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行程:采访中国“第56朵花”——基诺族

2011-10-26 13:09: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基诺族
[提要] 说到基诺山乡,那就说到我们非常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它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的最后不是最后产生的,而是最后的认定的,它是在1975还是1976年,由民族识别认定族称叫基诺族,成为中国第五十六个民族。

    大众网西双版纳10月25日讯 1979年6月,我国云南地区的基诺族被正式确认为单一的少数民族,这是我国最后一个确立下来的少数民族。2011年10月25日,“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进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活动采访访团记者走进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基诺山,见证10年间基诺族的历史变迁。

  基诺族自称“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尊敬舅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全国的基诺族人数不足3万。

  基诺山地理位置优越,四周到处是莽莽的森林,走进基诺山就走进了热带风景区。山寨茶树葱郁,是闻名遐迩的普洱茶的发源地。

    作为合作媒体之一的济南经济广播电台,除了全程报道采风活动详情之外,也会每天固定连线采访活动参与者之一大众网特约记者施晓亮。

 

    施晓亮:你好,我是施晓亮。在基诺山乡向听众朋友们问好。说到基诺山乡,那就说到我们非常特殊的一个少数民族,基诺族,它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少数民族,所谓的最后不是最后产生的,而是最后的认定的,它是在1975还是1976年,由民族识别认定族称叫基诺族,成为中国第五十六个民族。所以说我来到基诺山,今天上午刚刚过来,陪同我们来的西双版纳州所在地景洪市市委宣传部外宣办的张老师,他本身就是基诺族,从基诺山乡走出去的,那么一位土生土长的基诺娃娃。现在我所在的是基诺乡的文化站,基诺族大家非常陌生,不太熟悉,其实这个民族也像云南其他的二十八个少数民族一样,他们是纯朴、热情、善良,热情好客,能歌善舞,而且他们的歌声特别有意思。刚才一个上午,原来老文化站长叫资切,十年前来采访的时候也见过他,他2005年退休以后,就作为老年协会的会长,继续在发挥余热,带领一二百个老年协会的会员,主要是一些老大妈,从四五十岁到七八十岁的,他们每天在这边,在基诺山乡唱歌、跳舞,来歌唱自己幸福美好的生活。那么刚刚他们唱了一首歌,特别有意思,我想节目开始的时候,先让他们来歌一首,基诺族的儿歌,为什么要唱这首儿歌呢?因为资切老站长的告诉我,基诺族是有语言没有文字,他们所有教育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老人对年轻人对孩子的教育都是用歌声来贯穿的,先唱这么两段,因为比较长,就相当于我们的弟子规、三字经这样的,就用歌声唱出来,非常好听。唱出来的以后我在给大家略做解释。好了,请听。
    (基诺族群众唱歌)
    施晓亮:好,因为这个歌就比较长,这是其中的第一段,他们还会一直这样唱下去,有很多很多段,我理解就类似于我们的弟子规。他们唱的是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第一段是说老鹰出来了,小鸡就要躲进去了,有人偷了你家的鸡,你也不要说,然后就吃完饭之后去偷肉的那家问他,你今天做的菜好吃吗,如果你今天的菜好吃的话,就不跟第二家说,非常幽默,很有意思。可能就教给孩子,除了跟人交往,因为孩子长大之后要和社会各方面交往,怎么处理矛盾,是有艺术,这种沟通是有讲究的。再往下唱的第二段就更有意思了,原来的时候基诺山乡里的人生孩子比较多,多了以后家里比较穷,难免出来小偷小摸的情况,然后歌中就唱到,如果你想吃鸡了就到山上去下套子,如果你想吃猪肉了,就到山上去下个什么什么套子,就是去到山上通过自己的勤奋劳动,解决自己的吃饭、嘴馋的问题,而不要去偷偷摸摸。这是基诺人用他们的幽默和智慧,用他们的类似于三字经、弟子规这样的歌曲来一代一代的教育年轻人、小孩,让他们健康成长,然后是堂堂正正的做人,然后教会他们一些社会生活的一些技巧和一些智慧。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上午的时候,我们进来是要录一个歌,这是一个小插曲,正式录的那个歌,是由老文化站长,是我身边的这个资切,我刚才为什么提到沙车呢,沙车是我十年前采访过的对象,是老文化站长,他退休以后就由资切原来的副站长资切来接他的班,资切退休以后,就由沙车的儿子又接资切的班,现在资切也是像老老站长沙车一样,就作为我们基诺族、基诺山乡的文化名人,然后把一生中积累的宝贵的文化财富,通过文化站、老年协会,通过这些热心于本民族文化的大妈、大嫂、大姐,甚至爷爷奶奶他们向年轻人一辈一辈的传承下去,我觉得非常好。现在我再让他们唱一首,刚才录的这个唱翻译过来,因为他们是用本民族语言基诺语唱的,虽然母语是最好听的,翻译成汉语就大打折扣,但是还是解释一下汉语,他的汉语歌曲的意思叫,大概是基诺人民永远跟党走,这个歌就比较主旋律了,比较切合于我们这个栏目,唱个山歌给党听,我们唯独能听出来的汉语的发音就是共产党,里面总有一些共产党。那么这个资切站长告诉我,这是他用传统的基诺族的歌曲,用当地三个寨子的三种风格的传统民歌,然后把它组合起来,其实这也是一个传统的歌曲,只是它填入了新的词,老传统的馅包了一个现代的皮,那也就是现代它填词,但是这个词它唱出来呢,也是用基诺母语来唱的。好,就让他们唱一首《基诺人民永远跟党走》。
    主持人:好的。
    (基诺族演唱)
    施晓亮:好,这个歌曲因为也是比较长,我就让大家体会一些皮毛。现在我们的摄像继续在这个文化站拍摄这些歌曲,完整的欣赏歌曲,请登陆大众网,登陆我们大众网的专题“走进56个民族家庭”有视频部分,然后来欣赏完整的歌曲。他们在拍的时候,我就走出室外,继续跟大家进行直播连线。
    基诺族其实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这么一个民族,在我十年前的时候,稍等,我出来。现在信号清楚吗?
    主持人:现在信号很清楚。
    施晓亮:就是我今天早晨从西双版纳州府所在地景洪出来赶到基诺山乡,大概有30多公里,就是有这么一座山叫基诺山,应该说全国绝大多数95%还多的基诺人口都居住在这座山的周围。这是群众唯一的一个基诺民族乡,我十年前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应该说还不到十年前,应该是2002年1月23日,那个时候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比现在的季节稍晚一些。但是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气候还是没感觉到那么冷,气候还是非常宜人的。那个时候全乡正在为马上就要到来的基诺族传统的节日,叫特懋克节忙的是不亦乐乎。就是前些年过节都是群众自发组织,那一年我十年前去的时候,可能正好碰到一个乡里要为基诺族进行一个大庆,就大操大办了一下,我采访这个民族,就是采访到当时刚刚退下来的老站长,就是刚才我说的沙车以及他的孩子。他的孩子当时还是说是资切的副手,资切接任站长,沙车的儿子就作为副站长,他们正在培训当时的很多基诺族的群众,教他们跳一种舞,就叫太阳鼓舞。
    这个太阳鼓,说到这个太阳鼓,鼓就是敲鼓的鼓,那个咚咚响的大鼓。它为什么说是叫太阳鼓?因为基诺族他崇拜的对象就是太阳,他们所有的衣服上、背上,无论男女都会绣上一朵很漂亮、七彩斑斓的太阳花,它的大鼓就叫太阳鼓。这个太阳鼓的一面边缘插着17根放射性的木棍,呈放射性的,就代表太阳的光辉。这个太阳鼓都是非常硕大。传统的太阳鼓,我十年前反正见到的是用一个超过千年的一棵在原始森林里伐来的这么一棵古树,直径会超过一米七八,然后不经过任何的拼接,直接把它掏空,掏成一个鼓的形状,然后蒙上生牛皮,然后你像一般我们见到的鼓,这个鼓面都是熟过的皮子,都是比较光滑的,而这个生牛皮,它就全都是带着黑黑的或者黄黄的牛毛。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个鼓槌敲击的地方毛就会脱落,就会露出光滑的皮来,但其它没有敲到的还是有毛,这样就会感觉到特别得原始、传统。这个鼓的声音敲起来,因为它比较硕大,敲起来也是特别的低,又低沉又高亢。高亢是指的它的音量,低沉是指的它的低音。低音部分比较重。
    我说到这个特懋克节就很有意思,它有一个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妇女婚后怀孕,怀了九年零九个月才生下来,生产的时候这个妇女就觉得肋骨很疼,卡巴卡巴就响,疼得她就坐立不安、汗如雨下。过了一个时辰,肚子里的娃娃就咬断了她的七根肋骨,从肋下就跳了下来。这个男孩一手拿着火钳、一手拿着铁棍,一出生就打起铁来。从那个时候,基诺人就开始使用铁器了。基诺语中的“特”,就是汉语的“打”,“懋克”就是大块的铁,特懋克实际上就直译为打铁节。那么这个民族所以说能够看出来,他们对于生产工序、铁器,因为在铁器时代,它的铁是比我们现在的黄金、青铜还要实用、还要贵重的一种与生产生活有关系的金属。它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现在大概时间就过了有一半,没多少分钟了吧?
    主持人:大概还有四五分钟左右。
    施晓亮:那我就不能再展开说了,因为明天我可能还继续在基诺山乡采访,明天会接着说,因为今天重要的采访还没有展开,有这四五分钟,我再接着说一下我昨天非常精彩的见闻。就是昨天我们来到的是傣族,因为一提到西双版纳,大家除了想到大象、孔雀,可能还重点想到的就是傣族。这个西双版纳,就是叫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虽然整个云南的西南部遍布着傣族,也有很多个分支,水傣、汉傣、花腰傣,但是最主要的、最聚居的、也是最有特点的,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那就是西双版纳这个童话一样的王国里生活着的傣族。
    傣族十年前我来采访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就是傣族的终身州长,叫召存信,召就是号召的召,他是被毛泽东、周恩来钦封为西双版纳的州长的这么一个特殊人物。他原来是一个封建领主,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土司。其实上说起来,就是整个西双版纳原来就是他家的,这个人的威望非常非常得高,高到什么程度呢?就是所有的矛盾党委政府解决不了的,只要让老州长出来说句话,比如说当年建机场的时候,老百姓因为土地问题就发生纷争,就不出让,然后政府也没有办法,让老州长出来。老州长说你们闹什么闹?原来这些土地都是我们家的,所有的人就全都散去了。他说话是非常有威望的。
    那么这边的傣族呢,是一个绝对的大民族,我们汉族到这个地方反而是一个人数非常小、绝对的少数民族了。我们昨天下午到的这个地方,就是傣族聚居的一连片的村寨,叫橄榄坝。所谓坝就是一个小平原,在四面环山、中间有一个坪坝,而澜沧江从这个坝子中间流过,在这个橄榄坝上面生活着数十个傣族的村落有数十个傣族的传统的村落,就是所谓傣族的那一些叫竹楼、吊脚楼,他们自称为竹楼。那么在这个地方,十年前我也来过,那个时候刚刚开始进行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开发到一个非常有名、希望大家如果有机会来到云南、来到西双版纳,都要来这个地方看看。它就叫傣族风情园,叫西双版纳傣族风情园,国家5A级景区。为什么要说一个景区呢?实际上这个景区它不单纯是一个景区,它完全是一个活态的,在全国来讲是做得非常成功的,叫“公司+农户”。因为这个景区的建设成为我认为是非常低的,你想一个景区在济南,你像建一个九顶塔,你得建那么多建筑吧,重新从零开始建。而这个所谓景区,就是把五个傣族村寨把它圈起来,这傣族村寨,你就花再多的钱建,你也建不了这么原汁原味。而他们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生活的,他们的吊脚楼、竹楼,千百年来就是这个样子的,老百姓穿的传统服装,千百年来就是这样穿着的,他的饮食习惯、歌舞、泼水、泼水节,千百年来就是一直就是这个样子的,不用经过任何培训,不用建设。你建设出来的就全都是仿造的,全是假的,而这才是真正的。而这些老百姓解决了就业问题,大部分老百姓都是或者在这边,漂亮的女孩子就作为演员,每天接待客人,每天有天天泼水节,唱歌、跳舞,所有的老百姓家里都或多或少的与旅游有关系。当然这种旅游,就是他们的一种生活的常态,他们不需要表演,他只需要在这边真实的延续自己的生活就行了。他们把自己家里的树,有很多树,香蕉树、芒果树、椰子树,然后上面的水果,这些果实一年四季全都会有,这个没有了,那个就会有,都会接上茬卖给游客。因为这边的游客量非常非常大,所以说他们的销售量、他们的经济收益也很大。很多人家就开了叫“傣家乐”。傣家乐这边做完全傣味的饭菜,也会有非常好的收益。客人也会住一天傣家竹楼,当一天傣家人,吃一天傣家饭,然后沉浸在这种唱歌跳舞中。
    昨天特别有意思的是,我们到了以后,首先参加他天天泼水节,正好赶上第一场了。我就觉得他们用这个民族文化,就是这么一湾水,很大的一个浅池子,游客和当地傣族的小傣妹,他们叫“哨得哩”,男孩叫“猫哆哩”,与这些众多的漂亮的哨得哩穿的这种薄薄的衣服,在这儿相互用一个盆就来泼水。当你看着你的辉煌的战果,也就是你用你的一盆一盆的水把对方,就是进行水战,对方相互都湿身了,就觉得特别有成就感,特别刺激。可能从小到大,每个人都喜欢玩水,有这种孩子的童真。然后所有的大人、小孩,男女老少,都在这边群魔乱舞、水花翻滚,是特别刺激、特别有意思的。就是这种童真的快乐,才是最大的快乐。这仅仅是其中的一个项目,另外它所有的这些表演、歌舞,根本不用培训,因为老百姓天天就是这样唱歌、跳舞,这样唱过来的。让我女儿非常羡慕、非常眼红的是,这边的东西这么好吃,而这边的女孩子身材又保持得如此之好,一个一个全都是小蛮腰,一个一个上身,就是傣族他有很多种分支,水傣、汉傣、花腰傣,他所有的衣服,上身是紧身小胸衣,把那小胸脯挤的鼓鼓的,然后中间这个筒裙和小胸衣中间露着二三十公分的小蛮腰,特别性感、特别漂亮。
    主持人:好的,好的,我们也感受到了,也非常感谢晓亮今天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信息。明天的时候,继续跟我们分享一下关于基诺族的一些事情。谢谢晓亮,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的连线只能到这里了。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