傣族简史

2011-12-14 13:39: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麓川;宣慰司;西瓯;泰国西北部;1941年;蒲甘王朝;拉玛一世
[提要] 1180年叭真建立景陇国(为大理国的藩属国),定都景兰(今景洪),勐交(今缅甸东部)、勐老(今老挝北部)、兰那(今泰国西北部)皆受其统治。公元1228年,缅甸北部、中国西南一带的傣族越过阿萨姆东部山脉,征服迦摩缕波国各部族,结束了长期的战乱,建立了阿洪王朝(Ahom),史称阿霍姆王国或阿萨姆王国。

  傣族简史

  傣族,古代濮人的后裔,属于百越的一支。

  濮人,原居住在江汉平原西部,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参与会盟伐纣。公元前611年,濮人曾与麇人伐楚。一直到周朝,势力都压过楚国。后被楚国灭亡,一部分逃到广西一带,成了同族西瓯、骆越的统治阶级(西瓯国、骆越国等政权),一部分逃到贵州、云南,成了同族僚、滇越的统治阶级(夜郎国、滇国等政权)。

  秦始皇统一六国、平定扬越、闽越以后,大约在公元前218年,就派遣尉屠骓率领50万大军南下岭南,但就立即遭到了西瓯和骆越人顽强的抵抗,造成秦军“伏尸流血数十万”,就连秦军主帅尉屠骓也被西瓯人斩杀。为了扭转这种局面,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保证了给养和援兵源源不断地到达岭南,终于击溃强悍的西瓯;又经过6年的苦战,借助数倍于骆越的兵力,战胜了骆越。秦始皇统一了整个岭南,濮僚地区正式划入中原王朝的版图,濮僚人从此开始遭受中原王朝两千多年的殖民统治。西瓯人的一部分为了反抗中原王朝的民族压迫,从中分离出来,离开广西,经越南北部向西,迁移到老挝北部-云南南部-缅甸东北部。

  汉武帝征服西南各政权后,于公元前109年,兵发滇国,降服了滇王,建立了益州郡,同时赐“滇王之印”,并允许滇王继续管理他的臣民,滇池地区正式纳入了汉王朝的版图。随着汉王朝郡县制的推广、巩固,滇国和滇越人被逐渐分解、融合、同化,一部分人开始被迫向南、向西迁徒,与逃亡而来的同族西瓯人汇合,成为傣族先民。

  傣族先民在两汉时期被称为滇越-掸,魏晋时期被称为鸠僚-白衣,隋唐时期被称为金齿-茫蛮,元明清时期称为摆夷-摆依。现在,中国称做傣(Dai),缅甸称做掸(Shan),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Lao),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北部傣族

  经过不断的迁徒,傣族开始广泛定居在云南南部-云南西南部-缅甸北部-老挝北部等广大地区,纷纷建立大小政权。

  公元364年,南卯江(今瑞丽江)傣族部落首领召武定通过战争,统一了这一地区各部落,组成部落联盟,建都城于雷允(今瑞丽弄岛之雷允),即果占壁王国。之后,几易国主。

  7世纪初,西双版纳的各邦首领以茫乃(今景洪)为首府,建立了联合统一的茫乃政权,即勐泐王国,勐泐王国的政权传袭了14代君王。

  (一)彝族、白族治下的北部傣族

  8-11世纪,傣族隶属于彝族白族建立的南诏蒙氏政权。南诏国建立后,通过联姻、结盟、征服,统一了傣族各部。在傣族地区先后设立了三个节度,永昌节度:辖澜沧江以西(今保山、临沧、德宏大部分、缅甸东北部地区)。镇西节度亦称丽水节度:辖伊洛瓦底江上游两岸(今缅甸西北部及德宏部分地区)。银生节度亦称开南节度:辖澜沧江以东(今思茅、西双版纳及玉溪部分地区)。

  公元762年,南诏王阁罗凤统一了南卯江(今瑞丽江)流域的傣族区域,勐卯(今瑞丽)姐东的混等被南诏王招为驸马,册封为勐卯王,并率部分皇亲国威工匠、百姓和卫队护送混等夫妇回勐卯就职视事,在等贺修建工宫和王城。后,勐卯与勐生威、勐兴古、勐兴色联合,建立了勐卯果占壁王国。

  公元794年,南诏王征讨勐卯果占壁王国,兵取越髅,置软化府,在勐卯设些乐城(今姐勒),受镇西节度统辖。同年,勐泐王国受南诏银生节度统辖。

  11-13世纪,傣族隶属于彝族白族建立的大理段氏政权。大理国建立后,王室与傣族各部首领联姻、结盟,得到了傣族首领的拥护,继承了南诏国对傣族的统治。南亚语系的孔人北上,壮傣语系的傣人南下,各部族之间争战频繁,直接威胁大理国南部边疆。1160年,银生节度傣族军事首领叭真受命率部进入勐泐,经过长期征战,统一了勐泐地区。

  1180年叭真建立景陇国(为大理国的藩属国),定都景兰(今景洪),勐交(今缅甸东部)、勐老(今老挝北部)、兰那(今泰国西北部)皆受其统治。叭真封其长子于兰那、次子于勐交、三子于勐老、四子于景洪,四子后来继父位成为景陇国二世主。除了政治上的一体化以外,王族与王族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婚姻情缘,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联系。

  (二)蒙古族、汉族、满族治下的北部傣族

  1253年,蒙古族建立的元朝征服大理国之后,景陇国统治区被划为车里军民总管府(今云南南部)、八百军民总管府(今泰国西北部)、老挝军民总管府(今老挝北部),景陇王国随之灭亡。西部傣族地区置金齿宣抚司(澜沧江以西的云南西南部-缅甸北部),直属元朝云南行省管辖。 1287年,蒙古灭了缅族蒲甘王朝,缅甸的傣族在曼德勒附近建立了阿瓦王朝,使得金齿宣抚司只能管辖保山、德宏、临沧一带。

  公元1310年,混依翰罕取得了麓川(勐卯)政权,担任了金齿宣抚司麓川路军总管的职务,以猛虎曾跃过头顶而自号“思汉法”,思汉法登位不久,便派兵东征西讨,吞并金齿宣抚司诸路,并不断扩大领域,多次击败前来征剿的元军,各地傣族首领也相继臣服。建立起强大的麓川王国,其领土东至潞江坝、湾甸、与永昌(今保山)相连、东南至景东、车里(今西双版纳);南达清迈;西南与洞吾、得楞、蒲甘相接;西北与印度为邻、北抵西藏边缘。

  思汉法建立强大的麓川政权后,为与元朝修好,于公元1355年,派世子满散出使北京,被元朝立为“平缅宣慰司”,封思汉法为“平缅宣慰使”。公元1369年后,思氏内部发生了争夺王位的斗争,思汉法死,其子召并法立,八年后传子台扁,一年后被叔父召肖法谋杀而自立,第二年,召肖法被杀,思瓦法立,两年后被大臣所杀,而立满散之子思伦法。

  1381年春,思伦法为与明朝交好,派使团出使明朝,并缴纳元朝所赐印信,请加封。明朝派专使到勐卯,册封思伦法为“麓川宣慰使”,1384年升为“麓川平缅军民宣慰使司”。1385年,景东头人俄陶背叛麓川,思伦法派兵征讨,俄陶败逃大理府白崖川。1387年,思伦法军队进驻景东府所属的马龙他郎甸之摩沙勒(今新平一带),沐英派都督宁正出兵攻打,勐卯军战败,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摩沙勒之战”。1388年,为报摩沙勒之仇,思伦法出兵三十万,战象百余头,前往白崖川擒拿俄陶,又在今天大理州南涧境内和明军遭遇,象阵被破,勐卯军伤亡惨重,全军几乎覆灭。这就是明史上著名的“定边之战”。1389年,思伦法派使团到京城讲和,朱元璋派杨大用带诏书到勐卯,思伦法承认赔偿损失,并忍痛交出肇事者刀斯朗等137人。自此,思伦法三年一贡不缺,朝廷也多次派人出使勐卯,双方关系密切。1397 年,陶勐刀干孟发难攻打宣慰司署,思伦法逃至昆明,朱元璋派兵平了刀干孟之乱,送思伦法回勐卯复职。1399年,思伦法去世,子思行法袭职,经刀干孟之乱,麓川政权逐渐衰落。明朝趁机削弱麓川政权的势力,划出勐养、木邦、孟定、南甸、大侯、潞江、干崖、湾甸、孟连、者乐甸,并册封当地傣族头人管理。

  1413年,思任法袭职。意欲收复失地,恢复祖业,于1422年出兵收复南甸,1426年收复木邦邻近地。1428年再度攻克南甸、潞江。1430年收复孟养,1436年收复孟定、湾甸。1438年,沐晟来征,在潞江惨遭失败自杀。1439年沐昂来征,又在陇川弄巴大败而归。思任法乘法、胜收复了大侯、景东、孟连一带,基本恢复夕日的麓川。1414年至1448年之间,明朝对麓川发动了三次战争。思氏战败后退居孟养,直到1604年,缅大举进攻和索地,思轰战死,其后裔放思祖逃入内地,寄食于干崖,至此,麓川政权结束,明朝将再次将麓川王国的领地分封给各地傣族头人。

  汉族建立的明朝统治傣族地区时,将傣族地区被划为车里宣慰司(今云南南部)、八百宣慰司(今泰国西北部)、老挝宣慰司(今老挝北部)、麓川平缅宣慰司(今云南西南部-缅甸北部地区,后被拆分数个宣慰司、长官司)。傣族各部继续发展着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并保持着王室之间互相通婚的传统。1594年车里宣慰使将其女儿嫁给兰掌(老挝万象)王为后。1554年,阿瓦王朝出兵侵占兰那,八百宣慰司亡,次年阿瓦王朝也被缅族东吁王朝所灭。明嘉靖天启年间,车里曾两次受缅族东吁王朝派兵侵扰,车里宣慰司名存实亡。

  满族建立的清朝进入傣族地区后,代替明朝统治着北方大部分傣族,继续明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委派流官进行管理,但大多数傣族地区还是保留了土司制度,仍然由各地傣族头人世袭管理,有数十个傣族土司政权。

  中华民国政府延续了清政府对北部傣族地区的统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撤消了土司制度,设立了2个傣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7个傣族自治县(临沧·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临沧·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思茅·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思茅·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玉溪·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玉溪·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红河·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以及数十个傣族乡(分散在中国西南各地)。中国爆发文化大革命后,一部分傣族又开始向南迁徒,进入缅甸、泰国、老挝。

  现今,北部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云南西部和南部边疆,有人口110多万人,信仰南传上部佛教,除政治上的隔绝外,人民之间的婚姻情缘,地域上的山水相连,与南部傣族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