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海洋

2011-01-07 07:50:00    作者: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  

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比重32.6%,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水产品产量达788万吨,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40亿元。

    数字海洋

    祖国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公里,还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山东陆地面积15万平方公里,海域16万平方公里。
  在不到地球面积20%的海岸带上居住了全世界50%的人口;全球90%的渔业产量、25%的生物生产力来自海洋;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海岸线100公里以内,21世纪沿海地区人口有可能达到人口总数的3/4;90%的国际贸易由海上运输;16%的世界动物蛋白来自海洋;世界前15名旅游国家有12个国家为沿海国;2009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31964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53%,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15.5%……

 

    资源海洋

    过去,海洋资源开发一直是以海洋生物和近海油气资源为主,但新一轮资源开发瞄准的是未来全人类公共战略性资源,譬如:深海石油天然气、大洋底多金属结核、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和可燃冰。这些战略资源大部分集中在国际公共海底。作为深海石油天然气,我国目前最大钻探能力在水深500米左右,发达国家的石油钻探已经超过了3000米水深。就大洋金属矿产来说,仅仅在太平洋中部地区,铁锰结核每年的增长量比全人类的需求量还要多。海底热液硫化物矿床是近几年的新发现。在一些海底构造活动地区,都发现了一系列海底热泉,喷出的是高温硫化物热液,在喷口周围形成一些跟火山一样高的热液堆积体,都是热液贵金属硫化物矿床。

    产业海洋

  2009年,我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体保持稳步增长,实现增加值12989亿元,比上年增长8.7%。
  ——海洋工程建筑业 沿海地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多座跨海大桥和港口改扩建工程相继施工,海洋工程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增加值6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海洋化工业 随着国家《石化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沿海地区纷纷启动海洋化工基地建设项目,海洋化工业继续向好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11亿元,比上年增长26.0%。
  ——海洋电力业 海洋电力业快速发展,沿海风电场建设项目相继运营投产,沿海风力发电和潮汐能发电全年实现增加值12亿元,比上年增长25.2%。
  ——海水利用业 我国海水利用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大生活用水技术、海水利用关键装备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全年实现增加值15亿元,比上年增长18.6%。
  ——海洋船舶工业 随着国家《船舶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海洋船舶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82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海洋生物医药业 在国家《促进生物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的激励下,海洋生物医药业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全年实现增加值59亿元,比上年增长12.6%。
  ——海洋渔业 全国海洋渔业保持平稳增长,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生产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增加值2509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滨海旅游业 在国家拉动内需、加大投入的政策驱动下,我国滨海旅游业总体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3725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海洋油气业 我国继续加大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力度,近年新发现的多个油气田陆续投产,海洋油气产量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748亿元,比上年增长8.5%。
  ——海洋矿业 我国海洋矿业开采品种不断丰富,产量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7.5%。
  ——海洋盐业 受工业盐市场需求低靡等影响,海洋盐业增长缓慢,全年实现增加值55亿元,比上年增长0.7%。
  ——海洋交通运输业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748亿元,比上年减少2.4%。


    渔业海洋
    山东省海洋渔业增加值占全国海洋渔业增加值比重32.6%,继续位居全国第一。全省水产品产量达788万吨,年均增长约3.5%;实现渔业经济总产值2340亿元,年均增长约12.7%;渔业资源修复行动效果显著,五年来,全省回捕海洋增殖资源24.2万吨,产值66.7亿元,综合投入产出比达到1:16.5。海参养殖面积达到4万公顷,产量突破6万吨,产值保持在100亿元以上。远洋渔业稳定发展,在海外合作企业和驻外办事处、代表处已达30多个,驻外人员和船员近5000人,年产量达20多万吨,产值20多亿元。全省渔业资源修复总投资达3亿多元。
  全年投放苗种总量达28亿单位,投放各类礁体70余万方,扶持建设莱州湾鲈鱼、海州湾对虾等12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在南四湖、东平湖及大型水库增殖放流优质淡水苗种4100万尾。

余梁

相关阅读

 

您对其他相关新闻感兴趣,请在这里搜索

自定义搜索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