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激荡旋律中的领舞者

2010-10-24 20:47: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对于只有27岁的年轻城市东营来说,刚刚过去的2009年它捡到了两个“金疙瘩”:

    

    2009年4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山东省考察时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将要扮演的角色不言而喻。

    

    2009年12月,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东营再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

    

    在历史的坐标系中,机遇的交点再一次落在这座年轻城市的身上。担负着发展蓝色经济带北翼以及黄河三角洲龙头的东营,在而立之年到来之前,将怎样迈出自己独有的步伐?这成了每一个关心这片热土的人们的心结。本报记者赶赴东营,亲身感受了崛起之前的东营。

    

    >>>眼之所见:平静之下的躁动

    

    芦花纷飞、天鹅翩跹;井架林立、黑金喷涌,这是人们在想象中对东营的写照。

    

    当汽车在宽阔的东青高速公路上飞驰,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东营即将起飞前的躁动。

    

    高速公路两边,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张开怀抱;远处油井的井架还让人难以忘记这个城市曾经赖以生存的命脉……

    

    “东营,你好!”

    

    刚下高速公路东营站收费口,华夏银行的巨幅广告牌让人心里一热:原来,早就有人想对东营的未来提前耕耘。

    

    伴随着带着咸味的海风,大片的盐碱地、荒草地以及沿海滩地映入眼底,些许晚凋的芦花在微风中飞舞、美丽的碱蓬一片片铺成红色的地毯,东方白鹳、丹顶鹤等珍稀鸟类在这里繁衍生息,这是一个真实的东营。

    

    看不到太多的高楼大厦,城市的建筑还有些稀疏错落,平静的东营却让人感觉到一种躁动前的沉寂。

    

    >>>发展之痛:先天痼疾的束缚

    

    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记者心中的问号在不断放大:作为“黄三角”的中心城市,年轻的东营为什么没有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揭竿而起”?

    

    东营市委常委、副市长曹连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分析说,一是黄河尾闾常常改道,致使沿海地区规划困难,二是东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尤其是没有海港,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瓶颈。

    

    但是,随着东营港7020米引桥、散杂货码头扩建项目投入运营,东营“有海无港,有港无航”的历史宣告结束,独特的区位、优势吸引了一批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这里安家落户。

    

    在东营东部沿河防潮大堤上,沿途可以见到不少旋转的风机,这些风机都是大唐山东东营风电公司的风力发电设备。“一期工程安装33台机组,一台机组投资 2000多万元,共计投资 6.6亿元,于去年9月底全部开始发电。”在大唐山东东营风电公司的总控室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像这样的“巨无霸”项目还有很多,总投资近亿元的三星级酒店和计划总投资 90多亿元的5个精细化工项目也将马上开工建设。

    

    >>>天赐良机:第三次机遇的垂青

    

    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先行发展相比,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无疑要晚了许多年。当100多年前上海和广州已经成为西方人踏入中国的窗口城市时,黄河三角洲的核心区域还是一片人迹罕至的生长中的湿地。

    

    资料显示,当代黄河三角洲的第一次大发展,可以追溯至1961年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的发现,大量的油气技术人才和工人涌入这片当年“青天一顶、盐碱一片”的荒凉地带,开始了向地下掘金的拓荒者历程。

    

    黄河三角洲的第二次大发展,应该算是20多年后的1983年——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东营正式建市,胜利油田与地方的互动发展关系逐步理顺,黄河入海口流路趋于稳定,地方经济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截至2008年年底,黄河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55亿元,约占山东国内生产总值的1/7到1/6,与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青岛相当。

    

    时隔26年之后,黄河三角洲迎来了第三次大发展的机遇。2009年12月3日,随着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作为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东营迎来了第三次发展的新机遇。

    

    东营市委书记张秋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作为黄河三角洲开发的主要战略支点之一,东营站在了新的发展起点上,迎来了实现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

    

    >>>产业定位:高效生态的范本

    

    对很多东营人来说,“高效生态”这四个字还有些陌生。但是在东营市发改委副主任王洪军的眼中,围绕这四个字展开的蓝图正在一步步展现。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开发建设,不光是‘办企业、办工厂、发展经济’的问题,更多的要涉及生态保护、城乡统筹发展等各个方面,要真正承担起探索和示范的责任。”

    

    为了把规划范本中的各个章节科学细化,东营市一开始就站在了制高点上,他们与中国节能蓝天投资咨询管理公司展开全面合作,就生产力布局、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等内容设立12个研究课题。

    

    “之所以选择与中节蓝天公司合作,正是看中了该公司在节能环保和发展生态经济方面的优势。目前课题进展顺利,预计2010年3月份就可以全面完成。”王洪军说,建设高效生态经济是一个新事物,要求严、标准高,它直接关系到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方向和成效,关系到能否为国家发展高效生态经济探索出新路子、提供示范。

    

    据悉,中节蓝天公司是全国重要的专业工程咨询机构,在多个领域具有强大的研究服务能力,拥有一支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科研资讯技术力量。

    

    “我们明确要求,课题研究要始终贯穿高效生态这个科学定位,不仅要讲求创新性、前瞻性和战略性,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把各地的实践经验与国内外先进做法同黄河三角洲实际结合起来。”张秋波说。

    

    >>>战略布局:东进西扩南融北接

    

    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东营怎样把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

    

    据介绍,在战略布局上,东营确立了立足“黄三角”、面向环渤海、依托大腹地、放眼全世界,着力推进“东进、西扩、南融、北接”。

    

    所谓东进,就是向东打开出海通道,冲出渤海湾,连接东北亚,融入经济全球化;西扩,就是以省会济南城市圈为依托,向西拓展市场,开辟港口腹地;南融,就是向南融入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先进制造业重要板块;北接,就是向北对接天津滨海新区,主动接受辐射,促进开放开发。

    

    在产业布局上,东营依据区域总体功能定位、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及发展潜力,确定将东营港——广利港之间的1200多平方公里临海区域,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集中突破区,集中规划布局临港产业区、生态旅游区、生态高效农业区、高端产业区,建设黄河水城,构筑“四区一城”的主体产业格局。

    

    在产业支撑上,东营以“四区一城”为主要载体,着力打造石油能源战略储备、现代化学工业精细化工、石油装备制造、新能源、高端产业、生态休闲度假、生态高效农业、生态林示范等八大产业基地。

    

    “八大产业基地是黄河三角洲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业载体,它们将以高效生态的鲜明特色,区别于其他经济区,也是我们实施‘黄三角’高效生态开发的切入点。”张秋波说。

    

    2009年9月 25日,东营市政府与IBM 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共建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该中心在助推东营成为“石油之城、数字之城和生态之城”的同时,还将探索一条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创新之路,进而推动黄河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

    

    在打造科技支撑平台的同时,东营市着力以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和完善现代金融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快金融产品开发与建设,积极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努力增强对高效生态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和服务功能。

    

    2009年12月,恒丰银行正式进驻东营,成为进入“黄三角”地区的首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据悉,包括招商、兴业、浦发等在内的多家银行也将陆续在东营开设分支机构。

    

    从“栽下梧桐树”到引来”金凤凰“,从山东区域的重心到世界级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如今的黄河三角洲,正在向“世界的黄河三角洲”进发,因此,张秋波自信地说:“东营每天都在变,再过5年——2015年的东营,也许很多方面都是现在想不到的!”

    

    本版撰文  记者 李闽

陶云江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