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部落"土族:旅游经济支撑下的文化记忆恢复

2011-08-03 15:22:00     作者: 施晓亮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党旗漫卷中国红 走进56个民族家庭 彩虹部落 土族
[提要] 走过相对集中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伊斯兰文化生态圈”,7月29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风”活动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拜访此行第12个民族,被称为“彩虹部落”的土族。

土族进门三杯酒。

采访团与土族“阿姑”合影,左起:刘国栋、施哲莹、施晓亮。

土族上炕三杯酒。

小记者在采访土族阿姑。戴眼镜的阿姑名叫乔领兄,26岁,大学毕业后还未找到工作,就先到“彩虹部落”跟董思明展示土族婚礼。她说她现在喜欢这份工作了。

大众网特约小记者施哲莹与土族阿姑们。

采访团与土族朋友合影告别。

    大众网-联通3G青海7月29日报道特约记者 施晓亮)走过相对集中的回族、东乡族、保安族、撒拉族的“伊斯兰文化生态圈”,7月29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风”活动采访团记者一行来到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县,拜访此行第12个民族,被称为“彩虹部落”的土族。
    9年前的2002年7月,记者第一次“走进56个民族家庭”的采访地点,是互助县威远镇的小庄村。上世纪90年代初,互助县开始确立打“民族牌”,小庄以其区位优势成为互助县首批重点扶持的民俗旅游试点。9年过去了,记者看到,互助县“土族风情专项旅游”凭借靠近青海省首府西宁市的良好区位优势早已成为青海省的旅游品牌,而土族传统文化也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支撑下得到了“文化记忆的恢复和保护”。

  一、我们是吐谷浑的后代,我们自称“蒙古勒”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土族是个很陌生的民族,很多人甚至会把土族与湖北的土家族混淆。
   “对于土族的族源,民间和专家学者各有说辞,一是蒙古说,一是吐谷浑说,”9年前陪同我采访的互助县民族语文办公室主任乔志良用严谨的语言为我们介绍土族的族源:“《互助土族自治县概况》中是这么定义的:土族以古代鲜卑人为源、以后来蒙元时期融入的蒙古人为重要的补充,吸收了汉、藏民族的成分及其文化因素,明代后期逐步形成为一个新的人的共同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政府的民族识别,把这个新的人的共同体称为土族。”
    乔志良说,土族都自认为是古代鲜卑吐谷浑的后代,与蒙古族有着密切的联系,土族的自称是“蒙古勒”,这与蒙古族的自称完全一致。“土族”是外族对他们的称谓。“没办法,我们的声音太弱了,‘蒙古勒’的民族自称丢弃了。”

马震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