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龙族经济概况

2011-11-22 12:40: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经济关系;经济形态;火塘;隋移;度娃;剥麻;农业生产;刻木记事
[提要] 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自拉打阁以下的南部地区较北部的独龙江域落后。但无论是北部还是南部地区,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氏族公社正在解体的时期。

  独龙族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自拉打阁以下的南部地区较北部的独龙江域落后。但无论是北部还是南部地区,直到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氏族公社正在解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前,独龙族社会虽无自己的冶铁业,但因长期以来同周围藏、纳西、白和汉族建立了紧密的政治、经济关系,输入了铁刀和铁斧,出现了刀耕火种农业,并将原始的木锄包上铁皮,改造成为小铁锄,用来挖掘耕地。20世纪40年代末,个别家庭还从怒江换进少量大型板锄,使刀耕火种农业开始同锄耕过渡。然而独龙族在农业生产的许多过程中还使用原始的木、竹质工具,用来松土、锄草,且效率低下。因刀耕火种农业的耕用技术十分粗放,产量极低,一般年产量不够全年所需,所以采集和渔猎在独龙族社会中仍占很大比重。

  除经营刀耕火种农业外,独龙族又是山区的采集者、渔人和猎人。采集、捕鱼、狩猎这三项传统的生产项目一直在独龙族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采集:独龙族总是每年3月至8月这段春耕到秋收的时期采集野粮生活,9月起开始吃小米、秋荞等陆续成熟的农作物,12月以后便开始了捕鱼和集体围猎的生活。独龙族这种经济形态,林耀华将之归为温暖地带采集者经济文化类型一个特别的山区变体,或者是属于一种独特的类型,即山区采集者、猎人和渔人的类型。

  狩猎:冬季农闲时节,山林里毒蛇的侵害较少,独龙族以家庭或自然村为单位,进行集体围猎。每年家族都有自己的猎场,界限十分严格。

  捕鱼:独龙族以家族为单位捕鱼。捕鱼是独龙人的重要生产工作之一,。每个家族都有自己的若干个“度娃”——鱼口子,各家族只能在自己所辖的“度娃”里捕鱼,每年5月初汛时期,鱼口子里便集中了大批鱼群,这是捕鱼的最好时期。捕获的鱼除捕鱼人留一份外,其余的必须由家族成员共同分食。

  家庭手工业

  独龙族的手工业还没有从农业中明显分离出来,往往同农业生产、采集和狩猎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主要有藤、竹编织以及纺织麻布,纺织麻布工具简单,技术落后,从剥麻、搓线、洗染、织布全是手工操作,工效很低。

  妇女们编织麻布、酿酒,男子则编织竹篾用具、修补铁器。除此以外,独龙族的植物加工和兽皮、树皮加工也很有特色。但在独龙社会里,没有一个人依靠手工劳动为生,其手工业基本上还是自给自足的家庭手工业。

  交换

  独龙族同其他部落或民族相接触的地方早已开始交换。其最初的形式只是物物交换,即用皮革、药材和竹木器换取铁刀、陶锅、牛和盐。随着交换的发展,交换关系的复杂化,逐步形成了保障交换能够正常进行的价值形态。独龙族进行交换的价值形态,已经发展到一般价值形态阶段,他们以“郎”和“猛”为标准,二者都以实物计算。随着交换价值的产生,出现了交换双方用木刻记账,定期进行结算的形式。每当结算完毕,双方便当面焚毁木刻。此外,独龙族在同汉、纳西和白等民族商人进行交换的过程中,除换进铁器、食盐和黄牛外,还换进了少量的货币半开。货币的出现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不同地区的独龙族以及不同民族的社会分工,并在这种社会分工的基础上开始了手工业的专业化。

  至1949年7月解放时,独龙族家庭公社内部已经出现了私有财产。铁刀和铁器归每个灶塘直接占有,各个火塘独自饲养猪、鸡以及通过交换所得的黄牛等。每个火塘开始独自占有“隋移”(最早的个体耕地),各个火塘在自己占有的“隋移”里种植玉米和芋头,生产补充性食粮。随着与外部交换的日益发展,特别是在交换中所获得的黄牛,已经成为家庭公社里每个火塘积蓄财富的手段。借牛者要用自己的女儿作抵押品。随着同外部交换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用从异部落劫夺来的奴隶交换黄牛的关系。一些成员一时无地,为解决当年所需的耕地,常以铁刀、鸡等物作为报酬向耕地多的成员租地。一些贫困的成员为了获得生产工具和粮食,便以自己所占有耕地去换取所需求的东西,从而产生了土地抵押,并开始廉价出卖土地。此外,粮食多的火塘或家庭为多耕种土地,以粮食去雇工为自己劳动,因而产生了雇佣。

  新中国成立后,独龙族人民获得了新生。1956年10月1日,成立了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实现了独龙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独龙族地区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贫困落后状态,针对独龙族的社会历史特点。人民政府决定不在独龙河地区进行土地改革运动。而采取在国家和先进民族帮助下,通过大力发展生产,组织互助合作,逐步地直接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他们大搞农田基本建设,新修了水利工程,开垦了水田,革新了耕作技术,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粮食产量逐年提高。药材、皮张等生产迅速增加,开始饲养牛、羊、猪等家畜。建立了水电站,山村人家点了电灯。修筑了公路,架起了吊桥,改善了交通。独龙族的文教卫生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建国前独龙族没有学校,长期用结绳、刻木记事,现在85%以上的适龄儿童入了学,并有了自己的大学生研究生、研究生,从乡到村都有卫生所或卫生员,人民健康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