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高山族:高山族文化在华安得到传承

2011-12-21 14:09:00     作者: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高山族 党旗漫卷中国红 文化 华安
[提要] 因为时间和行程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此次对于高山族的采访没有远赴台湾,而是把关注焦点落在了多年前迁居大陆、如今在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那一批台湾山地同胞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高山族”。

高山族人善种茶制茶,如今,通过茶叶种植加工出售,使得高山族人的收入不断提高。图为高山族女子正在采茶。

高山族舞蹈。

记者8年前赴台采访高山族时的情景。

8年前,赴台采访的施晓亮一行与台湾少数民族合影。(林德军摄于台湾九族文化村)

8年前摄于台湾九族文化村,台湾少数民族在举行传统的祭祀仪式。

华安大地土楼景区,每天都有高山族舞蹈的表演。

  大众网-联通3G华安12月13日讯特派记者 刘国栋)提起高山族,必定会想到宝岛台湾,他们是宝岛上土生土长的原住民。“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大陆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解放以后就一直沿用至今。而8年前施晓亮绕道泰国前往宝岛采访,却发现当时12个少数民族中,没有一个叫“高山族”(2007年又认定第13个少数民族)。台湾人更习惯于把这13个少数民族称之“原住民”或“山地同胞”。因为时间和行程等方面的原因,我们此次对于高山族的采访没有远赴台湾,而是把关注焦点落在了多年前迁居大陆、如今在福建与台湾隔海相望的那一批台湾山地同胞的后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才是真正的“高山族”。

  家住华安的高山族,尽享政府全方位“服务”

  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在大陆的高山族约有4462人,多散居祖国大陆福建、浙江东南沿海一带。我们此次选择了福建漳州市的华安县作为采访点,因为那里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最“聚居”的县份,目前共有46户、135人,分别属于台湾的排湾族、阿美族、卑南族、和布农族四个高山族的支系。
  华安县县城不大,县民族宗教事务局更小,只有两个人:一个局长一个办事员。“别看我们单位小,获得的荣誉却不小”,民宗局局长汤奇才指着墙上的牌子对记者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再看落款,是国务院!
  “一个科级单位获这么高的荣誉,说明华安县的民族工作一定做的很好啊。”记者不禁赞叹起来。汤局长随即介绍说:“对于我们县里的45户高山族,我们对他们进行的是全方位的‘服务’”,汤奇才给我们掰起指头数起来:所谓的全方位指的是生产、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这六个方面都会有资金扶持,先后投入了100多万元,高山族家庭全部纳入低保,救助因灾、因病的高山族家庭;对农村盖房、开办茶厂的高山族家庭,给予修建房资金补助;对农村自建住房的高山族家庭实行减免税费。同时,还建立高山族教育奖励和扶贫基金,对考上中专或华安一中的高山族学生每人给予奖励2000元,对考上大学的则奖励3000元,贫困高山族学生每年给予补助400元。目前,已有2名高山族大学毕业生,在校高山族大学生3名
  “一个大学生每年要给补助三千,村里的农户差不多要一万多,老年人一年补助五千多,做生意也会给补助。另外,只要这个村有一两户是高山族的,我们就会作为高山族聚居村来对待,每年支持村里几十万块钱发展经济。”
  汤奇才介绍,从华安县情况看,最初来到大陆的高山族同胞有三种人。一是到大陆经商,二是参加抗日战争来到大陆,三是国民党募兵的时候来的。“像国民党募兵,当时国民党在台湾拉壮丁打仗,就有一些被解放军俘虏了,后来就在这边娶妻生子繁衍了下来。”
  当时第一代在华安落户的只有8名台湾高山族,现在已经发展到了45户135人,有了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去年最后一个来大陆的第一代台湾高山族人88岁的林忠福去世,标志着那个时代的结束。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