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不准”不是紧箍咒是保护层

2011-08-30 09:06:00     作者: 郭静    来源: 齐鲁晚报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十不准;学员;中青班;自律承诺书;会诊;教学形式;班主任;陪读
[提要] 近日,提起已结束的中青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简称)生活,省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张期鹏仍很激动。作为第21期山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他在省委党校学习半年,“这是一次幸福的学习,感谢‘十不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

本报记者 郭静

  近日,提起已结束的中青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的简称)生活,省地税局办公室主任张期鹏仍很激动。作为第21期山东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他在省委党校学习半年,“这是一次幸福的学习,感谢‘十不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安心学习的环境。”

  “十不准”是今年年初省委组织部为了加强学风建设明确提出的纪律规定,意在确保学风建设落到实处,不走过场。这些纪律规定也在市、县两级党校和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等进行了全面推广。

  在省委党校,中青班一直是引人关注的群体之一。能够进入中青班学习,张期鹏和其他学员一样,很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入学前,我们就签了自律承诺书,对入学后的纪律有了了解。”张期鹏说,看到一条条的纪律,他顿时感觉回到了单纯的学生时代。他随口就说出了几条“不准”:不准搞特殊化,住学员宿舍,吃学员食堂;不准带人陪读、公车伴读;不准私自离校;不准接受探望;不准吃请请吃,培训期间禁酒。“大家都背得滚瓜烂熟。”他笑道。即便是济南的学员,除了休息日和节假日外,离家再近也不准回家住宿。“当然,如果家里的确有事儿,可以请假,但是请假制度也很严格。”他说。

  在首堂课上,班主任就提出了三个转变:从领导到学员、从工作状态到学习状态、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不管什么领导,相互之间不称呼职务,直呼其名,大家都自称学员,过了很久才适应。”一位中青班学员称,现在回到工作岗位,再听到别人称呼职务,又不适应了。

  餐位固定谁缺席一目了然

  “这些纪律绝对不是紧箍咒,反倒是让我们解脱了。”张期鹏说,跟班里的同学交流时,大家的感受竟然惊人地一致。“中国是人情社会,其实作为领导干部,对于一些不得已的应酬,内心是厌倦的,有了这些纪律的保障,就像有了保护层,迎来送往的事情都推了。”

  纪律的保障下,节省下来的时间,他们还是安排得满满的。“晚上开小组讨论会,研究一些课题,写心得笔记,经常到10点左右。”张期鹏说,“老师要求很严格,还有处级干部跟班服务,学习的氛围非常浓郁。”

  这届中青班配了三名班主任,跟他们同吃、同住、同上课。“早、中、晚饭都在食堂吃,班主任一起,每个学员都发了一张餐卡,实名制的,打卡买饭时就能录入姓名,不能重复打卡,并且餐桌是固定的,每人的位子上有席签,谁要是缺席一目了然。”

  济南市历下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海波也深有同感。作为省干部学院县(市、区)长培训班学员,他对为期10天的学习生涯的评价是:“近些年来收获最大的一次。”

  课堂上为社会难题“会诊”

  除了纪律严明外,让张海波感触颇深的还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学生的积极性。“我们这个班的主题是社会管理的创新化,班里的学员都是在社会管理一线的干部。”他说,针对学员特点,省委组织部前期做了很多工作,教学形式不是空对空的理论传授,而是采取了讨论式、互动式、体验式等新型教学办法。

  他举了个例子,在一堂讨论课上,针对一个县区遇到的拆迁难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最后都有了很具体的意见和看法,“我把这种讨论叫做‘会诊’。”

  另外,山东省行政学院专门投资800多万元建设了山东省应急管理培训基地,在今年春季市厅级公务员进修班等班次中,采取体验式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现场教学、异地教学等新型教学方法,参训干部普遍反映收获很大。

  “校内与校外结合,除了课堂学习外,还设置了很多外出考察学习的项目。”张期鹏说,比如说去临沂、无锡等地考察学习,还去新加坡呆了两周,主要学习新加坡社会管理方面的理念和经验。“不管到了哪里,大家都积极主动,不懂就问,互相讨论,气氛很热烈。”

  一律不准搞特殊化,住学员宿舍,吃学员食堂,厉行勤俭节约;不准带人陪读、公车伴读;不准请人代写学习笔记或论文;不准抄袭他人学习研究成果;不准私自离校;不准吃请请吃,培训期间禁酒(休息日、节假日除外);不准参加高消费娱乐活动;不准公款购物相互馈赠;不准接受探望;不准找人代训。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