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雷山苗年

2011-12-20 17:45:00     作者:    来源: 金黔在线  我要评论

关键词: 苗年;苗族银饰;西江千户苗寨;苗族先民;芦笙;苗族服饰;郎德
[提要]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种礼仪。由于有很多外来客人在郎德苗寨过苗年,因此苗胞们特意在寨中芦笙场为客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会。苗年看不够,听不够,我只好把眷念的心留下,把美好的祝福留下,献给郎德和西江,献给在那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伟大苗族文化历史的苗族人民。

  苗年真的很神秘,尤其是它的祭祖和各种礼仪。走进苗年,你就会感觉到四周弥漫着浓浓的苗族千百年来农耕文明发展的气息,这种气息让人心荡神摇,让人欲割难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在那里,它带给你的是心灵的震撼,而不仅仅是心理上的猎奇。我的雷山苗年之旅其实很偶然。在贵阳与几个热爱少数民族文化的摄影人闲聊时,听到“苗年是苗族人民展示苗族服饰、信仰、饮食和歌舞等文化的重要节日”这句话,我就在刹那间定下了雷山苗年之旅。

  一不小心走进了苗家

  苗族人过苗年,就如同汉族人过春节,每年农历十月一日,就是苗年的初一。我是在苗年三十走进雷山苗寨,与一户素不相识的苗家人共同度过苗年的。

  由于到达雷山县城的时间太晚,城里的住宿早已客满,但没想到这个小小的“失误”却成就了我们对苗年的更进一步认识,我们决定食宿都在苗家。

  依山而建的固鲁寨,距县城雷山仅两公里,远望村寨,全村呈梯形布局,户户相连,房房相望,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家家户户吊角楼前都挂满了金黄的玉米、火红的辣椒。于是我们端着照相机冲了进去,一路边看边拍。不知不觉,我们被一阵嘹亮的歌声所吸引,在一户苗族人家门前刚停下脚步,突然,门里走出几个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不由分说把我们拉进屋内,就这样,“一不小心”,我们走进了苗家。

  在歌和酒中度过年三十

  说起苗年,大约在六千多年前,九黎部落的大首领蚩尤在与炎黄二帝大战中,因战败被肢解。族人收其尸骨,用糯米糍粑粘合尸首后,于农历十月以最高礼仪将其安葬。此后每年农历十月都要举行祭祀仪式,每隔十三年要大祭一次(即鼓藏节)。苗族先民从中原五次大迁徙后,一部分人来到贵州雷公山脚下繁衍生息,至今,他们还保留着复杂的祭祀过程和隆重的祭祀礼仪。

  被拉进门前,我们每个人都要先过一道“拦门酒”。苗家人热情好客,认为来到家门前的人都是客人,因此都会热情相邀,必以酒敬待。进入房厅后,一字排开的长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刚坐下,主人便将一双碗筷递到了我们的手中。这时我们得知,这顿饭便是苗家人的年夜饭。此时,手端米酒的苗族女孩又唱起了苗歌。

  苗家人有“无酒歌三日,有酒必有歌”之说,酒用来招待客人自不必说,喝酒当然要唱歌。苗族没有文字,歌曲是他们文化传承的载体,苗歌也就成了苗族历史的见证。一首苗歌往往用一个声韵一押到底,中间不转韵。歌词有的比较固定,例如结婚、丧葬等场面的歌,有的歌词可以随意发挥,比如情歌、酒歌,后者以曲调高亢嘹亮、声调如飞而得名为“飞歌”。我们在听了一曲“木头浪里流,客人喜心头,请到我家来,喝杯迎宾酒”的苗歌后,每人连续喝了好几碗酒。之后,在歌和酒中,我们度过了愉快的苗年之夜。

  祭祀祖先的年初一

  凌晨四五点钟,我夜宿的郎德苗寨从远处传来了阵阵鞭炮声,迷迷糊糊中,又听见楼下传来了杀鸡宰鸭的声音,于是急忙穿上衣服,拿起相机冲下楼去。

  但见厨房里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见我们下来,男主人神色端庄地叮嘱:一不许将水倒出门外,二女客人不许外出串门,三不许吃任何东西,尤其是蔬菜。但希望我们每个人做一件事,到家门口的小桥上多走几个来回。天刚麻麻亮的时候,主人家已经将同年夜饭一样丰盛的菜端了上来,祭祖仪式开始了。在堆有猪头、鸡鸭、鱼肉、酒和糯米饭的桌前,男主人庄严地端着酒用苗语向祖先祭祀,女主人带着孩子们身着盛装,并立两旁,气氛庄严肃穆。大约十点钟后,他们又来到家门口的小桥上,再次进行祭祀,这叫祭桥。祭祀结束后我们才得知,水不能外倒意思是不能让水冲走庄稼和好运;女客人不能外出串门是苗族人大年初一的忌讳;祖先没有享用菜肴,人不能先吃;不吃素菜,意味着这户人家今后生活年年有余(鱼等荤菜);在小桥上走走,意味着这户人家人缘好,客人多。据说世界上最短、最多的桥应该在苗寨,因为苗家人家家户户门口都有一座桥,长不过四五十厘米,桥在这里不是方便交通的,而是苗家人寓意通向幸福之路。客人通过桥走进苗家,意味着将好运和幸福带到苗家。早餐吃完后,主人介绍说,男客人可以到苗寨任意一户人家吃饭、拜年,这叫“吃串串饭”,而且可以不用携带礼物。

  由于有很多外来客人在郎德苗寨过苗年,因此苗胞们特意在寨中芦笙场为客人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歌舞会。这时我们得知,郎德苗寨有“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美誉,早在1988年,它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全国百座特色博物馆”之列。欣赏完歌舞后,再去细细看看寨子。整个苗寨依山傍水而建,寨四周古树参天,一栋栋吊角楼古朴典雅,寨中小巷全以鹅卵石铺砌,寨门口一座风雨桥横卧在一条小河之上,整体环境优美洁净,与大自然显得分外和谐、完美。在这里,佑护苗寨的三件宝“安寨树、芦笙场和家祭桥”我们都有幸看到了。

  告别郎德,我们直奔西江苗寨。这个苗寨据说是中国仅有的、世界无双的千户苗寨,有“苗都”之说,是研究和探寻苗族历史、文化的最好去处。西江苗寨举办的“鼓藏节”,是祭祀祖先神器的大典,其规模、场面之宏大,可以想像而知。我们的汽车经过三个小时的颠簸,从一个大山腰里出来,山下一座层层叠叠、鳞次栉比的苗寨便出现在眼前,这里便是赫赫有名的西江千户苗寨了。

魏鹏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