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哲莹:赫哲族,一个猎鱼为生的淳朴民族

2011-07-06 16:26:00     作者: 施哲莹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党旗漫卷中国红 赫哲族 淳朴
[提要] 昨晚到达全国赫哲族聚居地之一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虽不说风景多诱人,可空气却足够清新,到处弥漫着松木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人家的庭院角上整齐排起齐肩的松木杂木堆,说是晾一夏以备十月份以后的冬天用来烧火炕,是老一辈儿就传下来的。

做鱼皮衣用的鱼皮。

赫哲族人计数日子的工具。

这位手工制作赫哲族传统渔猎工具的老伯伯,正在申报省级非遗传承人。

    大众网同江7月5日讯 (特约小记者 施哲莹) 昨晚到达全国赫哲族聚居地之一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虽不说风景多诱人,可空气却足够清新,到处弥漫着松木的味道和泥土的气息,人家的庭院角上整齐排起齐肩的松木杂木堆,说是晾一夏以备十月份以后的冬天用来烧火炕,是老一辈儿就传下来的。
  当晚就吃了一顿新鲜的炖鱼和豆腐,也许是奔波一天真的饿了,就只记得吃的都特别香。吴伯帮忙找了家旅店,家味儿很足。床就是大炕,很宽敞,上面有老板娘细心铺上的一层海绵样的床垫,房间干净简洁,很舒服的睡了一晚上。
  天明了,淅淅沥沥地开始滴答着些雨点,时大时小,天气还是有些凉的。我们步行着打算邀上家就在不远的吴伯伯一同去吃早饭,却找不到吴伯伯本人了,于是一行人自己走到邻近的饭店吃了顿营养丰富的早餐,是老板推荐的鱼汤面,很鲜且不夹杂一点儿腥味。刚吃完,吴伯就联系我们了,原来他是骑摩托到江边钓鱼去了,他说自己几乎每天都这样,而当我们问到几点就去的,他却一副淡然样子轻飘出一句两点半到三点吧。已经成一种习惯并且乐在其中了——风雨无阻。从昨晚抵达赫哲族到现在接触到的人和事,确实,赫哲人们和鱼的情节如此密不可分。
  我们有幸接触到赫哲老艺人孙玉林伯伯,他是从2000年就开始做鱼皮衣了,在2005年申请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听他给我们讲做一套鱼皮衣就要用十多斤的大马哈鱼七八十条,而每年大马哈鱼群又只是在9月中旬的时候出现一次,因此格外珍贵,价格也不菲,一套鱼皮衣要上万元,现在作为一种工艺品也是受到很多游客的青睐。而在以前由于没有布料所以人们就用打来的大鱼剥下皮来做衣服(不过这里我很是疑问,冬天穿鱼皮衣没布的话那鱼皮衣里面要套些什么的好啊)。鱼皮一直以来给我的感觉都是软软的柔柔的,一戳就破,以至孙伯给我们展示鱼皮衣的时候摸它都不敢用力,可孙伯告诉我们,大马哈鱼皮真正的拉力是牛皮拉力的七倍左右,很有韧性。以前人们冬天穿的鱼皮鞋很单薄,冬天穿着显然是冷,于是就把里面塞上些打成棉花样的靰鞡草,一双鞋穿上四五冬一点问题都没有。而做衣服余下的边角料就可以很创造性地做些小饰品,或专门用料做成一幅幅精致鱼皮画。

魏鹏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