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济南经济广播:令人如痴如醉的侗族大歌

2011-11-21 10:15: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到了这个地方,感觉到侗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既简单,又纯朴,又热烈,侗族大歌也一样。侗族大歌体现的就是这六个字,简朴、自然、热烈,这是他们的特质和风格,而这个侗族大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就是小黄。
    施晓亮:你好,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
    主持人:首先我还是想一个题外话,昨天怎么给莹莹过的生日?
    施晓亮:昨天,我觉得其实是一个比较个人的事情的,就不太想麻烦当地的人。昨天我们在这边采访,他们宣传部的领导就一直陪着转,都陪着吃饭,下午就说带我们到什么地方去吃,我感觉到让女儿跟我们有一个比较私密的,自个儿过一个生日,就婉言谢绝了他们。但是我出来发现有一个问题,就是买不到生日蛋糕,然后因为这个地方可能就没有这种吃蛋糕的习惯,我就在街上转转,就碰到一个小老板,就问他哪个地方有蛋糕,他看到我开的车什么,就蛮好奇的,就聊了几句,他就突然来兴趣了,非要做东给莹莹过生日,摆一个宴会庆生。因为太热情了,就不好推辞。他去过很多的地方,一个30多岁的人,也是外地的,并不是从江本地的,他就专门去定做了一个非常好的、非常高档的一个水果味的蛋糕。然后到一个从江这边最好的一个酒店给莹莹过了一个生日,没有其他人,只有他,加上我们此行的四个人,还是蛮丰盛的。我觉得在这个接触过程中,让莹莹也感觉到,整个的社会接触中,你会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总会有认识一些意外的人,见到一些意外的事,那么整个社会还是蛮有意思的。包括这一路上我们走来,每天看到不一样的风光,接触到不一样的人,吃的是不一样的饭,睡的是不一样的床,当然了,看到了,听到的、享受到这种收获,内容都是不一样的,各民族都是不一样。所以说这既是一个采访收获的过程,也是一个接触社会、与人不断交往的过程。前两天的时候,就在昨天,因为每个月的15、16号,给大众报业的一份刊物《游乐》,主编是原来我在齐鲁周刊的算是一个兄弟,他在收到稿子的时候,昨天上午打过电话来,特别兴奋的说,你给她执笔了吗,或者说修改了吗?说除了些错别字之外,基本上没有大动。他就说,一共五期了,每一期都是上万字,有十个页码,他就感觉到这种进步让他不敢相信。我也是感觉到,特别有意思的是,昨晚上我改完稿子,整理完当天的照片,莹莹也是每天也行程日记,然后过了12点了,我们俩没有睡意,就聊到下半夜接近三点。
    主持人:都聊了些什么呢?
    施晓亮:就是包罗万象,我觉得既像朋友,又像别人说的前世情人,是现在一生的朋友。我也没有说是当父亲那种居高临下的。谈了很多,从生日谈到一生,谈到学校、考试、上大学、就业,她的同学,然后她谈到,孩子竟然没有读四大名著,我说那你就回去之后抽空看一下,这个年龄的看一下《红楼梦》、《西游记》,什么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一直谈到未来的工作、社会、人际关系,甚至谈到一些情感、家庭、婚姻、子女等等,谈的比较多。我非常享受父女间无话不谈的这种非常好的感觉,没有那种代沟什么的。我原来在山东台做一个《天下父母》节目,觉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问题还是非常多的。当然这个话题不好展开讲,时间不太允许,以后有时间了,咱们可以就这个话题专门做几期节目。
    主持人:好,这是给莹莹过的生日,我觉得莹莹这个15岁的生日一定会非常的难忘。那这两天我觉得我们还是希望晓亮多给我们说一些你们采访的过程,比如说侗族,我们在这两天的节目中没有提到它,提到一些苗族什么的,很多的朋友对侗族还是很感兴趣的。
    施晓亮:第一天我到的时候就说了一些,包括在芭沙说了前三分之一,也是说的有关小黄侗寨的侗族大歌,侗族的历史,其它的书本上的东西我就不展开讲了,大家上百度搜一下,侗族的内容比较多,我现在只想说一下侗族大歌,为什么呢?因为今天下午我就要离开侗族了,离开从江了,本来上午就要离开,结果县委常委宣传部长一个刚上任的一个大姐,也是推动网络和另外的一些关系知道了我,中午非常想跟我谈一下,随便聊一聊,因为她28、29号就要召开他们一年一度的中国侗族大歌节,我对于这些民族地方的宣传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侗族大歌今年大概是举办了第七或者是第九届了,应该是比较多,今年的侗族大歌会特别的隆重,我前天到达的时候,就一直在街上看到有很多的老百姓吹着芦笙,还成群结队的还赶着牛,说干嘛呢,问了一下当地的人,他们说就是侗族在斗牛。说到斗牛这个话题又多了,在苗族不是有斗牛吗,那个斗牛是一个村寨中每家每户都斗牛,斗胜的就很有面子,而在从江这个地方呢,侗族也斗牛,他们明显和雷山的不一样的是,他们每个寨子只养一头牛,这一头牛代表这一个寨,是给寨子争夺荣誉的,他和跳芦笙、跳铜鼓,以及侗族大歌都有很紧密的联系。
  到了这个地方,感觉到侗族的少数民族,他们的生活既简单,又纯朴,又热烈,侗族大歌也一样。侗族大歌体现的就是这六个字,简朴、自然、热烈,这是他们的特质和风格,而这个侗族大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就是小黄,小黄这个侗寨我已经是第四次来,2006年我带韩国的KBS电视台,他们看到我在网络上写的有关从江侗族的一些包括大歌,他们就来拍摄,那一年我正好带着十岁不到莹莹,我们一块儿来到这个地方。我发现无论是外国朋友也好,还是这些不满十岁的小朋友也好,听到这种天籁之音,侗族大歌,真是就会沉浸其中,如痴如醉。应该来讲,侗族大歌主要的特点就是多声部、没有指挥、没有伴奏,是十来个人、二十多个人,还是几百人,他们都没有指挥,他们完全是靠一种,我觉得是一种默契,就唱得非常的齐,多声部,粗通音乐的人,了解音乐的都知道,这是音乐中唱歌中最难的一种,就是专业的团体都需要经过非常艰苦的训练,才能达到默契。但是这边的老百姓,我感觉到为什么说这种默契是专业团体达不到的呢,是因为他们从小,我昨天的节目也略微谈过一些,今天我还是特别想说,每个侗寨其实都有他们的大歌队,以小黄这个侗寨为代表,达到登峰造极,因为孩子还不会说话,就会唱歌,一点儿都不夸张。比如说在昨天节目中放的那一段,因为我在晚会的现场,观众也比较多,环境也比较嘈杂,录的效果并不好,我录的很多首,但是只发回去了一个儿童版的,我为什么只发这个儿童版的呢?就让我感觉到特别的奇怪,这些小孩,你说从生下来一岁多就被编入一支歌队,小黄这个3000多人的侗寨,竟然有上百支歌队,那么每个歌队平均就是30多个人,整个村寨无一例外都是成为每个歌队的一个成员,然后在这个歌队中,从小你不会唱,那么你就在这个队伍中学,其他的队员会唱的唱,那么你就侵染在这个环境中,慢慢慢慢没过多长时间你就学会了,在不断的这种歌唱的训练或者是展示的过程中,那么侵染的这些孩子们就耳闻目染,什么叫耳濡目染,现在说师傅带徒弟,原来的师傅带徒弟,人家可绝不像现在这样,拜个师,你一年还见不到师傅几面,可不是这样,原来拜师是要住在师傅家里,为师傅端茶倒水,甚至端屎端尿,在家里干活,睡在一块,这样才叫耳濡目染。而这个侗族大歌也恰恰是这样,每天每天都是这样,每支歌队有儿童队,有青年队,有姑娘队,有老年队,各种队,他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喜爱,可能还有一些家族的特征,结合成一个队,每天都会这样唱歌,所谓这种切磋、探讨,就形成非常默契了。
  侗族也是自然崇拜,当然我们听不懂这种,他是用侗语唱的,我们虽然听不懂,但是我们听懂他的节奏、旋律、以及多个声部,特别是他们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包括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这些自然之音,这也是侗族大歌编创的一大特色,也是产生声音大歌的自然根源。他的主要内容就是歌唱自然,歌唱劳动、爱情、以及人间的友谊,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一种和谐之声,因此凡是有大歌流行的侗族村寨,就很少出现什么打架、骂人、小偷小摸的行为,至今包括小黄以及其他的一些侗寨,都是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就如同陶渊明的世外桃源一样。我觉得音乐素养,包括美学,这些是怎么培养起来的呢,人的内涵是怎么提高的呢?侗家有一句话叫饭养身,歌养心。也就是说他们把歌看成是与吃饭同样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我们主流社会中所提倡的精神物质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都不偏废,其实他们千百年来早就把这个事情看透了。侗族人把歌当成精神食粮,用它来陶冶精神和情操,侗族人民视歌为宝,就认为歌就是知识就是文化,因为它这里面,歌的内容里面既包含优美的旋律,我们听不懂的很多歌词,里面据说是包罗万象,从天文地理、从社会公德、道德等各种知识全都有,谁掌握的歌多,谁就是最有知识的人。在侗族地区最有知识的人被称为歌师,咱们是称为老师、师傅,人家称为歌师,他们整个民族的历史实际上就是用大歌唱出来的。歌师被社会所公认,最有知识、最有学问、最懂道理,因此也是最受人尊重,他们世世代代都爱唱歌,都爱歌、学歌,以歌为乐,以会唱的歌多为光荣,用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用歌来倾诉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说歌与侗族人可以说是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侗族的各种民歌,特别是是侗族大歌成了他们久唱不衰的一首古歌。在我一路听过来,就各种民族的歌,有的民族的古歌是我们的审美习惯不太一样的,也很难接受的,比如说他们很悲切、很单调、没有节奏、缺少欢快,而侗族大歌绝不存在。其实侗歌并不仅有侗族大歌,他还有小歌,还有情歌等等还有很多,可能他最精华的代表就是侗族大歌,他的演唱的内容、表现形式就无不与侗族人的习惯、性格、心理以及生活环境息息相关,是对侗族历史最真实的记录,是侗族文化直接的表现。
    主持人:我们现在时间到了,我们接下来说一下晓亮接下来的行程,告别侗族到哪里去呢?
    施晓亮:这边整个到了侗族的窝子了,走不出去了,侗族不仅仅是在从江,就像苗族也不仅仅是雷山一样,在这边我也采访到了苗族。整个贵州黔东南就是叫苗侗文化为特色为代表,我从这边离开侗族,下面还有包括有一个叫侗都,侗族的首都,就叫黎平县,本来计划中那边也是请我到黎平去看一下,那有中国侗族的第一大寨,叫肇兴侗寨我们在雷山看了千户苗寨,这边是叫千家侗寨,也是规模非常大。但是我今天听到一个消息,据说那边的路不太好走,我就绕过去了,直接经过三江,就已经到了广西,是叫三江侗族自治县,经过它,今天晚上或者是明天上午就到达龙胜,龙胜这个地方是属于桂林下面的一个县,它叫龙胜各族自治县,主要也是以苗侗为主的,侗族最多,还有瑶族,瑶族生活在有一个龙基梯田的非常美的地方。这个地方十年前我和一个叫银水侗寨的101代寨主,封建时期传下来的寨主,叫吴金敏,也是侗族的第一个,到目前为止可能也是唯一的一个研究生寨主,跟他成为结拜之交,他听说我要到了,专程从阳朔要赶回龙胜陪我,我还要和他一块儿去阳朔,因为前几年我们一块儿在商量探讨一些侗族的文化如何保护,我说应该市场化,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就像壮族的刘三姐,印象刘三姐一样,让人们更多的了解了壮族。那么他在阳朔这个地方有一个叫天籁蝴蝶泉,一个著名的景区,他把侗歌苗舞搬到这个地方,成为当地非常有名的旅游景区,他也从中赚到了大把的钱,成为一个千万富翁。
    主持人:好的,如果大家想关注晓亮的一路精彩的话,可以登录到大众网来看一下在线的文字和视频,当然也新浪微博上可以搜索一下“施晓亮56”,在腾讯微博上来搜索“施晓亮”的实名微博都可以看得到。好的,谢谢晓亮,再见。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