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济南人民广播:感受保安腰刀的锻制工艺

2011-07-29 11:16: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主持人:我们抓紧时间来接通施晓亮的电话,晓亮你好。
    施晓亮:你好,听众朋友们好,主持人好。
    主持人:今天跟我们聊聊什么?
    施晓亮:今天我还是在保安族所在的地方,叫积石山。积石山这个地方是三个民族所在的联合的自治县,叫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但是这边最有特点的是保安族,因为东乡族有东乡族自治县,撒拉族主要是在我下一站,也就是今天下午要到达的青海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今天在这边主要还是采访保安族。
    主持人:保安族最大的特点昨天也说过了,就是他们的保安刀。有没有保安腰刀?昨天你说的要见到一位高人,见到了吗?
    施晓亮:高人确实是高人,我们昨天采访半个下午,昨天晚上采访到10点多,很黑。为什么要晚上采访呢?因为这个保安腰刀完全是用传统的工艺打造。它是用小火炉,然后把打造刀的钢铁烧红以后,然后用人工不断地锻打。白天拍的效果并不是很好,当晚上夜幕降临,四周都是一片漆黑的时候,在火光的映衬下,无论是烧制刀胚还是反复的锻打,火光照在高人父子俩的脸上、身上,听着丁丁当当的锻打声,然后看着火光四溅,看到一片片的刀胚,棍形、柱形的钢铁逐渐成了一个刀胚的形状,整个全过程还是非常非常令人新奇和震撼的。因为现在的手工艺人已经越来越远离我们的生活,这种场景是很不容易见到的。
    主持人:现场能够感受到,我从你们的图片上已经能够感受到这种震撼了。真的现场跟他零距离的去交流和接触的时候,你会发现高人身上肯定会有一些他自己的淳朴和自己的那种对于这种艺术的一些执着度。你有跟他交流吗?
    施晓亮:他们其实是不太怎么善言谈的,说到保安腰刀,甚至整个保安族的文化,我特别想要说一位朋友,说一个人,这个人其实是个年轻人,叫马沛霆,是非常年轻的,他刚工作两年。我在出发之前,在各个地方寻人,寻找十年前的采访对象。然后在积石山吧和保安族吧的百度贴吧里都发了讯人帖,寻找十年前采访过的积石山县的县志办的退休主任,姓马,马老师。然后有一个朋友就给我留言回信,然后我们在QQ上聊,他说马老师,马季(音)老师已经在前几年去世了,他是马季(音)老师同一个村的。我们在昨天的连线中已经说过,就是保安族只有16000人,他的90%多的人口都生活在积石山。积石山的绝大部分的保安族,最正宗的保安族都生活在保安山庄,保安山庄有三个庄,其中的一个庄叫大墩村,这个大墩村就是马季(音)老师和马沛霆。马沛霆是保安族唯一的一个,也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大学生、研究生,就是硕士研究生,他是专门学民族文化,社会学系的,他创办了一个保安文化网。
    我为什么说到保安腰刀要特别提到他?因为保安族这个民族相对来讲是比较封闭的,他之所以这16000人这么小的一个民族,直到现在还保持着用自己本民族的语言在交流沟通,很不容易。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最底线。你像满族这么几百万人的一个大民族,他都已经没有自己的语言了,16000人的保安族竟然非常完整地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以及打制腰刀的工艺。就说明他们一方面是保持得比较好,另一方面还是比较闭塞的,在我们看来有一些封闭、落后,才能保持下来的。
    这个马沛霆他在读研二的时候,就发现他的老师是一个东乡族的,正在为东乡族的一个长篇叙事史诗申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他就想到,保安族有很多,包括保安的语言文字传输,还有保安腰刀,人们都不熟悉,我就要来申办。你想一个学生,然后他来找到县政府,县政府当时其实都不怎么感兴趣的,也不重视这个事,完全是他一个人来做这个事情,就把保安腰刀2006年申办的,2006年当年就列入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保安腰刀有两个传承人,一位现在已经去世了,现在的这一位,就是唯一健在的一位就是我们昨天采访的,叫马维雄,他打制的腰刀可以认为是保安腰刀中最正宗的。保安腰刀,其中我说一点,为什么他申报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实并不是保安腰刀,而是叫保安腰刀的锻制工艺,锻是锻造的锻,制是制造的制。其实保安腰刀作为一个刀来讲,并没有什么太特殊的,因为中国有很多这样的刀,有维吾尔族的英吉沙小刀,还有阿昌族的户撒刀,它们并成为中国的三大名刀。我认为保安腰刀是最精美、锻造工艺最复杂,它复杂到什么程度?它大概有40片薄薄的1毫米的这种一片钢、一片铁、一片钢、一片铁,就这些钢和铁40片这样掺杂起来,就是不断的经过反复的据说要打2000次,反复打。烧红了之后就会软,像揉面一样,打造成了之后再把它折过来再打,打了之后再折,就像揉面团一样,不断的揉,除了折叠过来之后还要拧,左拧右拧,这样最后形成的刀胚打造出来之后就会形成一些钢和铁,它完美融合之后形成的一些花纹,这些花纹有的像波浪,有的像漩涡,有的像花瓣,很自然的形成的这样一些花纹,非常精美。这些花纹每一把刀都不一样,就像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一样,这些刀也没有完全相同的,纹理极为漂亮。你像英吉沙刀现在几乎完全是用钢来打制的,而阿昌族的户撒刀,我十年前去采访,它几乎完全是用汽车的弹簧钢板来制作的,那么就是钢,钢有非常好的刚性,但是它的韧性是不足的,所以说很脆、很硬。而保安腰刀它刚中带柔、柔中带刚,削发如泥、剁铁如木,非常非常好。这种锻造工艺也不是说非常难以传承,而是人们非常难以坚持。你想要打造一把英吉沙和户撒的刀的话,其实就非常快,一天可以打造若干把,而它这么一把保安腰刀,仅打制刀胚就需要三四天的时间,不断的锻打,要揉,要把钢和铁完全糅合在一块,完全手工。当然现在有一些现代化的工具,像汽锤,但是马维雄,老人告诉我们,这个汽锤的打造,比如说它打下去这一锤,它25镑就是25镑,它没有这种巧劲的变化,而人工锻打,可以根据不同的部位,刀背、刀刃、刀身、刀尖,它会有不同的锻打方法,会巧夺天工似的出这么一把独一无二的精美的刀来。所以人们很难坚持用这么辛苦、这么劳累的方法。昨天不要说他打制刀具了,他打了大概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我们在旁边拍的都非常辛苦,我觉得有这么一门手艺的传承的话,还是靠人,如果人没有了,只有保安腰刀这四个字,又没有坚持这么一份辛苦的民族情节的话,这还是很难原汁原味的传承下去的。
    主持人:所以说还是要非常感谢那位大学生小马,他能够有这样的一种意识。你刚才所说的这个刀,是不是保安腰刀当中的折花刀?
    施晓亮:对,就是折花刀,它就是反复折叠锻打,然后形成的一些自然的花纹。前几个月刚刚建成的一个积石山民俗文化馆,相当于一个博物馆,虽然是三个民族,但主要的就是展示了保安族,保安族的一些民俗文化生活。其中单独一个厅就是保安腰刀。这个保安腰刀我昨天采访完之后大概10点多了,我听老人和他的儿子,就是他继续传承的人,我们请他爷俩一块吃饭,这么辛苦了。他们生活还是蛮清苦的,我以为这一把刀动辄就卖四五千,就是长的刀,大概有一米长、70公分长的刀就是四五千,小的刀,像英吉沙这样的小刀也就是一扎来的小刀,也会卖到七八百,我觉得这个价格特别贵。我一开始没有见到这种工艺的话,觉得特别贵,但我采访了一个晚上,就觉得卖的这个价格就特别便宜了。我问老人他们每个月能够打多少把刀?他说每个月他们天天非常辛苦这样锻打的话,每个月也打不到30把刀,就是平均一天打不了一把刀,是非常非常辛苦的。而且在这个封闭的地方,销售市场,大部分都是被刀贩子买去了,刀贩子会加价,乘以2、乘以3,甚至乘以10,然后再向外卖,就打着他的旗号。老人现在是保安腰刀的唯一的一个传承人,所以说他的名气是非常大的。现在也有很多其它的锻打保安腰刀的小作坊,就打着他的旗号,会有一些仿品和赝品,尽管觉得保安腰刀是非常贵,我也准备咬牙拿个三五千块钱买一把刀,送给最尊贵的朋友。
    主持人:这是非常值得的。在这里真的非常得感谢晓亮,能够把这样的一种告诉每一位听众朋友,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也不妨多多地关注,谢谢晓亮,明天再见。
    施晓亮:谢谢主持人。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