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济南经济广播:刘三姐故乡成歌王之乡

2011-12-03 14:33: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其实这种歌曲在刘三姐的故乡就算是一般比较大众化的,而真正的生活中,他们的唱歌的人有很多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我昨天也略微说到了一种,这个地方有一种歌王现象。
  主持人:你好晓亮。
  施晓亮:主持人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施晓亮。
  主持人:晓亮现在是在什么位置?
  施晓亮:现在依然是在刘三姐的故里、歌仙的家乡广西宜州和大家直播连线。直播完了以后再进行我的下一步的行程。
  主持人:这两天大家都特别关注你在歌仙刘三姐的故乡给我们带来的这些精彩的内容,昨天大家听到了那些歌仙们给我们唱的歌,如痴如醉,很多朋友们给我们在微博上留言,说这么好听的歌,和我们听到的在电视上的那些所谓的民歌是完全不一样的。是一种最直接的感动
  施晓亮:其实这些歌应该说并不是水平最高的,是随便的一个当地的旅游景点,是在刘三姐的姥姥家,在下枧河,在下枧河河畔,我九年前来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景点,恢复了一些刘三姐文化的旅游景区。当游船从下枧河旁边到了码头的时候,就会有一些,他们当地的女孩子都称为三姐,小伙子都称为牛哥,他们就会走到码头上来唱山歌,要敬酒,你要进山寨的时候也要喝拦门酒,然后还有一些穿着刘三姐服装、阿牛哥的服装的,还有莫老爷的服装的人和游客拍照一块,这样的也是一些团队旅游,跟团的这些游客他们仓促的行程中走马观花,也算是一种旅游的形式,有一点点民族文化的元素,这样比自个儿干走、干看景要稍微好一点。应该来讲听到的这些歌声,并不是水平多么多么的高,就是当地的村民,就是下枧河那个地方现在叫刘三姐乡了,这边的都是村民,他们有点唱歌基础的,稍加学习和训练,因为本来他们千百年来这个民族就这样唱歌,流传下来的这些歌,就展示给游客和朋友们听,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其实这种歌曲在刘三姐的故乡就算是一般比较大众化的,而真正的生活中,他们的唱歌的人有很多的水平是比较高的。我昨天也略微说到了一种,这个地方有一种歌王现象。因为壮族是中国的第二大民族,2800多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是遍布在广西全境内,不能说哪个地方的壮族就最有代表性,整个广西境内只要有壮族的地方就有歌声。到了宜州,因为这里是刘三姐的故乡,这里的内心深处可能有一种自豪感,我是刘三姐后人的,我就应该会唱歌。所以说歌声在这个来讲应该是最普遍的,就像吃饭、喝水一样普遍的,每天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个什么内容。你无论到哪个公共场所,他们把赶集叫赶圩。圩本来是一个集贸市场,结果成为歌圩。他们任何一个广场中,包括我现在楼下,能够传来隐隐约约的歌声。因为我在的这个宜州宾馆离一个小广场不太远。在大榕树下,闲人也比较多,可能他们这边人的生活观念不那么紧张的去辛苦的去工作,能休闲就休闲。这也不是礼拜天、什么节假日的就有很多的人在广场上对歌。所以说他们民间唱歌是有非常雄厚群众基础的。这边也诞生了很多的歌王,歌王就是少数民族山歌文化中的一个极致的体现,就像我们有一些乒乓球之乡,有排球之乡之类的。这样就会诞生出这么多歌王,这个歌王是正规比赛得来的,有县级的、市级的、自治区级的。自治区级就算水平比较高的,他这个歌王并不是像中央电视台的青歌赛一样,比赛你的音量、音色,多么优美,你的唱法多么的学院学术派,并不是这个。而是比赛你的民间的智慧,以及你的应变能力,就像电影刘三姐唱的歌,就是和莫怀仁他们几个用歌声提出一些刁钻的问题来,对象就立刻需要在几秒钟之内就现场编词,实际上就是一些打油诗,用歌声来唱出来,这样就会是一种智慧的象征,像大学生辩论会一样,只是用歌声的形式来歌出来。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比如说九年前我来到这个地方,正好是看到民间组织的一个计划生育山歌大赛,当地的政府的工作都用民间的这种山歌比赛的形式来寓教于乐、甚至于政、于歌。我当时记了一首歌词,挺好的。我亲耳听过一位广西自治区级的歌王现场编唱的一首山歌。九年前在推广什么呢?计划生育的结扎,就是男士的结扎,对很多少数民族的丈夫来讲还是不太接受的,觉得要动刀,那么他就唱了一首很长的歌,当时我记下来一段,他说计划生育好处多,放环结扎都科学,好像汽车换油管,照样欢乐照爬坡。他就把结扎比喻成换了一根油管,跟汽车的动力没什么关系,你看最后一句,照样欢乐照爬坡。就非常隐喻的一种方式,他一唱完之后,全笑了。因为他用的当地的贵柳方言来唱的,我当时还没听懂,我就问周围笑的人,我说他唱的啥,你们就笑。然后那些人就笑着跟我讲,说他们唱的什么什么。特别有意思。这是我九年前听到的。你包括什么丰收、家里红白喜事,你任何一个话题都能现场编唱。这种是即性的,在几秒钟内,真的是一点都不夸张,在几秒钟内张口就来,所以说你不能苛求他像我们正常唱的这些流行的这些歌的歌词多么严谨,他是比较口语化的,但是也是很智慧的,应变能力和平常各方面的学识,他需要是一个杂家,所以说每一个歌手其实都是一个乡村诗人甚至是一个哲学家,因为唱出来有很多的哲理,像我们电台上的脱口秀,至少都是这样的,是很全面的人。
  昨天我们想在刘三姐的家乡,美丽的山水之间拍一段真正民间高人他们的演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就今天早上给你们发回去两段歌,一段是他们谈情说爱的,歌声很多是男女传情达意这些。
  主持人:现在这一段歌曲是他们谈情说爱的一首歌吗?
  施晓亮:对,他说对面看过来是不高不矮人才好,最后一句我也没听懂,是即兴编的。他说想妹多想妹多。这个就挺有意思,他说哥哥想妹多想妹多,想妹一夜睡不着,这种方言,有点押韵了。说是窗上有个窟窿眼,大概是这样,说是我通过这个窟窿眼一直看到月亮落。就是他想妹妹想的一夜都没睡着。就现场编的这个词就非常有意思。比如说你歌这个山歌,你能不能为我们现场编唱一首,我就大概用两分钟介绍了一下,我说我们已经出来一百五六十天了,自己开着车转遍祖国的大好河山,采访五十六个民族,现在走到第四十九个民族,你们这个壮族了,我们怎么怎么样,你能不能用这个唱一段,他就这样即兴唱了一首。即兴编词的。
  主持人:词您还能记住吗?
  施晓亮:这个大家基本上能听懂,干部带头群众跟,饮用水源不忘本,首首山歌谢党恩。这个唱的比较主旋律了,有党英明来领导,小康生活乐逍遥,不信你到宜州看,栋栋楼房比山高。
  主持人:在夸自己的家乡。
  施晓亮:这个就比较有意思了。这个唱的比较有点哲理了,他说先有树木才有果,先有股本才有和??有党指引光明路,才有小康指引新生活。就是这些歌可能我们听着比较主旋律,但是这是壮乡人民发自内心的声音,他这边对政府、对共产党还是非常有感情的。你要是真正的政府去做宣讲、做报告,大概老百姓就听着比较难入耳了。但是用这个民间的歌王来唱。
  主持人:他们都是现场即兴编的这些歌词?
  施晓亮:现场即兴编的,可能最后一段你要随便能拉到最后,我昨天专门问了最后一段,他最后一段唱的是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唇齿相依心相印,树木雨露阳光美,共同生活享太平。欣闻建党九十载,五十六个民族心花开,豪情喜迎采访团,三姐故乡乐开怀。我们给他讲了之后,他就现场编的这些,就立刻开始唱了。
  主持人:这个男声是宜州的歌王吗?
  施晓亮:两个全都是歌王,一个男、一个女。
  主持人:两个都是歌王,能够跟歌王直接的对面,而且能够现场听到他们的声音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施晓亮:这些都有全部的视频,过一段时间就能传到网络上。歌王现象是非常奇怪的,现在整个广西的歌王在宜州就占了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他们大概有20多个歌王,但是这些歌王昨天下午只剩下这两个,因为其他各个地方,包括南宁、广西壮族自治区还有周围一些县份,他们一有欢乐的集会,就会请这些歌王去,他们在现场是非常调动情绪的。昨天他们有十几个歌王到了他们相邻的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这个苗族和壮族其实现在生活中说话已经基本上相通了,都说这种桂柳方言,都能听懂,融水正在昨天举办一个非常大型的民族活动,当地叫斗马,不知道有什么大的节庆活动,斗马当地非常注重的一个大型民族活动,不光上斗马,在斗马的现场就会有各种的民间娱乐形式,包括对歌,当地融水县就没有这么高水平的。就会从宜州请他们去,融水是柳州地区的,请他们去就在现场调节气氛,很多歌王就去了。还有几个歌王到了南宁,可能自治区里有什么活动,就剩下这两个歌王了,这两个歌王其中这个男的还是市里统战部的副部长,我就开玩笑给他讲,你很厉害,你当政府的官员,他是暂时的,早晚得退下,有大部分官员退下来就人走茶凉了,没有那么多拍马屁的了,而你这个歌王是永久的,像老中医一样,越老越之前,不得了。他当时听了我这话也很受用,而这个女歌王,是一个相对比较年轻的,应该说是这个男歌王的学生,他们不光是自己获奖,而且获了奖之后用在山歌界的影响力带了很多的学生。十年前我采访的一个当时最有名的歌王,叫韦善光,当时他是采调歌王,宜州山歌和采调是分不开的,他在一生中非常坎坷,遭遇了很多不公正的待遇,当年我来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他从文化馆退休了,已经六十岁了,他自费组建了一支20多人的采调民间艺术团,结果最穷困潦倒的时候,20多个人剩下最后一个人,现在又从一个人发展到四五十个人。他现在在干吗,快七十的人,现在被张艺谋特聘去,就在桂林的印象刘三姐,他是最主力的,教所有的队员唱刘三姐的山歌,因为印象刘三姐,主要就是刘三姐的山歌。而那些桂林当地的那些村民的唱山歌的水平肯定没有刘三姐歌仙故里的人唱的好。他带了三四十个他的艺术团的成员就在这边成为他的一个主力,教其他的队员,几百名队员在唱山歌。张艺谋对他的评价非常非常的高,他在晚年为什么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就是因为民族文化是有价值的。我觉得尽管我现在来到宜州,没有再见到九年前这个老朋友,但是我闻听他九年以后在张艺谋旗下发挥预热,找准了自己的价值的体现点,我真是由衷的替他高兴,非常非常的好。
  主持人:我们也期待着听到一些精彩的音乐,如果大家能关注这位民族文化的传承人的话,也可以登录到大众网来看一下,晓亮的精彩的视频和文字,好了,今天我们就只能说到这了,晓亮,明天见。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