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族传统音乐

2011-12-27 17:05:00     作者: 李延红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保安族 花儿 宴席曲 保安令 羽调式 润腔 传统音乐文化 曲调 演唱 方四娘
[提要] 保安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东乡撒拉自治县等地。与当地其他民族的“花儿”相比,“保安令”的曲调高亢、热情奔放,既有回、汉花儿的某些特征,又受到蒙古族、藏族民歌的影响。

  保安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东乡撒拉自治县等地。学术界认为,保安族是由13世纪随“西域亲军”而来的蒙古人,长期与周围的回、东乡、撒拉、藏、汉等民族交往、通婚而形成的族群,历史上曾被称作“回回”、“保安回”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个“西域亲军”的蒙古人后裔,逐渐在语言、传统文化习俗乃至音乐上与当地的回、东乡等民族相趋同,具有较强的多元混生特色。

  保安族传统音乐属东亚乐系,包括民间音乐与宗教音乐两类。其宗教音乐基本与回族宗教音乐相同,主要是伊斯兰教的诵经调。民间音乐以民歌为主,也有少量乐器如与东乡族相同的吹管乐器“咪咪”,以及我国传统乐器如笛、锣、鼓、钹等。“花儿”是保安民歌的重要品种,因属山歌并多唱情爱类内容而被当地归于“野曲”一类。保安花儿是河湟花儿的一支,在唱法上真假嗓并用,旋律装饰性强,润腔细腻,演唱多用汉语,但衬词有时会夹有保安语或撒拉语,音乐风格兼具当地汉族、回族花儿之长,同时也与撒拉花儿有很多共同之处。保安花儿的常用曲调有“保安令”、“三令”、“六六儿三令”、“哎两干散令”等,其中“保安令”是本民族的特有曲调。与当地其他民族的“花儿”相比,“保安令”的曲调高亢、热情奔放,既有回、汉花儿的某些特征,又受到蒙古族、藏族民歌的影响。同时,羽调式“保安令”旋律进行中多用五度、六度、八度等大跳音程,也与撒拉族羽调式“花儿”以级进为主的进行形成鲜明的对比。

  宴席曲,是保安人民在婚礼宴席间演唱的一类“家曲”类歌曲。它的内容丰富,曲调优美,节奏明快,演唱时载歌载舞,深受人们的喜爱。过去在保安族婚礼中,新娘被接到男家的当晚,全村男女都要赶到主人家闹“宴席场”。一般在晚宴过后,十几位能歌善舞的小伙子们高喊着“特郎味!歪寸热!”进门,意思是让主人拿柴草点火。之后,便有2~8位(须双数)小伙子手拉手、肩靠肩地围在燃烧的火堆边,边跳边唱起宴席曲。这类宴席曲的曲目很多,既有恭贺婚礼的特定歌曲如《恭喜曲》等,也有歌手们即兴而唱来自当地小调的各种题材歌曲,如《青溜溜青》《方四娘》等;小伙子们的表演风趣幽默,舞姿潇洒并具有感染力,带动着围观人们也随节拍应和,给喜气洋洋的婚礼更增添了热闹欢快的气氛。此外,在保安族的婚礼宴席场上,与载歌载舞的宴席曲交错表演的,还有一种称作“打调”(也叫“打搅”)的民歌。这是一种说唱性较强并带有插科打诨性质的歌曲,通常在一段宴席曲之后由一人出场表演,所唱内容广泛但一般会有一定的故事情节,一首曲调可反复填唱不同的唱词,歌词即兴性强且非常夸张、诙谐,甚受人们欢迎。较具代表性的“打调”曲目,有《大刘三、小刘三》《打帐主》等。

  除了以上歌曲,保安族日常生活和劳动过程中所用的民歌还有很多。比如,与当地汉族劳动号子相近似的打夯号子、连枷号子、拉木号子等,其中以打夯号子最常见。人们生活中随口可唱的娱乐性小调,如《四季青》《五更哭》;各种酒席场合中唱的酒令歌或酒曲,如《尕老汉》《数麻雀》《清清亮亮一杯酒》;为孩子们所有的短小活泼的儿歌,等等。这些内容丰富、品种多样、风格杂糅的民间歌曲,为保安族的传统音乐文化增添了许多色彩。

  作者:李延红

高娜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