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心系云南旱区 山东倾情相助>山东在行动

探访旱区杨梅山小学

唯一的取水点 漂满了污物 没检测过的水 煮开了就喝
——探访旱区杨梅山小学

    向着旱情最严重的区域出发。2日,我们来到了禄丰县和平镇杨梅山小学。

    虽然周围5个自然村落唯一的水源就在杨梅山小学的边上,但浑浊的水塘漂满了污物,水质从不曾检测过。校长陈玉春说,好心人送来的矿泉水,尽管只供给寄宿的学生一天一瓶,也撑不了一周了。而如果持续不下雨,这一汪浑水届时也将干涸。

    地震过后,干旱来了

    杨梅山小学位于距镇驻地7公里的山里。一路上,土地开裂,宽得足以放进一个拳头的裂缝中除了稀疏的杂草啥也不生。

    “感谢你们来看望我们。”校长陈玉春引着我们绕开紧锁的校门,“地震时震坏了,门不能开了,得从旁边走。”2月25日,禄丰发生5.1级地震。杨梅山小学的围墙成了危墙。震灾的影响尚未消除,杨梅山小学不得不继续面对旱情。

    陈玉春告诉记者,2008年发现这一股山泉水后,学校就把山泉用石头垒了起来,然后抽到学校里饮用。可惜,仅仅用了一年多,山泉干了。

    “龙潭的水没了,就只能从水塘里取水,虽然水又浑又脏,但也没办法,只能烧开了就喝。”沿着陈玉春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这一处水塘里至今还漂着各种各样的洗衣粉袋子等杂物。

    矿泉水瓶都不舍得扔

    杨梅山村是苗族、彝族聚集区,下辖5个自然村。杨梅山小学的55名学生绝大多数来自苗寨。目前该校共有4个班级,由于校舍紧张,其中两个班级共用一个教室。

    记者注意到,每个教室的角落里都有一些矿泉水瓶。

    “前段时间,好心人送来了一些矿泉水。一开始,每个学生一天一瓶。但我们发现很快就要喝完了,就让‘跑校’的孩子每天从家里带一点。矿泉水留给寄宿的孩子一天一瓶。”陈玉春说,一天一瓶不够喝,就再喝一点烧开的水。孩子们留着瓶子,都是装水的。

    午饭时间到了。孩子们拿起自己的餐杯到伙房盛了米饭,坐在地上就吃。吃完了,再依次拿起餐杯到一个大盆里洗。盆里的水已经很黄了,也没有换过。只有个别小女孩再接一点新水冲一下。

    轮流接水,一月一回

    杨梅山村的5个自然村都分散在大山里,除了一个村落离学校较近,其他4个村的35名学生一律寄宿。

    和陈玉春商量后,我们决定带两名离家最远的孩子先回家,去两人家里看看。

    潘丽芬家在大平地村,离校9公里。路遇大平地村的罗树光,在山沟的一个水塘中取水。已经见底的水塘里,几个脸盆大小的小坑,一点一点往外渗水。罗树光一瓢一瓢地往桶里装,生怕一用力就舀起一瓢泥。

    “这是山泉水,离得近,比水塘的水也好。”

    距离大平地村2.5公里的此地,有两处山泉。一处归大平地村取,一处归大黑山村取。罗树光说,就这处山泉,大平地村32户人家,一个月才能轮到他家取一次。

    “我昨天下午6点来的,熬了一夜到现在也才取了一桶半!”

    洗脸洗菜的水都留着

    到了大平地村,潘丽芬把我们领到了她的家。爸妈都没在家,她领我们走进厨房。黑黑的屋子里,墙角堆着几只塑料水桶。灶台上有一只铁盆,里面的水上漂着一些菜叶,已经十分浑浊。

    “这些都是用来喂牛羊的。”潘丽芬的婶子告诉记者,即便是开拖拉机下山取一次水,来回至少也要三个小时。好不容易弄上来了,不得不省着用。洗脸、洗菜的水,留着都有用。胡同里走过一队牛羊,她说,它们喝水比人还要多。

    与大平地村紧紧相连的大黑山村,整个位于山坡上,村子里都没有一条平整的路。张艳芳的妈妈领我们走进厨房,指着大锅里的猪食比划着告诉我们:“洗脸水、洗菜水都用来喂猪了。”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