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者日记:侗族大歌是怎么炼成的

2011-12-05 13:24:00     作者: 施哲莹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侗族大歌 侗族
[提要]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小黄”,是侗族大歌会的灵魂——侗族大歌的灵魂聚集处。

进小黄侗寨,必须先喝拦门酒。

进小黄侗寨必须先喝拦门酒,敬酒的唱歌的主要是侗寨的娃娃们。

侗族大歌唱毕,侗寨的主人们邀请我们一起与他们共舞。

我与小黄侗寨的小朋友们在一起,虽然我高她们一头,但我觉得她们真是值得我敬佩啊,她们的生活比我更快乐、更轻松。

我注意到,在大人们唱大歌时,这俩小朋友一直在跟唱。

在侗寨的鼓楼下,少儿队唱的侗族大歌丝毫不比成人差。

这些小朋友在唱大歌时,是那么的投入、那么认真。

小记者日记:侗族大歌是怎么炼成的

大众网特约小记者 施哲莹

  给我们带队的车在前面咆哮,车轮后留下一片扬尘。朦胧中我们透过车窗看到一辆塞满了人的带斗卡拖拉机中间还夹着一头雄壮的牛。那些围着它的人啊,手里不是握着芦笙就是拿着锣片,还有唢呐。跟我们一样,所走之路留下一片浓雾。更是给它增添了不少威武士气。

  他们拉着那头牛是要去斗,我们在苗族过年时也见过斗牛的,他们是一家对一家。侗族就不一样了,一个村子就养着一头斗牛,斗的时候也是村跟村斗,要是牛赢了全村高兴,把赢来的钱大伙分了。输了的话,就把牛宰了,全村吃了,再去买头,来年再斗。

  扯远了,我是想说 ,他们去斗牛是因为有个活动要举行。一年一度的侗族大歌节又要举行了。我们这不怕路险不怕山高的狂奔,也是为了去体会侗族大歌节的灵魂——侗族大歌。
  我们要去的地方叫“小黄”,是侗族大歌会的灵魂——侗族大歌的灵魂聚集处。

  还是老习惯,进门要喝拦门酒,男的一排,女的一排,小朋友们站一排。唱起敬酒歌来个个带劲,小朋友们也毫不逊色,有模有样。这些娃娃可是从出生就被编入一支歌队,不会走路时就呆在妈妈的背袋里,妈妈走哪唱哪,不管干活还是拉家常时。他们就听,听到二三岁差不多都会了,就能跟小伙伴自己组个歌队。你不会,跟着他们整天学也学会了。“宝宝会说话就会唱歌”这句话放在侗族里面,一点都不夸张,甚至还不会说话呢,就会哼调调了。

  忘了告诉大家,这个侗族大歌的独到之处就是在于它的多声部,无伴奏,无指挥,纯天然。专业的团体都很难达到的水平,而这些百姓却可以,这叫什么?默契!小黄侗寨3000多人,有上百支歌队,每支歌队都有二三十人、三五十人,不仅有姑娘队、小伙队,还有老人队、少儿队。什么样的学习最厉害,就是这种从小的耳濡目染,现在那些拜师学艺的,特别是拜名师的,一年能见师傅几回?能得到多少指导?而这种随时随地的传帮带,结果必定是人人都是超一流歌手。

  大歌里你经常能听到模仿鸟叫,虫鸣,流水的声音,这也是大歌的一个特点——他们自然崇拜。

  在侗家有句俗语“饭养身,歌养心”,把精神和物质看的同等重要。歌里包罗万象的内容,让侗家人从此了解天文地理,社会公德,谁掌握的歌最多,谁就是最有学问的人。就是这么一个以歌为乐以歌为荣的民族。别忘记,它叫侗族哦。

马震

editor

更多

 
 
 
我要评论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