傈僳族的经济

2011-11-28 10:48: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傈僳族;1980年;施肥方法;1950年;农具;傈僳;砍刀
[提要] 历史上傈僳族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长期发展缓慢;加上傈僳族先民沿着“三江”涉繁迁徒,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因此发展很不平衡。有史籍记载可证的,至少在明代,傈僳人尚处在迁徒不定、不事农耕的狩猎、采集经济阶段。

  (一)农业

  历史上傈僳族的社会经济形态,由于生产力的低下,长期发展缓慢;加上傈僳族先民沿着“三江”涉繁迁徒,形成大分散小聚居的特点,因此发展很不平衡。

  有史籍记载可证的,至少在明代,傈僳人尚处在迁徒不定、不事农耕的狩猎、采集经济阶段。所谓“居山林,无室屋,不事产业,常带药箭弓弩,猎取禽兽。其妇从则掘草木之根以给日食。岁输官者,唯皮张耳”(明《景泰云南图志书》卷四“傈僳”条)。

  1949年以前,怒江地区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仍占主要地位。生产工具还很简陋,虽已使用铁质农具,但数量少,质量差,还辅以竹木农具。锄头有条锄和板锄,再有就是男子刻不离身的砍刀。砍刀是最常用工具之一,刀耕火种时用来砍树烧荒,平时用来砍柴,遇上野兽就用来防身,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土地分火山轮歇地、陡坡锄挖地、半坡牛耕地,还有少量水田。水田过去多为土司占有。1803年,清王朝镇压了恒乍绷起义以后,为防止傈僳族的反抗,曾数次下令收缴并销毁民间的弩弓和砍刀、铁锄等一切农具。1912年(民国元年)以后,又先后几次下令搜缴刀、箭、铁器,并宰杀耕牛,大大破坏了生产力。生产只能用竹木农具,种玉米时用竹竿或木棍戳洞点种。1949年,占80%的贫苦农民,平均每个劳动力只有0.7件农具,而且是破田的小铁锄。

  傈僳族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是耕牛,截止解放时为止,黄牛除了犁地之外,在买卖土地、婚嫁、祭鬼时起到货币、聘礼和祭品的作用,甚至在一些初级市场上起到一般价物的作用,黄牛几乎成为商品交换中的计值单位了。因此,在傈僳人的观念中,占有黄牛的多少,是区分贫富的重要标志。耕牛的使用率不高,每年参加直接生产不过50天,其余时间闲置。

  在所有耕地中火山轮歇地和半固定的锄挖地占一半多,但是主要的是耕陡坡山地,不薅、不施肥,所以种出的苞谷、荞子、稗子以有水稻产量很低,每人一年的口粮还不到200斤,吃了半年,粮食就没有了,以后只能靠采集野菜和狩猎来充饥。每年4~8月为采集菜的季节,贫穷人家一年要有3~6月是以采集为生。采集的野菜种类有野山药、野百合、野蒜、竹叶茶、达格勒(一种含淀粉的野生块根植物)等二三十种。8~12月为狩猎季节,有集体围猎,也有单独狩猎的。主要猎取的兽类有熊、豹、野猪、马鹿、麂子、獐子和飞鼠,沿海一带傈僳族从事捕鱼,但所获不多。

  1949年以后,傈僳族农业发展的得到了很大的成绩,在不断改进传统耕作方式的基础上,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使用先进的生产工具的农业机械,采用科学种田的科学的施肥方法,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已基本上能保证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由于对动植物的保护政策傈僳族人传统的狩猎、采集活动已有很大的政变,而捕鱼业和养植业则得到了发展。傈僳族善于用鱼坎,用鱼钩、“倒织笼”等方法捕鱼。傈僳族还善于抬蜂和养蜂,他们一般以蜂蜜替代白糖。

  (二)工业

  1949年以前整个傈僳族地区没有工业,只有个别人靠打制铁农具,是在靠近内地的村寨。

  解放以后,特别是近十年,采矿、冶铁以及与人民生活相关的食品工业、纺织工业有较大的发展。以怒江州为例,近几年有很大的发展,1984年完成工业产值2000多万元,提前一年完成“六·五”指标,近几年比1980年又翻一番。

  采矿工业,先后有四千多农民上山采矿,引进行技术人才,农民联营开办冶铁厂,1985年已产铅、锌矿石2万多吨,是1980年的10倍,粗铅1800多吨,是1980年的2.5%倍,产锡70多吨,矿业总产值达1200万元,占工业产值的50%,酱、酸醋、米线、饵丝、面包等食品工业的产值由1980年的150多万元上升到1985年年底达到450万元,比1980年增长了2倍多。最近两年,重工业、轻工业进一步发展,商品经济也得到很大的发展。

  1950年以前,除兰坪县有一些手工业外,边疆县几乎是一张白纸。如今矿产开采、金属冶炼,木竹材采运,电力生产、金属制品、家俱制造,大理石采、加工,以及榨糖、酿酒、饮料等工业生产,已初具规模。目前,傈僳族地区建立了发电、汽车修理、农机、稀有金属、制糖、制盐、造纸、印刷、制药、酿酒、榨油、砖瓦、陶瓷、建筑、食品加工等多种企业,并培养出本民族的一批产业工人。

魏鹏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