种形状的工装。

  因为技术过硬,马朝全经常被公司派到经销点和施工工厂现场,会诊解决产品质量问题。大多数时候马朝全都是“手到病除”,修好之后客户都很满意。只有一次,绵阳一个客户要求修门,在马朝全修好之后,客户又要求换一扇新门,于是马朝全就帮他换了扇新门,最后客户特地向公司发了封表扬信。

 “拼命三郎”和“热心肠”

  在公司里,一提起马朝全,大家都知道他的“绰号”--“拼命三郎”。

  工作的12年间,马朝全一直都出满勤,未因个人私事请过一天假。因长期接触弧光,脸除了发红,还会脱些白皮皮。有时马朝全得了感冒,上了一天班,回到家眼睛都睁不开。妻子心疼老马,用湿毛巾帮他敷眼睛,再给他吃点扑热息痛。但因厂子里活儿多,不到万不得已,他都不请病假。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因一些工人返回受灾的老家,厂子里人手严重缺乏,加上灾后重建对安全门的需求陡然剧增,马朝全常常要加班赶工到晚上10点多。妻子不敢一个人待在家里,到饭点时才回家做饭,吃了饭就赶快离开家里,待在室外。

  马朝全在门窗公司组装车间担任焊接组的组长。在焊接组工人赵兴武眼里,马师傅待人热情,大家相处融洽。此外,赵兴武对马朝全有一份特殊的感情,“马老师对我是有恩的”。当年赵兴武因生意失败来公司当工人。刚进来时,赵兴武被分到马朝全的组里,“当时我什么也不懂,要不是马老师对我好,我可能就不会留下来了。”

  马朝全还是车间工会小组长,曾有一位姓单的工友女儿身体不好,马朝全知道这件事后,就上报到工会,申请工会对困难职工进行帮扶救助。

  马朝全平常也是个“热心肠”,有一次一个姓夏的工友小孩在家里玩,不慎引起火灾,房东跑到厂子里来喊人救火,马朝全听到后,马上联系夏姓工友并报警,之后就和大家一起跑去救火。

  “文静”的爸爸

  马朝全每个月能挣到两千七八,但因妻子身体不好,不能出去做体力活,女儿又在上学,一家人生活得并不宽裕。三个人租住在30多平米的房子里,虽然面积很小,但布置得简朴又温馨。

  马朝全和妻子郑秀萍是老乡,2005年前妻子和女儿在老家种地,只有过年和放长假时,马朝全才回得去。5年前郑秀萍做阑尾手术,马朝全回老家陪了她两天,还没等到妻子拆线,因为厂里头有事情,马朝全就心怀愧疚地先回公司了。手术后,马朝全就把郑秀萍和女儿接到绵阳。

  妻子眼中的老马“脾气好、不开腔”,两口子是老乡,家里情况也比较清楚。马朝全兄弟5个都是“朝”字辈,他在“雄虎全成功”中排行老三,家里子女多,互相之间也比较礼让。“他家里穷,要不是老马人好,我就不跟他了。”郑秀萍说。

  女儿马燕12岁,上五年级,白净秀气,跟爸爸长得很像。马燕眼里的爸爸比较“文静”,和别人相处很好,也不怎么发脾气。爸爸还很勤劳,一周要上六天班,休息的礼拜天也要做本周的产量统计,并计算出工人的奖金。“爸爸统计完有时会去打牌”,马燕说,但这种忙里偷闲的时候也不多,如果厂子里有加急订单,或客户打电话要求维修,马朝全经常连周日也休不成。

  马燕看来,爸爸的缺点就是“喜欢抽烟喝酒”。听见女儿“揭发”自己,马朝全笑得像朵花,同时老实“交代”,自己两天一包烟,也喜欢喝点小酒。

  因为这件事情,夫妻俩偶尔打点小“嘴仗”。妻子觉得,抽烟喝酒多了,花钱不说,最主要是对身体不好。马朝全嘿嘿地笑着,解释说,干活时间长了,没有别的爱好,就喝喝酒解闷,抽抽烟解乏。

  周日若有空闲时间,吃过晚饭三个人就在附近转转,有时候爸爸会给马燕买喜欢吃的泡椒凤爪和葵花籽。学习上,若有不会的或者担心出错的地方,虽然爸爸的文化程度也不高,但还是会很耐心地帮马燕讲解。

 “我怕以后活儿干不好,对不起这个荣誉”

  在这次推荐劳模的条件上,兴事发集团工会主席袁鸿雁和同事们制定了四条选拔标准: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至少有5年被评为先进;带出来的徒弟比较多;从未做过任何违纪、违法、违规事件。这样筛选下来,几百人只剩10个人,后来又从10个筛到5个,最后5个中选出了马朝全。

  3月底,马朝全作为一线农民工的代表,被推举上去。刚开始马朝全没当回事儿,“心里没有任何感觉,以为不可能是我。”当4月9号马朝全被告知,自己被评定为全国第六届劳动模范时,那天“心里还是有点高兴”,照相时候也有点紧张,照到第4张才照成功。回到车间把因照相耽误的活儿干完后,马朝全就回家睡觉了。睡醒了之后,他想起来这件事,回过神来,“才觉得很高兴”。

  说起自己的丈夫已是全国劳动模范,郑秀萍觉得“有点光荣,老马是从农村出来的,走到这一步也挺不容易的。”

  当被问到当上劳模,自己的生活会不会有改变,马朝全沉默了一会儿,认真地说:“有点影响,这个荣誉太高了,我怕以后活儿干不好,对不起这个荣誉。”

  记者采访完时,已是晚上6点多。马朝全笑了笑,说要回车间把下午因接受采访耽搁的活儿干完。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