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团走近彝族 见证两代毕摩的梦想接力

2011-10-09 10:13:00     作者: 王磊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彝族 毕摩 党旗漫卷中国红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宁蒗县
[提要] 10月2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到达宁蒗县新营盘上村,来到一个被当地人成为“阿余家”的毕摩家庭采访。10年前,这家的老毕摩阿余洋架给领队施晓亮讲了一个故事,从古至今;10年后,已是小凉山著名毕摩阿余双体,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梦想:完成爷爷阿余洋架未竟的事业,办一个毕摩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承彝族的这种民族文化。

  大众网-联通3G宁蒗10月2日讯(特派记者 王磊)10月2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采访团到达宁蒗县新营盘上村,来到一个被当地人成为“阿余家”的毕摩家庭采访。10年前,这家的老毕摩阿余洋架给领队施晓亮讲了一个故事,从古至今;10年后,已是小凉山著名毕摩阿余双体,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梦想:完成爷爷阿余洋架未竟的事业,办一个毕摩学校,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传承彝族的这种民族文化。而缺少资金的支持让他不得不选择先发财后圆梦,他在村里第一个贷款种起了投资和回报都非常高的珍贵药材,他要为理想赌一把,他相信自己能赌得赢。

十年前,阿余家的全家福。这个毕摩家庭在小凉山颇受敬重。

十年前老毕摩阿余洋架和小毕摩阿余双体。爷孙俩都是小凉山著名的毕摩。

爷爷向孙子传授毕摩的知识。

彝族祖孙毕摩。

十年前拍的照片,老毕摩头上长长的缠头巾。

十年前的阿余双体。那时刚过20岁的他,比同龄人多了一份稳重和成熟。

    毕摩:彝族德高望重的智者

    十年前,老毕摩阿余洋架对来访的施晓亮说过,在小凉山这一带的彝族分为白沙、黑沙两种人,白沙把毕摩和东巴一代代传承了下来。在彝族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做毕摩,只有“阿余”等少数几家才有资格做,世代相传的毕摩,在彝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在以前土司掌权的时代,阿余洋架这样德高望重的老毕摩坐在屋子里,就没有人敢坐在他的上席,他在做毕摩法事仪式时,即使土司来了,他也可以不用起身。

    在彝族族群里,毕摩是最具有文化的、德高望重的长老,他掌握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文化、习俗,大到一个社群、族群的祭祀,小到一个家庭的占卜,都要恭请毕摩;日常生活中包括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盖房子、驱鬼治病等诸事,也都要恭请毕摩来解决。毕摩地位的高低并不是论资排辈,不是世袭,而是凭借学问和家传,能够成为毕摩的头头,就是大毕摩。“阿余家”的阿余洋架在成为彝族的大毕摩的时候,才20多岁,据他的弟弟说,能成为大毕摩并不仅仅是一个名分,而是在一点一滴,每一家一家的给别人做法事,这么多的彝族的百姓都中口称赞的时候,这个人的威望才慢慢慢慢的树立起来。

马震

editor

更多

更多新闻


相关阅读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