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图们江畔吹洞箫的朝鲜族老人

2011-07-01 16:57:00     作者: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图们江 洞箫 朝鲜族 老人
[提要] 在波光粼粼的图们江畔,庄严的图们海关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汽车和一列列国际列车,把中朝两国的货物运进运出。图们是吉林省内唯一有公路、铁路与朝鲜相连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坐落着中国唯一一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洞箫老人金相国每个月有十天会在这个非遗馆里为来往的游客演奏洞箫。

  

金相国每天都会用轮滑来非遗馆表演洞箫

虽然今年已经七十岁,但是金相国看上去身体依然很好,轮滑也是风雨无阻

 

    大众网-联通3G延吉6月30日报道 (特派记者 刘国栋)在波光粼粼的图们江畔,庄严的图们海关一派繁忙景象。一辆辆汽车和一列列国际列车,把中朝两国的货物运进运出。图们是吉林省内唯一有公路、铁路与朝鲜相连的地方。也就在这里,坐落着中国唯一一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洞箫老人金相国每个月有十天会在这个非遗馆里为来往的游客演奏洞箫。
  “最大愿望就是在多吹两年洞箫”
  洞箫是中国朝鲜族独有的、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传统乐器,迄今已有1500年历史。据史料记载,在四世纪中叶高句丽壁画中,已经有了吹奏“箫”这种乐器的场面。从14世纪开始,箫被改良成洞箫并使用于音乐实践,逐渐成为朝鲜民族的传统乐器。
  传统的朝鲜族洞箫直径约有5厘米粗的样子,吹奏起来需要鼓足底气才能发出声音,如果要让它能变奏出不同的音律,则需要气流的长短粗细变换。
  在图们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里,金相国吹起来洞箫,底气一点也不像是一位七十岁老人所有的,他带着高帽穿着白衫,看上去面色红润,演奏起来摇头晃脑很是投入。
  “年轻的时候,十来岁就跟家里的老人学过,后来上班就放下了,十多年前我退休了,把它又拾了起来。”
  金相国退休前在图们铁路上工作,退休以后,闲来无事就又想起来少年时的洞箫来,如此一吹就是十几年。来图们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做洞箫文化的实体展出则是一个偶然。
  “去年这个馆刚建起来,我们三个平时吹洞箫的老人就被邀请了过来,为大家吹奏咱们朝族的这个洞箫。”
  金相国所说的三个吹洞箫的老人,除了他还有金胜俊和李钟范,金胜俊66岁是队长,李钟范72岁。三个老人看上去身体都很不错,兴致所至还一起为记者演奏了一曲朝鲜族传统的爱情曲《阿里郎》。
  “我们三个人一个月会轮流在这里演奏,三个人一个月馆里一共会给500块钱。”这些老人不是为了钱才在这里演奏的,“我们很高兴能在这里用洞箫吹奏朝族的传统歌曲,这是朝族的文化,必须要让大家了解。”
  金相国老人对洞箫吹奏更是痴迷,家距离展馆大约几里路的样子,每个月轮到他值班的时候,早上他就踩着轮滑来,晚上则踩着轮滑回。
  “踩着轮滑来回,几里路对你这么大年纪来说,身体能行吗?”记者有些担心。
  “没问题,我整天都滑,没事还会在广场自己滑上三十圈。吹洞箫需要有个好身体,因为需要底气足嘛,我这样能锻炼身体,希望多吹两年,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它。”老人说。
  民族文化不能用钱衡量
  图们江畔的这个非遗展馆是中国唯一一处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也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第一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馆,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两层10个展区,一共展出了八大门类51项中国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洞箫只是其中的一项文化展出。
  “我们这个展厅,包括外面的文化广场一共投入了八千多万。”图们市宣传科科长刘波这么说。而据了解,图们市作为一个县级市,没有大型工业企业的情况下,财政收入一年在三亿元左右,八千万的投入占了财政收入的近三分之一。
  “民族文化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我们觉得很值。”展览馆馆长沈莲花说,朝鲜族经过历史的变迁和民族文化的积淀,朝鲜族淳朴的民风习俗令人耳目一新,被称为人类文化的“活化石”,自所以能这样,正是因为朝鲜族人民把民族文化一代又一代良好的传承了下来。
  “我觉得在中国,朝鲜族的文化保存的比韩国还要好。”沈馆长举例说,“在韩国的朝鲜族语言里,现在都掺杂进了英语发音,而在中国的朝鲜族,我们平时交流用的都是纯正的朝鲜语。”
  沈馆长说,从朝鲜半岛过来旅游参观的朝鲜人来到这里,都非常惊叹,朝鲜文化能在中国展示保留的这么好,“他们就说,这里的很多东西,在韩国都看不到了。”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