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

2011-12-15 16:13: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特别是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在县境内以其独有的歌舞形式赢得众多民族的喜好,它的表演形式、音乐类型、唱腔结构、唱词内容等在全国傈僳族聚居地可谓是独树一帜。

维西县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

维西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

点击浏览下一张

维西傈僳族歌舞——阿尺木刮。

  维西是一个以傈僳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份,傈僳族占54.94%。县内傈僳族人民从自己的远古祖先那里继承了古老的传统文化,内容十分丰富,包括天文、历法、占卜、神话传说、民间文艺等诸多方面。迄今普遍流传的阿尺木刮、瓦器器等民间歌舞,显示出古老的历史遗迹,其艺术风格之独特,形式之完美,实为县外其他傈僳族地方所罕见。特别是傈僳族阿尺木刮歌舞在县境内以其独有的歌舞形式赢得众多民族的喜好,它的表演形式、音乐类型、唱腔结构、唱词内容等在全国傈僳族聚居地可谓是独树一帜。

  “阿迟木刮”是一种群众自娱性舞蹈,流传于以叶枝镇为中心的澜沧江上游地带,其特点是不用乐器,自始自终踏歌起舞,且跳动幅度较大,给人以舒展自如的感受。

  “阿尺木刮”的声音和动作,都明显模仿山羊的声音和动作,以及游牧生活中的一些琐事,集浓厚的原始性和仿古性,独特的生动性和自然性,显著的独立性和多样性为一体,用音乐和舞蹈的形式表达了傈僳族人民热爱、向往自然的质扑情感,讲述了本民族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的发展历程。整个唱曲模拟山羊叫声,悠扬婉转,曲折多变,引发人的遐想。唱词内容丰富博大,从天上唱到地下,从高山唱到河流,从大自然唱到人类社会,从远古洪荒时代唱到现今现实生活。人情世态、悲欢离合应有尽有,可谓傈僳民族的百科全书,对傈僳族文化的船承起到了极其重要的的作用。“阿迟木刮”涉猎傈僳族人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婚丧嫁娶、节日喜庆、欢庆丰收、喜迎宾客等日常活动,都离不开它,从这个角度来讲,傈僳族人民在以“阿尺木刮”为媒介的与大自然的情感交流中,同时实现和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

  “阿尺木刮”主要流传在维西县叶枝、康普和巴迪一带的傈僳族聚居区,故又称“倮当木刮瓦克”或“矣乃扒哇哇器”。舞蹈的来源和形式与傈僳族群众半牧半农,特别是喜爱饲养山羊有关,是傈僳族人民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作为一个重要有较高艺术价值的民族歌舞2006年被文化部载入了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中国民族歌舞集成》之中。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