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2011专题汇总 > 走基层陵县 > 访乡亲

80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冲锋号像响在耳边

2011-09-18 22:51:00     作者: 尹海洋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提要] “红日千秋照 乾坤万代红”,这是贴在芦坊村村民王本江大门上的对联。在今天的走基层采访中,记者偶遇了这位年近八旬,曾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场上无数次吹响冲锋号的老兵——王寿滨。

大众网记者“走基层”系列报道

80老兵讲述抗美援朝,冲锋号像响在耳边

时间:918 地点:陵县芦坊社区芦家坊村 大众网记者:尹海洋

王寿滨老人讲到激动之处伸出双臂比划着

老人坚持送记者出门 挥手告别

 

“红日千秋照 乾坤万代红”,这是贴在芦坊村村民王本江大门上的对联。在今天的走基层采访中,记者偶遇了这位年近八旬,曾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场上无数次吹响冲锋号的老兵——王寿滨。

在芦坊村大街上,一位身穿蓝色上衣、身躯佝偻的老人正在家人的陪同下散步。虽然体态已老,走路时步子有些抬不起来,但老人一直不让旁边的家人扶着。这位“固执”的老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

“大爷,为啥不让家人扶着,别摔着。”记者厉麦上前说。“他耳朵聋了,听不见。”一旁的家人跟记者交谈了起来。在他的介绍中,记者得知这位即将80岁的老人叫王寿滨,陪同散步的是他56岁的二儿子王本江。“老军人了,脾气拧,从来不让人扶着。”跟随着父子俩,记者走进了王本江的家。这几个月,王寿滨正住在二儿子家里休养。

“俺爹耳背,跟他说话得趴在耳朵边上吼。”王本江边向记者介绍父亲的身体状况,边把老人手边、印有“抗美援朝纪念”的水杯倒满水。在了解记者的来意后,王寿滨往前倾了倾身子,讲起了战场上的故事。

1947年参军,参加过孟良崮战役,打过胶东解放战……老人的情绪在讲述的过程中渐渐高涨起来。“51年去抗美援朝,刚出国那会朝鲜人民军说咱装备落后,但过了鸭绿江,第一战就把侵略军打出15公里!”老人大手往前一挥,大笑了两声。上甘岭战役的惨烈突围、换了武器后战斗力的提升、朝鲜人民和军队竖起的大拇指、押解战俘回鸭绿江的自豪,老人老人描述着这些细节,苏式枪、51式枪、高空迫击炮,老人伸着手指流利地说起这些名词。

“孟良崮战役的时候,我挂了花。”老人摸着自己头上的伤疤说,“一枚炮弹炸了我们五个人。”参加孟良崮战役的时候,老人只有15岁,他说自己受伤后依然在前线,“轻伤不下火线嘛!”

谈起当司号员的经历,老人几度想在沙发上站起来,“号声不同,意思大不一样!”据老人回忆,在孟良崮战役、上甘岭战役中,他一直是部队的司号员,到底会多少种号谱,老人自己也数不过来,“”起床号、集合号、出操号,那时候全靠号声传递信息啊!”谈起自己兵种在战场的作用,老人笑得皱纹都挤在了一起。“冲锋号和进攻号不一样,和前进号也不一样,那会指挥部和前线被截断,全靠我们传递信息指挥作战,绝对不能吹错的!”

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老人一直在讲战场上的经历,从1947年参军一直说到1953年退役,一旁的水杯一直未动一下。

说起现在的生活,老人语气逐渐平静下来。夏秋的时候回平房住,冬天的时候,他跟儿子去楼房住。“那楼里的地面很热,屋里很暖和,上厕所都不冻得慌。”老人告诉记者他对新生活的体会。

现在老人每年享受着国家对退伍军人的各项补贴,享受陵县开发区和芦坊社区每月发放的生活补贴,除此之外,今年又加了德州市养老保险全覆盖政策。在采访结束的时候,老人坚持送记者出门,不用儿子扶着,他迈着小步子说,“党永远忘不了打天下的老战士,咱这心里也踏实。”

陶云江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