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水族:马尾绣冲出国门 水书先生面临断代

2011-11-27 12:10:00     作者: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党旗漫卷中国红 水族 马尾绣
[提要] 中国的56个民族中,仅有18个民族是有文字的,水族就是其中之一。水族的文字和由这种文字写成的书籍,在水语中被统称为“泐(le)睢”,我们则习惯称它为“水书”,它是水族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水族女子在绣制马尾绣。她们抽空就绣几针,不计工时费,因此绣品价格相对较低

水族群众赶场,相当于咱们的赶集,只不过是七天一场

水族百姓(施晓亮摄)

三都县三洞乡板龙村一位老人在自己传统的老宅劳作(施晓亮摄)

潘兴文向记者展示水书

    大众网-联通3G三都11月15日讯(特派记者 刘国栋)中国的56个民族中,仅有18个民族是有文字的,水族就是其中之一。水族的文字和由这种文字写成的书籍,在水语中被统称为“泐(le)睢”,我们则习惯称它为“水书”,它是水族信仰文化、民间知识杂糅的典籍,是这个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我们在贵州黔南三都县这个全国惟一的水族自治县的采访,在十年前是由水书而始,只是没想到的是十年后则由水书而终。
    8年前,施晓亮领队来到三都,采访的是当时三都县水族研究所的所长王品魁老人,当时他已经从事水族文化研究四十余年,出版专著2部,主编《水族简史》等论著10部,发表论文20余篇,代表着国内水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最高水平。8年后,当我们再次来到三都,想联系采访这位水族文化研究的第一人时,县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却告诉我们,老人在数年前就已驾鹤仙游了。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一时失语,为老人惋惜的同时也竟感到采访的茫然。一个人当他为本民族文化的研究、传承、发扬做出了无可替代的工作时,有时便就成了代表那个民族文化的符号,这个人若是没有了,这个民族的文化就会像是少了些什么一样……
  三都有个韦桃花,贵州名匠第—人

    作为水族代表性文化的,除了水文可以说就要数马尾绣了。三都县委宣传部极力给我们推荐了一位叫做韦桃花的女子,并称她的马尾绣在贵州可以说就代表着最高水平了,而且现在已经在县城里开了两家马尾绣专卖店,并以自己的名字注册商标,称为“韦桃花马尾绣”。个人命名的马尾绣专卖店,在三都乃至贵州仅此一家。闻此言,遂寻访而至。
    韦桃花的第一家店开在三都县交通局对面,另一家店则开在了县委县政府对面,都是繁华路段。因为有宣传部的事先联系,我们在韦桃花的第一家店里见到了这位水族名人。
  说是水族名人一点不过分,一进店门,最显眼的就是正墙上的那幅招贴画了,只见在“桃花马尾绣”5个红色大字下的大幅彩照上,一位右手托着奖杯、左手举着获奖证书的绣花女——“贵州名匠第—人韦桃花”。而相片中人,一位身着水族民族服装的中年女子,正在一旁的柜台里专心致志的制作绣品。
  “贵州名匠的名号可不是我自己吹的,这可是省里面比赛评出来的”,韦桃花性格开朗,跟我们聊起来也顾不上什么自卖自夸之嫌。2006年9月在贵州省举办的多彩贵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总决赛上,韦桃花凭借精湛的马尾绣工艺夺得“贵州名匠”特等奖,位列100名“贵州名匠”之首。这“贵州名匠第—人”果然名不虚传,不是吹的!
  再细看店里,旁边的一面墙上挂着用玻璃镜框装裱好的绣品,一幅幅古朴典雅、华美精致,着实吸引眼球。
   “像这样一幅在店里卖多少钱?”我指着一件约30厘米*18厘米大小的绣品,上面绣满了一些对称的花纹图案。
    韦桃花也不客气,看了看后说:“也就200来块钱吧,在我们的产品里面算是比较便宜的。”
    这么小一块就要200多块钱?听了只咋舌。“不要觉得贵,我们这都是功夫活。你知道这么一幅需要多长的马尾线来勾勒图形吗?”看见我有些质疑价钱,韦桃花跟我解释说,“就这么小一块,差不多就要20多米长的马尾线。”

    水族手工马尾绣,52道工序子孙背带

    韦桃花仔细跟我们介绍起来,马尾绣制作工艺十分繁杂,首先要对刺绣用的白色丝线进行处理,一根洁白如雪的丝线要用纺车纺细,分成3股,再取马尾2~4根做芯,用手捻着,绕裹起来,做成状似一根根精细匀密的马尾线。
    第二步,再将这种白丝马尾芯的绣线盘绣于手工绘制的花纹轮廓上,至于花纹的图案绘画,有的是传下来的内容,有的则需要心灵手巧的后人创作。
    第三步,用7根彩色丝线编制成扁形彩线,填绣在盘绣花纹的轮廓中间部位。
    第四步,再按照通常的平绣、挑花、乱针、跳针等刺绣工艺绣出其余部分。
第五步是在绣品上订上闪亮的小铜片以增加绣品亮度,称之为订“金钱”。
  由于这一道道制作工序很琐细,每一道又都是纯手工制作,为便于操作,水家绣花女往往将绣品分解成若干小片,待每一片都完工后,再用针线将它们按次序订在一起。这样,一件完整的马尾绣工艺品犹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彩色浮雕,才算大功告成。
  韦桃花告诉我,采用这种工艺制作的绣品具有浅浮雕感,造型抽象、概括、夸张。在水族,主要用于制作背小孩的背带(水语称为“歹结”)及翘尖绣花鞋(水语称为“者结”)、女性的围腰和胸牌、童帽、荷包、刀鞘护套等。
  其中,以民间传统的马尾绣背带最能集中体现这一古老工艺的精湛水平。由于其手工精细复杂,要经过52道工序,往往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绣成。因此,水族人常把拥有马尾绣背带看作是体面和富有的标志。而这种背带也常常能世代相传,在韦桃花的店里就收藏了几件已经流传了100多年的背带,这些背带虽然历经岁月,但现在看上去依然色彩娇艳如故,而且更加柔软了。
  在黔东南深山处生活的水族,不像苗族侗族那么富有,家里有女孩待嫁没有什么可以陪送的,只能从孩子一出生后,就为她用最复杂最琐碎的手法,绣制一身嫁衣和一件背带。水族女子出嫁后,生育第一个孩子,马尾绣背带是娘家探视新生孩儿的必备礼物。每个水族女子的一生中都只能得到娘家送的一副马尾绣背带,就算婚姻变故另嫁再生,娘家也不会再送。
  在无数个水族家庭里,兄弟姐妹都是由一副马尾绣背带背大的。孩子们长大后,马尾绣背带的色彩依旧鲜艳如故,这时背带就会藏入箱底,作为祖传的“子孙背带”了。这些“子孙背带”浸润着母亲辛勤的汗水,也记载着兄弟姐妹的欢歌笑语,“这背带可以说是我们水家人幸福生活的象征了。”

王晓亮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