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交通

2011-11-22 13:59:00     作者:    来源: 中国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怒族;溜索;独木舟;攀援;竹篾;弦桥;竹筏;吊桥
[提要] 怒江峡谷危岩耸立,峭壁千仞,江河湍急,汹涌澎湃。过去只有羊肠小道,连骡马通行的驿道亦屈指可数,且通行时间不长,多修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

怒族独木舟

  怒江峡谷危岩耸立,峭壁千仞,江河湍急,汹涌澎湃。过去只有羊肠小道,连骡马通行的驿道亦屈指可数,且通行时间不长,多修建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许多山隘路口只能靠独木桥、独木梯攀援而过,而到大雪封山的隆冬季节就几乎与世隔绝。然而勤劳勇敢并富于智慧的怒族先民,想出种种办法爬山涉水,过江越岭,与大自然抗争。其中以各种渡江的交通工具最具特色。

  怒族渡江的交通工具主要有独木舟、竹筏和溜索。独木舟由一段木头挖成,俗称“猪槽船”,一般只能在较平缓的江面行驶。竹筏由七八根龙竹捆绑而成,其适应性较独木舟稍好,但也只能在江水流量较小,江面较窄的冬季使用,到了夏秋洪水季节就无法行驶了。因此,溜索成了征服怒江天险的最主要的渡江工具。溜索,古称“絚桥”、“悬绳”、“弦桥”和“撞”。在怒族的传说中,这是由一位叫阿茸的怒族少女受到蜘蛛结网的启示而发明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前,怒族地区的溜索几乎全是竹篾溜索。架设时,先用巨弩将细麻绳射到对岸,然后不断加粗麻绳,两岸之人共同努力,最后将蔑索拉到对岸,两边收紧在大树或巨木桩上而成。过溜的工具是溜梆和麻带。溜梆用紫柚木等硬木挖成,形成带柄的半边茶杯,上有眼孔,将麻带穿过溜梆的眼孔,再拴到过溜人身上,分别在腿部、腰部和脖子上套一道,拴定后用溜梆卡住溜索顺势滑下,过到中间后再调过头来,攀绳而上,以到达对岸。溜索分为平溜和陡溜两种。平溜只有一根,中间下垂,攀援较为吃力;陡溜有两根,一来一往,有一定的坡度,攀援较为省力。由于雨淋日晒,竹篾溜索易朽,需要一年一换,安全性较差,过去时常有过溜者坠江身亡的惨剧发生。

  1949年以后,沿怒江两岸先后修建了300多公里的公路,通了汽车。江面上修建了一座钢筋水泥公路桥和五座公路吊桥,30多座人马吊桥,还修建了数百公里的人马驿道。在一些不便架桥的江面上,钢丝溜索和铁滑轮已经全部取代了竹篾溜索和木溜梆。以人背为主要运输形式的交通落后状况已大为改观。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