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致敬,七一 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9周年>劳动者之歌

周宪梁:他把病患装在心中

 记者王思海

    他心中装着病人,从医以来从未改变;病人不仅认他的医技,更感念他的为人,纷纷把他认作亲人。

    他不轻易给病人开贵药,想方设法为病人减轻负担;病人敬重他的医德,尊奉他为“圣医”。他的办公室除了书籍外,展挂或堆放的全是病人送来的锦旗。

    他是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门诊部主任、46岁的周宪梁。

    记者在医院门诊处,看见一堆人围着周宪梁,他正聚精会神地与病人交流。

    “你的经济条件怎么样?”“这药不贵,但效果一点也不差。我给你多开一个方子,你在当地药店能买得到,就不要往北京跑了。”看完病后,他把手机号留给了从内蒙古远道而来的患者。

    半小时内,周宪梁一口气给几位患者看了病,正起身准备接受记者采访时,一位母亲抱着女儿走进门诊室,周宪梁看到女孩惨白的脸色后,含着歉意向记者招呼一声,又继续看病。

    周宪梁了解到这位13岁的女孩来自辽宁,曾四处求医,家中十分贫困,他便亲自带着女孩的母亲去挂号。

    “你是我们家的大恩人!”当这位母亲得知周宪梁要请专家给这位女孩会诊时,眼内噙满了感激的泪水。

    “在我眼里,来到我面前的,都是我的病人。”忙活一阵后,周宪梁对记者说,在这个世界上,病人是最无助的,在他们最痛苦的时候,除了安慰,他们的亲人什么都帮不了他们,因此,他们最需要理解、同情和帮助。

    “知道人们为什么称我们为天使了吧?我们要对得起这个称谓啊!” 周宪梁语重心长地说。

    周宪梁的助手兼秘书初丽华告诉记者,在周宪梁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无论谁来看病,他都一视同仁。

    初丽华说,每天,周宪梁的手机要接收200多个(条)病人的电话或短信。一位患者家属在发给他的短信中写道:“也许您已记不起我是谁,我却永远记得您!您不知道您的帮助和关心给了无助和绝望的我多少希望、安慰和力量!为您祈祷,愿您平安、健康、幸福!我是一个平凡的小学教师。”

    周宪梁痛恨开大处方的做法。他说,从医生的角度说,那是缺乏医德;从做人角度讲,那是没有良心。他处处为病人着想,不让病人多花一分钱;不该检查的不检查,能用国产药的就不用进口药。

   他甚至与医院其他人合作编撰药品价格目录小册子,发给每位医师,要求其参照册子给家庭困难的患者开便宜实用的药品。

    周宪梁的学生张琳说,周老师的医德、医风、人品会影响我一生。他对病人实在是太好了。作为医生,为病人看好病,就算尽到天职了,但是,周老师还时常拿出自己的钱捐给那些贫穷的患者,经常帮病人交检查费,这些病人他都不认识,而且也从不问人家姓名。至于病人是不是能还,他从来不在乎。

    更让张琳惊讶的是,许多病人事隔几个月或者一年后再次来到医院,周老师见到这些病人,都能很清楚地记起这些病人的姓名和其家庭情况。“现在好像很少有医生能够做到这样,他完全把病人装在心中。”张琳说。

    周宪梁也称:“好多病人把我当朋友后,除了银行存折密码没告诉我外,家里什么事都愿意跟我讲。”“治疗患者‘心’病,还得把病人的心捋顺了,那就得用心听病人诉说。”

    记者了解到,北京的三甲医院大都开设特需门诊,专家一般都会坐诊,挂特需号300元至500元不等。

    周宪梁这位著名的内科心血管病专家,坚持从不到特需门诊出诊,执意在普通门诊坐诊,挂号费按普通专家14元计。他的常规号每天12个,却经常超倍加号,一般每天要看到30至40个,甚至更多。

    “医院一般下午5点下班,他经常是六七点才下班。”初丽华说,他不走,助手、学生自然也下不了班。常常是《新闻联播》都结束了,他还在忙着。

    2009年8月的一天,周宪梁又给病人加了很多号。其实在前一天,他已经觉得身体不适了。为最后一个病人看过病之后,他实在支撑不住了,大汗淋漓,腰部疼痛难忍。疼得连喊叫的力量都没有了,最后一头栽倒在地。

    周宪梁是医生,他知道,这可能是肾结石的征兆。果然,彩超结果显示为结石。住了一天医院,腰部还疼痛着,周宪梁又上班了。

    “听到过一些好医生的事迹,也见到过一些好大夫,但这么好的医生实在太少了。”全国总工会的一位干部认为,作为医生,能时刻处处为患者着想,已难能可贵;为了患者,呕心沥血甚至不顾计自己生命,这样的医生更是非常罕见。


陶云江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