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2010专题汇总>圣元奶粉,“性早熟”还是“被抹黑”?>食品安全

“甲醛啤酒”是安全的

质检总局发布专项抽查结果,国啤“甲醛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安全的”。沸沸扬扬的“啤酒风波”,终于以“权威部门”发话而告一段落。

“甲醛啤酒风波”暴露传媒陋习

    沸沸扬扬的“国啤风波”终告一段落。7月15日,中国质检总局发布专项抽查结果,国啤“甲醛含量低于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安全的”;同日,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发布《对中国啤酒“甲醛问题”的通报》:“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包装饮用水甲醛含量的上限是0.9毫克/升,远高于中国啤酒产品的实际监测值,我们没有理由不放心饮用国产啤酒”。

  “蛇”因何现身啤酒

  沸沸扬扬的“啤酒风波”,终于以“权威部门”发话而告一段落。啤酒能放心痛饮了,好友聚会醉后也醒了,仍感话犹未尽,不知是“味”有点不对,还是“胃”有些毛病。谈起“啤酒风波”,“杯弓蛇影”之感竟挥之不去。

  据权威人士说,风波起因于媒体报道失实。《环球时报》记者证实,某媒体在转载其稿件时,擅自将“95%中国啤酒含有甲醛”改成了“95%中国啤酒甲醛超标”。看来,“弓”本来是“95%啤酒含有甲醛”,当某媒体醉眼惺忪时,变成了“95%啤酒甲醛超标”,于是“弓”变成了“蛇”。

  如按啤酒“杯弓蛇影”的说法,麻烦可就大了:上述《通报》援引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供的数据称,“近年来监测的国产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平均在0.3毫克/升左右,而肉类、家禽、鱼和水果等食品均含微量甲醛,其数值范围在0.5-30毫克/公斤,啤酒所含微量甲醛和天然食品相比,属低量范畴。”这岂不是说,若中国啤酒不能喝,则鸡鸭鱼肉、蔬菜水果皆不得入口?那就不仅是“杯弓蛇影”,恐怕得“因噎废食”喽!

  但话还得两头说,据一些专家透露,啤酒“甲醛问题”早在2003年就曾提出,媒体亦有相关报道,但不知何故,相关政府部门却迟迟不出面公开解释。此次“啤酒风波”自然让人联想起近期“苏丹红”、光明“回收奶”等事件。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日益成为百姓一个极感头痛的问题。上述食品安全问题似都是媒体先行曝光,极少由监管部门发现。有媒体呼吁:真到了监管部门反思“权为民所谋”的时候了,“媒体不报,衙门不理”,岂乃法治乎?

  “蛇”出洞打击出口

  自7月以来,不断有媒体发出“甲醛含量报道引发行业危机”的消息。7月15日,北京有媒体报道,“韩国紧急收回中国啤酒,食品医药安全厅计划对未来所有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甲醛含量检测。”韩国将回收12个中国啤酒厂商的15个品牌啤酒,价值124万美元。日本卫生部门也提出“对从中国进口的啤酒进行调查”。《中国青年报》认为,两国如此激烈的行动,依据便是中国媒体相关报道。北京外经贸大学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中心理事长夏友富教授说“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报道,一定要慎之又慎。如果过分炒作,就会成为国外制裁中国的证据。”而中国啤酒行业面临的危机就是个典型的例子。今年中国出口韩国啤酒总价值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出口日本啤酒总量已从2000年的69万桶增长到178万桶。对韩、日出口总量虽不大,“但这些报道给中国啤酒行业带来的影响却是致命的打击。”韩、日进口中国啤酒总量虽不大,但其做法会产生扩散效应,即其他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可能效仿韩、日,禁止中国啤酒出口。“蛇”走高股票走低

  据《第一财经日报》7月14日报道,中国啤酒类股票遭遇“黑色星期三”。从啤酒股整体下跌分析,与近期啤酒甲醛报道有关。7月13日跌幅最大的燕京啤酒一度跌停,收盘时为6.4元,下跌9.09%;惠泉啤酒也下跌5.55%;青岛啤酒下跌2.16%;重庆啤酒下跌2.43%;兰州黄河下跌0.82%。燕京啤酒相关人士对媒体表示,燕京啤酒不会含有市场所传的“甲醛”,该公司也会在近期发布关于此事件的澄清公告。但与内地啤酒股表现不同,在香港上市的几只内地啤酒股表现平稳,金威啤酒、青岛啤酒股价均没有什么大的波动起伏,身为三大啤酒巨头的华润创业也保持着近期的上升势头。业内人士认为,燕京啤酒大幅下跌与持仓基金经理的过度悲观预期亦有关系。

  笔者注意到,7月15日北京某媒体就“杯弓蛇影”发表见解:只要喝你的酒,无论哪国人,就是你的消费者,就应享有对你的“家丑”的知情权。至于揭露有害国产啤酒、有损国家形象的说法,不值得一驳。企业故意坑害消费者、媒体对其进行包庇,这能给国家带来好形象吗?“家丑不外扬”根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外扬家丑”,是一种广义的“阳光制造”和扩大了的“接受外部监督”。

  家“丑”如何外扬

  此观点是站在消费者“知情权”及揭露“家丑”为了“阳光制造”立场上表态的,笔者赞同。但问题是,媒体的职业要求第一是“真实”,即首先要弄清中国啤酒是否算做“家丑”?另一要求是“专业”,即对所报事件不可违背基本常识。尽管笔者多次抨击“资本对权力的挑战”,极力主张中国经济必须坚持“国家引导”。但事情总要讲个“求真务实”。

  此次“杯弓蛇影”不失为一次酣畅淋漓的“家丑外扬”,也着着实实鞭笞了中国啤酒企业“故意坑害消费者”一番,但令人疑虑的是,究竟这种“非丑”而“外扬”的作法,算不算“媒体阳光”?笔者以为,媒体享有“无冕之王”的特殊权力,报道、揭露确须慎之又慎。“虚假的实话”、“真实的谎言”等,均不应是媒体的品格。此次“杯弓蛇影”说的还仅仅是啤酒,若在重大国事、军事外交上乱出“蛇影”,岂非要捅出更大娄子?

    2005“甲醛啤酒风波”的升级?

  提到甲醛啤酒,不能不提2005年的“甲醛啤酒风波”。当年6月15日,一位自称啤酒研究工作者的业内人士向《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披露啤酒使用甲醛做稳定剂,危害百姓健康的“行业秘密”。并希望通过媒体让更多消费者了解甲醛啤酒的危害,促进整个啤酒行业朝绿色安全的方向发展。该报当即对此进行调查,由此,揭开了整个“甲醛啤酒风波”的序幕,“甲醛啤酒”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时至今天,甲醛啤酒再次引发争议,争论的核心依旧是啤酒酿造是否可以“添加甲醛”。

  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型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醇和醚。甲醛在常温下是气态,通常以水溶液形式出现。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生产工艺简朴、原料供给充足的大众化工产品,甲醛在合成树脂、表面活性剂、塑料、橡胶、皮革、造纸、染料、制药、农药、照相胶片、炸药、建筑材料以及消毒、熏蒸和防腐过程中均要被用到。35%~40%的甲醛水溶液俗称福尔马林,具有防腐杀菌性能,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给种子消毒等。利用这一性能,甲醛通常被加入水产品等不易储存的食品中。

  然而,除了是化学工业的多面手,甲醛更是一种有毒物质,可经呼吸道吸收。长期接触低剂量的甲醛会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女性月经紊乱、妊娠综合征,引起新生儿体质降低、染色体异常、甚至鼻咽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食品添加剂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广东省食品添加剂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陈永泉指出,甲醛最大的危害在于它能凝固蛋白质,可使人致癌,国家的相关法规中已明令禁止在食品中使用甲醛。

  此“剂”非彼“剂”!

  既然甲醛危害严峻,理应杜绝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为何啤酒行业依旧还有使用甲醛的情况存在呢?

  原来,在啤酒工业中,甲醛作为一种工业助剂来使用。因为甲醛是种挥发性的化学物质,啤酒企业在糖化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甲醛,可以去除多酚,避免絮状沉淀,提高啤酒透明度,延长保质期。

  正是由于甲醛是“工业助剂”而非“食品添加剂”的这种特别身份,使得它在《食品安全法》及相关行业法规中均没有被明确要求禁止使用,“甲醛啤酒”之争也就一再出现。而问题的核心也就转变为,甲醛作为工业助剂毕竟能不能用于啤酒工艺?以甲醛作为啤酒酿造的工业助剂毕竟会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我国啤酒界权威、酿造工程与酶工程专家顾国贤教授认为,尽管甲醛在啤酒中经过分解之后,残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难以检测出来的地步,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啤酒中绝对不应该添加甲醛,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和它的量多量少、会不会造成伤害无关。人为添加甲醛与啤酒酿制过程中自行产生甲醛,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他还说,随着啤酒工艺的改良,甲醛作为工业助剂的身份已经被其他无毒原料替代。因此,以甲醛是工业助剂而非添加剂作为借口,打擦边球,这是漠视公众健康与安全、极度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严格禁止。

  加还是不加?“甲醛啤酒”欲说还休

  海内首家倡导“不添加甲醛”的深圳金威啤酒认为,甲醛是世界卫生组织公认的致癌致畸物质,人为添加的甲醛和动植物自身含有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微量甲醛是不一样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健康的关注,把甲醛从啤酒酿造添加剂中清除出去,应该是广大消费者的消费要求和行业技术的进步。

  金威啤酒03年开始推广其不添加甲醛酿造的“绿色工艺”,这在当时自揭行业潜规则的做法已经带动了一批啤酒企业“不加甲醛”,但仍有一些啤酒企业罔顾企业社会责任,继承以添加甲醛来保证降低成本,提升利润,而食品法规至今未对此有明确规定,现行的国家啤酒工艺标准也未对此进行修改,正因如此,“甲醛啤酒”一再引起消费者质疑。

  一些啤酒企业以甲醛做为稳定剂,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其低廉的价格。随着工艺的进步,这种落后的生产工艺正在逐步淘汰。但是由于成本的压力,许多中小型企业还在使用甲醛做稳定剂。再加上目前海内食品行业标准偏低,也是一些啤酒企业不愿意改良生产技术的客观原因。

  因此,甲醛的加与不加,在关乎食品安全问题的背后,还关系到整个行业的发展与自律。而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亟需政府相关部门完善相关行业标准与法规,通过法律的约束与行业的自律,共同引导啤酒行业的健康发展。


余梁

请您留言

登录名
密 码

查看所有评论

不是大众网会员,欢迎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