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黄”“蓝”之变

2010-10-24 20:08: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  

编者按:滨州地处山东省最北端,尽管只有无棣、沾化两县临海,但是这里却创造了多个海水养殖业“第一”:卤虫卵养殖面积、产量全国第一,对虾养殖面积、产量全省第一,“中国海蜇第一村”坐落于此,素有“天下第一鲜”美称的文蛤盛产于此,其创立的“上粮下渔”养殖模式经由山东省政府推向全省进而惠及全国。为了深入这块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战场,近日,记者奔走于滨州市发改委、滨州市科技局、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滨州市委党校、滨州学院等多个部门进行采访,汇成这期“滨州专题”。

滨州市发改委: 科学谋划  突出重点


  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寄托着胡锦涛总书记对山东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对滨州而言,这将成为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在国家层面推进实施后,面临的又一重大发展机遇。
  滨州市发改委副主任刘建国告诉记者,《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正在紧张制定中。滨州市打造蓝色经济区的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突出区域特色和海洋资源优势,以一区两县(北海新区、无棣县、沾化县)为前沿,以全市资源要素为依托,以海带陆、以陆促海、内外联动,大力实施重点区域、优势产业、重大项目带动战略,促进蓝色经济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相融合,积极构筑海洋特色鲜明、区域布局合理、产业素质优良、生态环境良好、带动能力较强的滨州蓝色经济区,成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重要的增长极。
  在发展新格局上,滨州市将以北海新区为核心,以无棣、沾化为前沿,以其他陆域为关联区,着力培植发展现代海洋渔业、海洋化工、生态电源、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物流、海洋旅游等七大产业基地,努力构筑蓝色经济区发展新格局。大力培植现代海洋渔业基地,积极推进渔业和渔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梯次推进海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水产品加工业和海产品专业化市场建设,推动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建设鲁北最大的现代化海水养殖基地和沿黄最大的无公害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大力培植海洋化工产业基地,依托鲁北化工、京博集团、滨化海源、滨州海洋化工等骨干龙头企业,以大型化、集约化、精细化为方向,加快沿海盐化工生态区、滨化工业园、临港产业化学工业区等园区建设步伐;大力培植生态电源产业基地,充分利用无棣、沾化北部沿海地区3394平方公里的风场资源,规划建设马山子风场、套尔河风场、滨海风场、海防风场等6个陆域风场和无棣浅海风场、港堤风场、沾化浅海风场、海防浅海风场4个浅海风场,同时在各县区规划布局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大力培植装备制造业基地,以无棣海王星船舶、海兴造船等公司为依托,加快发展船舶制造业,建设鲁北渔船、专用船舶制造和维修基地,积极推进中国北方中小船舶制造基地建设;大力培植海洋生物医药基地,依托天顺药业、正海科技等企业,重点研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洋药物,形成初具规模的海洋生物医药业;大力培植海洋物流基地,将滨州港建设为区域性港口物流中心,打造连接滨州以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与天津滨海新区的海上通道;大力培植海洋旅游基地,加大对古贝壳自然遗迹、滨海湿地生态、徒骇河黄金旅游水道、黄河岛的保护与开发力度,发展海滨度假、海上观光等涉海旅游。
    谈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刘建国副主任告诉记者,面对新形势、新机遇,滨州市始终突出高效、生态这一发展定位,坚持示范带动、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积极争当开发建设的“主力军”、“先锋队”,努力建设独具特色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优先建设“北海新区”,集全市之力,坚持政策、资金等各类要素向北海新区集聚,尽快建成黄河三角洲开发的开放先行区、改革试验区、产业聚集区和生态示范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一个港口、三条铁路、三条公路、三座大桥”等“十大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精心谋划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海洋产业、特色旅游业、先进制造业,并围绕现有骨干支柱产业抓延伸配套、抓改造提升、抓引进培育,促进滨州市产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深入推进生态市建设,重点做好“鼓励、保护、控制”工作;积极拓展合作平台,充分借助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机遇,重点做好北海新区、重大基础设施、拟上市企业的对外宣传推介,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

滨州市科技局: 机遇面前做好项目储备


    3月9日,曹玉斌副局长带队的调查小组将赴全市“6县4区”(包括滨州经济开发区、北海新区和滨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行调研,重点调研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相关的科技需求。“这次调研就是去找项目,为半岛蓝色经济区、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十二五规划做好项目储备。”
    “要想抓住机遇,必须依靠项目。”曹玉斌副局长认为,一定要把加快发展的愿望与当地资源产业优势结合起来,并将之变为项目。“优势与愿望项目化,项目科技化”是滨州市科技局近期坚持的工作理念之一。去年11月开始,滨州市科技局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搜集、论证、储备项目,将项目汇总,然后与大院大所进行对接。“这不仅是项目对接,也包括人才对接,比如我们和清华大学以及省内一些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就是我们带着企业的信息到院所,然后带着他们的人才来我们的企业。以项目为载体,进行人才团队和研发平台的建设,一年不行就两年,两年不行就三年。”
    曹玉斌副局长反复强调,科技部门的工作就是要找出企业的需求,然后找出支撑产业发展的科技杠杆,通过项目实施来推动行业和地区的发展。
    根据刚刚制定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科技支撑工作方案》,2010-2015年,滨州市将重点创建2个国家实验区(黄河三角洲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黄河三角洲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实施1个行动计划(山东省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行动计划)、建设1个示范基地(山东省农村信息化滨州示范基地),力争“十二五”末构建起黄河三角洲(滨州)高效生态经济区科技支撑基本框架。
    在另一份材料中,滨州市科技局为“2010年山东自主创新成果重大专项”预选了23个项目,分别为:800套/年风力发电机变速箱产业化、海上采油装备螺杆泵专用抽油杆产业化、脱硫石膏制硫酸联产水泥技术开发与产业化、烟气脱硫浆雾化氧化铝陶瓷喷嘴和输送管道系列产品产业化、少水节能染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活塞用新型陶瓷盐芯产业化、裂殖壶藻工程化培养与新药级DHA提取工艺技术开发及产业化、复合材料机身国产化技术创新应用、新城疫与法氏囊耐热冻干疫苗产业化、高色价、高酶活率、高蛋白红曲米产业化、万吨级海水苦卤提取硫酸钾及综合利用产业化、利用废旧聚酯瓶片年产6万吨再生涤纶长丝产业化、新型免疫佐剂类脂萃取工艺及应用产业化、年产300吨超高效除草剂精吡氟禾草灵原药产业化、慢回弹聚氨酯聚醚产业化、沼气净化灌装装置技术产业化、500台/年3000KW风力发电机组产业化、果脯加工业废糖水和下脚料的综合开发及产业化、烟嘧麦草畏产业化、生物酶纳米清洁化染整新技术在高档家纺面料产业化开发中的应用、棉花标记型抗花黄萎病育种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基地建设、高产广适抗虫杂交棉W8225产业化开发、滨州广电交互数字电视项目。
  “在新形势下,滨州市一是要加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地方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配套的基础设施,滨州历史上相对落后,要力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新的突破;二是自身要做好产业升级的准备,坚持调结构、促增长,超越原材料、资源粗加工层面,促进产业升级,做好包括基础设施在内的各项准备;三是滨州市要先行制定自己的配套政策,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拿出一个成形的东西来,一旦机遇来了,就要抓住。”曹玉斌副局长告诉记者,对于滨州而言,黄河三角洲、蓝色经济区都与浦东新区、滨海新区不同,是在一片荒地、半农业半工业大的基础上发展,而且还要坚持高效生态。“山东抓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黄一蓝抓好了,可以带动全局发展。”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明确工作思路  推进三大工程


  前不久,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召开的市局机关工作总结大会上,局长杜建民在“振奋精神,抢抓机遇,共创发展,共建和谐机关”的讲话中认为,当前滨州市海洋与渔业事业正面临着大好形势,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已经上升到国家层面,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全局上下一定要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团结奋战,努力推动海洋与渔业事业和机关工作再上新水平。
  采访中,陈兆才调研员认为,海水养殖业是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头戏”,“两区”建设无疑给滨州市海洋渔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兴奋剂。他介绍,3月初,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领导班子统一认识,制订了“3·20”工程、“3·10”工程和“双百工程”的“十二五”工作思路。所谓“3·20”工程是指,到“十二五”末,滨州市海水标准化池塘面积达到20万亩,淡水养殖面积达到20万亩,工厂化养殖面积达到20万平方米;“3·10”工程是指,在“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内主推10大渔业技术,引进和推广10大优势品种,培植10大渔业品牌;“双百工程”是指,到“十二五”末,打造100家渔业龙头企业,实现水产业产值100亿元。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2010年工作要点中,“黄”、“蓝”气息浓厚。第一,以搞好规划编制为切入点,实现海洋与渔业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科学编制《滨州市重点区域建设用海规划》、《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滨州市海岸带和海洋空间利用规划》和《滨州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认真做好修编《滨州市海洋功能区划》的资料收集工作,配合出台《滨州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补充完善《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发展规划》。第二,以规范海洋管理服务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海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管理,强化海洋环保、海洋工程环评工作,积极推进海域使用动态监管业务化运行,主动协调解决项目审批、海域使用、污染治理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第三,以加快结构调整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推进现代循环渔业产业化建设,重点建设富施特万亩海水名特优养殖、鲁北海生海珍品工厂化养殖、博兴乔庄万亩南美白对虾标准化养殖、绿洲淡水综合养殖、旧镇现代渔业休闲生态养殖等5大现代渔业基地。第四,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落实国家惠渔支渔政策,切实抓好三个国家级现代渔业项目建设,加大项目督导力度,确保明年顺利通过验收;切实抓好市级池塘整理改造项目建设,全程做好各项工作,确保项目质量,促进渔业生产能力明显提升;切实抓好国家一级渔港建设,积极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确保明年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第五,以提高行政执法能力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构筑和谐海区渔区,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和省涉海涉渔的一系列法律法规,进一步加大行政执法工作力度,继续开展海盾行动、碧海行动、护渔行动、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专项执法,保障滨州市海洋与渔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海监队伍全面开展海洋日常执法巡查工作,加强对用海活动的全程监察,加大对盐业用海、自然保护区用海、大型养殖项目用海和工程用海的监管,开展海洋环境污染、海洋倾废等专项执法行动。渔政工作扎实抓好安全生产“双基”建设,全面落实“两个主体”责任,建立健全抢险救生体系,努力创建“平安渔业”。加强伏季休渔管理,推进内陆渔政管理,依法开展查处非法捕捞渔业资源专项行动,深入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维护正常的渔业生产秩序,保障渔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的合法利益。
    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王荣星介绍,近年来,滨州市海水养殖品种不断扩大,养殖方式日趋先进,尤其是“一水多用”养殖模式得到迅速推广。滨州市海洋与渔业局计划在“十二五”末,滨州市水产品产量将达到45万吨,产值150亿元

陶云江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