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的花桥(图)

2011-12-20 20:14: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风雨桥;桥廊;攒尖顶;歇山顶;式花桥;侗乡;芷江侗族自治县;亭阁式
[提要] 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

  花桥和鼓楼一样,也是侗族人民建筑艺术的精华。侗族人民在环绕村寨的河流上或穿寨而过的小溪上,建起一座座具有浓厚民族特色的花桥。花桥的全部桥身都是用杉木横穿直套,卯眼相接,不用一根铁钉和铁部件,结构极为合理。他们还在桥身上建起一个长廊式的建筑,把桥身完全遮盖起来。长廊上有供过路人休息的长凳。因为人们可以在桥上避风躲雨,所以花桥也被人们称为风雨桥或长廊风雨桥。

  从结构上花桥可以分为亭阁式和鼓楼式两种。桥面上有亭阁式建筑的是亭阁式花桥,这种花桥在侗族地区是常见的。在比较宽阔的河面上,往往在大桥长廊上加盖3至5层的四檐四角的鼓楼式建筑,这便是壮观的鼓楼式花桥。

  位于贵州黎平县地坪乡的花桥,横跨在美丽的南江河上,桥身长约70米,宽约4米,距水面高8米。桥上建有三座桥楼,中楼高约5米,是一座五重檐四角攒尖顶的鼓楼,顶上安装有葫芦宝顶,桥两端是三重檐歇山顶高约3米的鼓楼。桥翼角巧装套兽,横廊顶脊装饰泥塑鸯鸯、凤凰。廊内两侧绘有侗族风俗画和花鸟山水画,形象生动。桥北端配建一座高约9米的六角攒尖顶的风雨亭。亭中常住着一位老人,他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在这里沏上茶水,供来往行人饮用。桥的柱头上挂着一捆捆由热心的侗族妇女扎制的草鞋,为行人提供方便。隆冬季节,寨里的人还轮流挑柴来生火,供行人歇息时取暖。这些暖人的情意,显示了侗族人民乐于助人,热情待客的美德。

  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有一座现今中国最大的风雨桥,名龙津桥。这座横卧在舞水上的风雨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十九年(1591年) ,400多年来经过多次损毁和多次重建,一直是湘黔公路的交通要塞,是商贾游客往来云集的繁华之地,史称三楚西南第一桥。1998年初,为恢复这一历史名胜,开发旅游资源,芷江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定重修龙津侗乡风雨桥。 1999年初,正式动工修建龙津桥;1999年11月7日该桥竣工投入使用。新的龙津风雨桥全长246.7米,宽12.2米,人行道宽5.8米,人行道两侧长廊共设厢房式店面94间,使其不仅具有旅游观光、交通往来的功用,而且还是世上独一无二的风雨桥商业步行街,长长的桥廊上相隔不远就建有一座桥亭,一共是7座桥亭,中间最高的一座桥亭高17.99米。登上亭台可以观赏舞水两岸风光,河西巨大的建筑群是全国内陆最大的一座妈祖庙----天后宫;河东岸边是侗乡最大的吊脚搂群,远处群山叠翠,近处舞水飞溅,恰似一幅飘动的风光画。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