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水电再交锋:从生态到地质的延伸

2011-11-22 14:16: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怒江水电;深大断裂带;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断裂活动;深断裂;地热异常;取样地点;元古界
[提要] 怒江开发的争议,似乎已经从此前的生态影响交锋进入到大坝地质问题研讨阶段。应该看到,对于怒江开发这样的重大话题,任何交锋都是有益的。

  怒江开发的争议,似乎已经从此前的生态影响交锋进入到大坝地质问题研讨阶段。应该看到,对于怒江开发这样的重大话题,任何交锋都是有益的。

  正在怒江水电开发的地质讨论进行期间,在距离怒江不远的云南盈江和缅甸短期内相继发生了两次地震,再加上日本大地震,这都提升了公众对于地震威胁的关注,也凸显对怒江地质问题进一步深入讨论的必要性。

  “两会”前后的密集交锋

  本轮怒江水电地质探讨的源起还要追溯到今年2月下旬。当时,四位中国地质界的专业学者以联名信方式上书国务院领导,从地质研究的角度发表了对怒江水电开发的意见,一时引起了众多媒体关注。

  这四位均已退休的专家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徐道一、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研究员孙文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朱铭和中国地质大学教授李东旭。在他们所提出的《怒江修筑多个拦江大坝的做法风险太大,不应采纳》的联名信上,四位专家直陈,“怒江处于活动断裂带、地震频发,身处泥石流重灾区,却多暴雨”,“在地震、地质上有特殊的高风险,不应建设大型水电站。”

  正是这封联名信,将怒江水电开发讨论从以往的生态问题延续到了地质问题中。半个月后,关于怒江建设水电站的地震风险另一种地质意见又开始发出声音。

  那是在3月6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举办了一场名为“绿色能源-水库大坝与环境保护论坛——水电开发中的地质和地震问题”(下称“水电论坛”)的论坛。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大坝协会常务理事、水库大坝抗震专家陈厚群针对联名上书的意见回应说,水坝的抗震安全在概念上要区分抗震和抗断的问题,大坝可以抗震,但是抗断是很困难的。

  “因此,我们的大坝一般是不允许建立在活动断层上面的,也就是说大坝可以抗震,但是一般我们不考虑抗断,对于这些活动断层,我们采取的是尽量避让。”陈厚群当时称。

  “如果水电站坝址区通过地震安全性评定工作,通过活动断层的填图,把这些活动断层的位置确定出来,不让我们的水坝坐落在活动断层上,作适当避让活动断层,我想我们的水坝没问题。”同样参会的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徐锡伟则从地质学本身给出一些解释,“当然合理的抗震设防标准,这是首要的条件,而且必须保证施工质量,我想是可以保证这些水坝安全的。”

  3月16日下午,在著名环保组织——“绿家园志愿者”举办的记者沙龙上(下称“绿家园沙龙”),徐道一和孙文鹏作为主讲人,对3月6日论坛上的地质观点又进行了回应。

  “公开讨论关系国计民生重大工程建设的问题,这开了个好头。”孙文鹏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水电学会上的专家们认为,大坝原则上不能建在断裂上,大坝能抗震不能‘抗断’。在这两点上与我们的看法相同,这一点‘是今后彼此求得认识统一的基础’。”

  “除此以外,我们之间的分歧也有不少。”孙文鹏称,“一个根本分歧就是水电大坝安全评价应不应该把‘大环境’排除在外。在怒江上建坝,慎重一点没什么不好”。

  对于孙文鹏的看法,一位曾参与怒江水电勘测的水电专家其后对本报又回应说,出现这样的理解分歧是因为对方可能不了解情况,怒江水电开发并非没有对整体环境的考虑,事实上怒江的地质地震评价除了每个具体的电站都需要评价外,还另外有一个关于《怒江的地区整体地质安全评价报告》,这个报告在开展具体的电站安全评价之前,早已经得到了国家地震局批复。

  该水电专家认为,慎重的确非常必要,因为每一个水电工程都容不得一丝一毫的不慎重,任何有利于加强大坝安全的建议,他们都非常欢迎。

  争议之一:

  如何看待怒江断层

  发源于西藏唐古拉山的怒江,流经西藏、云南,进入缅甸后称为萨尔温江,最后汇入印度洋。在中国境内,这条国际河流全长2018公里,其中下游河段——色邑达至中缅边界全长742千米,天然落差达1578米,可开发装机容量约达2132万千瓦。但与丰富水能相比,处于喜马拉雅板块边缘,这里的地质条件也存在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怒江流经范围内通过了一系列规模很大的区域深断裂。怒江上游流经班公湖—怒江断裂带,下游延伸至缅甸流经龙陵——瑞丽断裂带。1976年,怒江边上就发生了里氏7.3级的龙陵地震。这些断裂带上的活动断层,正是水坝修建需要尽力避开的地方。

  所谓断层,是地下岩层沿一个破裂面或破裂带两侧发生相对位错的现象,地震期间断层两盘块体差异隆升或平移。这个力量简直是无坚不摧,再坚固的大坝在这个力量面前也是不堪一击。地震往往是由断层活动引起的,是断层活动的一种表现,所以地震与断层的关系十分密切。其中,与地震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是在现代构造环境下曾有活动的那些断层,即活动断层。

  由于怒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历史遗留的水文地质资料有限,加上当地复杂的环境加大了地质考察的难度,对于怒江详细的地质情况,学界一直都存在一些讨论。怒江断层究竟如何,“建坝”和“反坝”两方专家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不一致,也就成为怒江地质问题的第一个争议。

  在绿家园沙龙上,孙文鹏认为,“怒江断裂是活动的、切割地壳的大断裂”,这就是怒江断裂,这不是哪个人想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的。怒江断裂是仍在活动的深大断裂带,不是新发现,而是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李四光、黄汲清、张文佑、陈国迏、张伯声等的共识。

  孙文鹏介绍说,上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了全球岩石圈计划,我国著名的构造学家、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原所长马杏垣教授曾组织我国多学科的一流专家对我国地壳岩石圈的构造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综合研究;从重力、航空地磁测量、地震探测等方面再次确认怒江断裂为活动深大断裂。

  而且,孙文鹏和徐道一的研究认为,怒江是滇西南诸大江中河床切割最深的一条大江,它的河谷属于典型的峭壁V形谷,自怒江江面至分水岭高差3000米以上,说明沿怒江深大断裂的相对抬升速度、河床下切速度大于本区的风化剥蚀速度;怒江河床的江面比相邻的澜沧江低100~300米不等,说明怒江断裂比澜沧江断裂活动更强,岩石破碎更厉害,所以河床下切速度更快一些。

  孙文鹏称,第四纪以来怒江地区火山喷发、区域地热异常、温泉沿怒江断裂带呈串珠状分布,以及频繁的地震活动等,所有这些特征都说明怒江深大断裂至今一直处在激烈的活动之中。

  两位专家的研究还认为,怒江断裂、澜沧江断裂、金沙江—红河大断裂是一个更大规模的断裂系,是康藏滇缅印尼超巨型“歹”字形构造体系的一部分,它控制着我国西南、东南亚和近现代7~8级以上大地震的分布。

  然而,长期研究活动断层的徐锡伟则提出了另一项地质考察结论。

  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所谓的怒江断裂带,确实是一条长期活动的深大断裂,在邓起东院士主编的《中国活动构造图》(2007年地震出版社)上,怒江断裂带在云南境内为一条位于怒江西岸的晚更新世至全新世活动断层,但对怒江的野外实际调查工作较少,怒江的空间展布和活动性等不确定性也较高;从目前针对怒江各坝址所作的野外活动断层鉴定和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来看,怒江断裂带并不像东昆仑断裂带那样连续,西藏境内主要表现为多条次级活动断层断续分布,云南境内也鉴定出具有一定的活动性。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蒋博在水电论坛上进一步补充说,怒江不是一个大的边块,也不是块体之间的一级的边界;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它并不存在和汶川地震的发震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那么一种环境。

  “怒江和怒江断裂也不是一回事,怒江本身有上千公里,而怒江断裂实际上是局部的地方,断裂沿江走了几十公里或者上百公里,只是在怒江周边走来走去的,不过因为当年的交通等等条件的限制,难以让外界了解清楚,所以就统称叫它怒江断裂”,蒋博说,“因此,人们往往容易形成误解。认为一讲到怒江断裂就是整个怒江就是一个断层,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争议之二:

  断层是否在活动?

  那么水电建设部门选定的坝址周围是否存在活动断层,用什么方法进行判定,这一点又成为两方专家争议的焦点。

  据记者了解,怒江水电开发大致规划了两库十三级的开发方案,即包括怒江中下游松塔、丙中洛、马吉、鹿马登、福贡、碧江、亚碧罗、泸水、六库、石头寨、赛格、岩桑树和光坡两库十三级梯级电站。

  按照目前的水电开发程序,在水电建设部门初步确定这些梯级电站坝址后,由地震部门按照《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国家标准GB17741-2005)对坝址区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虢顺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已经在云南西部做过一二十个水电站的地震安全评估工作,包括金沙江、怒江、澜沧江这三江的项目都有涉及。

  用他的话说,地震风险在西南水电开发中不可避免,但有大有小,云南的东部地震危险性小,中部、西部比较大。按照虢顺民自己的感受,这三江里恐怕风险性更高的是金沙江,而怒江和澜沧江,它们的地震风险度可能差不多是同等的。

  “我接触有怒江六个水电站的资料,在刚才我说的六个水电站的鉴定工作里,对怒江断层取了33个活动断层的年龄数据,全部是在10万年以前的年代,不属于晚更新世以后的,只有一个在怒江的南边的水电站,有一个年龄数据是9万年以来有活动的断裂数据,其他三十几个数据没有一个是活动的,根据我们断裂活动的标准它不属于活动断层,这是一个认识。” 虢顺民说。

  虢顺民称,他掌握资料的全部电站的大坝都是避开了怒江断裂带,而且在这些断裂带上,没有6级以上的地震历史记载,只有北边马吉水电站周围曾有5级左右的地震,但是马吉水电站完全没落在断裂带上,而在断裂带的附近。

  对于这样的判定结论,孙文鹏提出了质疑,因为33个样品中那一个9万年以来有活动的断裂数据,他认为这是一个证明怒江有地质新改造的证据。

  “既然有一个说明就不能否定怒江是一个断裂,这个大家很明白,有一个,不能少数服从多数,就是新改造运动,是存在的。”孙文鹏在“绿家园志愿者”的会议上明确表示。

  孙文鹏同时提出,这33个样品到底用什么方法做的,其精度和范围是如何的,取样地点又是如何的,不提供这些数据,那33个样品做不了物证。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前述水电专家回应说,这33个采样是针对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断层进行的采样,其中就因为这一个样本的差异,怒江六库水电站以下的抗震裂度设防就比六库以上提高了一度,地震数据测量是由地震部门来承担,具体的数据和方法可以随时提供查阅。

  该专家还对记者补充说,在2000年以后,水电勘测部门花了几年的时间对怒江进行了系统的、全面的勘探,仅对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马吉电站的地质探洞范围就超过了十公里,地下钻探取样的也超过了万米。除了实地勘探外,另外有大量的GPS研究成果相验证,这些数据和方法也都可以随时提供查阅。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