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维吾尔族:吐尔逊·司马义家的木卡姆博物馆

2011-08-12 17:11:00     作者: 刘国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维吾尔族 吐尔逊·司马义 木卡姆 吐鲁番 博物馆
[提要] 葡萄熟了,哈密瓜也正飘香,8月的吐鲁番,热情一如火焰山下的流火,葡萄沟、坎儿井到处都是如织的游人。在距离吐鲁番市区一百多公里的鄯善县城再往西45公里,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吐鲁番木卡姆艺术的发源地鲁克沁镇,而在鲁克沁镇上,就有一个叫做木卡姆村的小村落,村子里居民不多,却几乎人人都会演唱木卡姆。

吐尔逊·司马义老人弹拨起百年前木卡姆艺人留下的乐器,这是老人口中的“宝贝”。

吐尔逊·司马义老人在教孩子弹唱吐鲁番十二木卡姆。

吐尔逊·司马义老人站在自己的木卡姆博物馆,仰望木卡姆前辈艺人的影像。

兴致所至,吐尔逊·司马义老人邀请老伴一起演唱起木卡姆,可谓是琴瑟和谐了。

演奏吐鲁番十二木卡姆中的吐尔逊·司马义老人。

  大众网-联通3G鄯善8月6日报道特派记者 刘国栋)葡萄熟了,哈密瓜也正飘香,8月的吐鲁番,热情一如火焰山下的流火,葡萄沟、坎儿井到处都是如织的游人。在距离吐鲁番市区一百多公里的鄯善县城再往西45公里,便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吐鲁番木卡姆艺术的发源地鲁克沁镇,而在鲁克沁镇上,就有一个叫做木卡姆村的小村落,村子里居民不多,却几乎人人都会演唱木卡姆。冒着45度的高温,“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风”活动采访团一行便走进这座歌声中的村庄,去聆听那里传唱千年苍凉古朴的木卡姆。
  “这个东西是我的宝贝,多少钱都不卖”
  “木卡姆,维吾尔语的意思是大曲、乐章,它是流传在新疆民间的大型套曲,由170多首歌曲乐曲和70多首器乐间奏曲构成,是一部巨大的音乐史诗、是维吾尔民族的一朵艺术奇葩。整个新疆的木卡姆艺术有多种地方类别:最着名的有北疆的吐鲁番木卡姆,东疆的哈密木卡姆以及南疆的刀郎木卡姆。”陪同采访的鲁克沁镇党委副书记王挺向记者介绍,因为在鲁克沁这样的文化重镇工作,王挺这个三十来岁的汉族干部对于民族文化也知之甚详了,“吐鲁番木卡姆指的就是鲁克沁木卡姆,它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至高昌乐以远时期。鲁克沁木卡姆具有浓郁鲜明的地域特色,在乐律、乐调、结构形式等方面与新疆其它地方的木卡姆都有不少差异。”
  在吐鲁番,要想听木卡姆一定要到鲁克沁;在鲁克沁要想听木卡姆一定要到木卡姆村;而在木卡姆村要想听木卡姆,就一定要到吐尔逊·司马义家。作为鲁克沁镇木卡姆的第七代艺术家代表人物,吐尔逊·司马义是吐鲁番木卡姆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中唯一在世的了。
  在王挺的引导下,我们在村上寻到了吐尔逊·司马义老人的家。今年60岁的吐尔逊·司马义老人远远的就站在门口迎接我们,面带微笑伸出手来相握时,老人的手似乎软若无骨,又怎能想象出,这样的手能弹奏出那么苍远的旋律……
  屋里的桌子上已经摆满了晶莹的葡萄和诱人的哈密瓜,不过没等记者品尝,只会说几句简单汉语的吐尔逊·司马义老人就急急拉着记者的手,直奔旁边的一间小屋而去。
  跟着老人抬腿迈进去,突然灯打开了,这间十平米左右的屋子三面墙上赫然挂满了几十张各个时代的木卡姆传人的照片,西边则全是橱柜,里面全是老人的奖牌和奖杯,以及木卡姆的乐器、曲谱。这里就是吐尔逊·司马义老人自己的木卡姆家庭博物馆了。
  “这些东西花了6年的时间、三万多元才收集起来。”吐尔逊·司马义通过旁边的翻译跟记者说,他的馆里收藏了20多种木卡姆乐器,近百幅木卡姆老艺人肖像及木卡姆成就照片,80多件有关木卡姆的音像制品和书籍。
  说着老人打开了西边一个橱柜,里面摆放着几把木卡姆乐器,看上去有的乐器外表的油漆都已经有些剥落,记者仔细一看上面放着的纸签上,竟然标注着“1876年制(距今近124年)”。
  老人给记者介绍说,这些都是以前著名的木卡姆艺人使用过的乐器,有着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前段时间刚有北京的一所博物馆来人想花数万元的高价把这些乐器收购走,老人连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这些都是我的宝贝,给我多少钱都不卖!”
  说着,老人从柜里小心翼翼的取出一把来轻轻弹拨,这上百年的乐器发出的音色,竟然依旧那么锵锵有力。从老人凝望的眼里,这些古老的乐器已经有了生命,它们便承载着木卡姆千年不衰的命运。
  “万岁,木卡姆”
  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一部巨大的音乐史诗。在维吾尔族祖先从事渔猎、畜牧生活时期就产生了在旷野、山间、草地即兴抒发感情的歌曲,这种歌曲叫作“博雅婉”(旷野之意),后来经不断融和、衍变,到公元12世纪,发展形成了“博雅婉”组曲,这就是“木卡姆”的雏形。
  16世纪,一个伟大的维吾尔族女性阿曼尼萨(公元1533-1567年)的出现,使“木卡姆”正式纳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1547年,酷爱音乐和诗歌的阿曼尼莎,成为以新疆莎车为国都的叶尔羌汗国的王后。她召集大量乐师和木卡姆演唱家,大规模整理“木卡姆”,使之系统化和规范化,并改掉了原“木卡姆”歌词中难懂的外来语词汇、古维吾尔语词汇和陈旧的宫廷诗词,同时还创作了“依西莱提安库孜”这一新木卡姆。从而整理出结构完整、体系严密、朗朗上口、易于理解的全新“木卡姆”。
  19世纪,这套“木卡姆”被逐步精缩为十二部套曲,每部套曲约演奏两个小时。这被浓缩后的“木卡姆”,定名为“十二木卡姆”。十二木卡姆就是十二套大曲,这十二套大曲分别是:拉克、且比亚特、木夏吾莱克、恰尔尕、潘吉尕、乌孜哈勒、艾且、乌夏克、巴雅提、纳瓦、斯尕、依拉克等木卡姆。
  ……
  我在离别的火里煎熬
  难道你就不知道
  每口气我并未白吐
  那是我心灵的哀号
  ……
  情人的爱镌刻在我心上
  留下永久的花的芬芳
  我无法摆脱爱的痛苦
  只好用歌声来倾诉衷肠
  ……
  这是翻译过来的诗一样优美的木卡姆的声音,老人逡巡在自己这座小小的博物馆里,就像是在自己王国的国王,他用的是另一种遥远的语言为记者讲述着木卡姆更为遥远的历史。时而弹唱,老人那苍凉而悠缓的诉说让人有欲哭的感动和痛。
  “木卡姆完整的演唱起来,一天一夜都唱不完。”老人说,12岁就跟随师傅学习木卡姆的他,现在已经能够从头到尾的演唱所有的十二木卡姆。在博物馆一边的书架,就放着一本根据老人演唱整理出的《吐鲁番十二木卡姆》的全集,那一页页的语言,数千行优美的诗句,不得不赞叹老人竟有如此惊人的记忆力。
  “现在能够完整演唱木卡姆的老人已经不多了,可能去世一位老人,就会使一段木卡姆从此消亡。所以近些年来,我们把老人们传唱的木卡姆相续录音录像,整理成书籍以为传世。”王挺介绍说。
  也正是人们认识到了木卡姆的境况,现在这种新疆维吾尔族特有的文化遗产正越来越被重视。
  从1980年起,木卡姆便再一次迎来了春天,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木卡姆研究室、新疆木卡姆艺术团相继成立,同时《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等一系列书籍和光盘出版。1996年,新疆艺术学院成立了木卡姆表演艺术本科班,2008年起又招收重视木卡姆史论研究的本科班……
  2000年,以表演鲁克沁木卡姆而闻名的吐尔逊·司马义等四位民间木卡姆大师,应邀赴英国皇家剧院演出,独特的乐器,流畅的音乐,精湛的演技,受到伊丽沙白女王的高度好评,“结束以后,现场就有观众站了起来,并高呼‘万岁,木卡姆’。”老人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依然如身临其境。
  2004年,中国政府将维吾尔族木卡姆作为唯一的项目,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进入人类口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名录中。新疆的维吾尔木卡姆艺术在2005年11月25日正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人类囗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同时被国家列入了“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克沁镇投资了200多万元,建起来全区第一个吐鲁番木卡姆传承中心,村里建立了好几个木卡姆艺术团,还组织老艺人向有潜力的新人授艺,开办了木卡姆小学,挑选了许多十岁以下儿童系统地学习木卡姆。
  “现在光吐尔逊·司马义老师就有七八十个徒弟了,每周还要到县上乡里免费授课,木卡姆后继有人,就像吐鲁番的葡萄一样,一直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王挺说。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