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受 用脚记录

2011-09-22 16:47:00     作者: 马鑫    来源: 大众网  我要评论

关键词: 大众网记者 走基层
[提要] 在这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脑海中农民的印象也只是两个单纯的词汇而已,要问勤劳在哪里?质朴在哪里?自己还真不知道。但是通过在这德州陵县的这六天时间,让我把词汇转化成了具象,从此也将一生不忘。

  9月22日 星期四 天气晴

  靠的更近,感触才更深。记得上小学时,课本上对民的概括用了勤劳、质朴这两个词。说实话,在这过去的二十多年里,在脑海中农民的印象也只是两个单纯的词汇而已,要问勤劳在哪里?质朴在哪里?自己还真不知道。但是通过在这德州陵县的这六天时间,让我把词汇转化成了具象,从此也将一生不忘。
  农民的勤劳:大年三十不着家
  “一个大棚每年能给家里带来差不多三万块的收入,每家基本上都有两个大棚。”刚听完书记的介绍,我的第一感受是农民现在这么富,单靠种两个大棚年收入就差不多有六七万,让我也很是羡慕,但是当我真中走到大棚中去的时候,才知道着每一分钱中,积攒的都是农民的滴滴血汗。
  一个大棚100米长,矮的地方紧贴着地面,在里面行走必须弯下腰才不会碰到,冬天大棚里的温度能达到40多度,人在里面站着不动都直冒汗。种植户告诉我,西葫芦对土壤、水肥、温度的要求很高,所以从栽到地里的那天起一刻也离不了人,在所有种植大棚西葫的村子还有个怪现象,那就是大年初一街上找不到拜年的人群,每户家里也是空空荡荡的,因为西葫芦的主要产季是冬春季,春节期间正好是西葫长成上市的时节,所以每年三十吃过年夜饭,家家户户就早早扛起了工具,钻到自家的大棚里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我们口袋里挣到的每一分钱,靠的都是这双手。”五李社区书记的这句话让我记忆颇深。
  农民的质朴:人家不嫌我们脏
  这次走基层活动开始之前,领导曾跟我们多次强调,到了农村要真正和人家村民打成一片,不要有架子,不要带着城里人的坏习惯,嫌人家条件差,环境脏。可是真正到了村里,不管是领导还是村民都是把我们当客人看,吃的是人家待客的饭,还派了专人帮我们跑前跑后,原因就是怕我们这些省城来的记者到了人家村里不习惯。
  有一件事让我很受感动,第一天到五李采访时,村支书给我们用的喝水杯,都特意反反复复刷个三遍还用开水烫了一边,这样让我们觉得很不好意思。可是当我们结束采访离开时,支书却只用水涮了一下我们用过的杯子就又喝起了水。人家都不嫌我们脏,我们又有什么脸面嫌弃人家条件差啊。
  接了地气,有了底气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一试,一试不如常干。”这是我这几天下来明白的一个道理。作为一名年轻的记者,以前写稿子更多的时候只是打个电话问一下,或者只是跑到现场看一眼。通过这几天的走基层活动才让我知道了,好新闻是有生命的,听一听,看一看,写出的只会是新闻的外表,俯下身去试一试,常年累月的干下去,才能让自己的新闻变得有血有肉。而这次活动不只让我们真正的认识了农村,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我们如何去俯下身。只有真正接上了地气,我们的文章才会有了底气。
  就像中央电视走基层的那句宣传语“我的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的心中就沉淀了多少真情。”所以我也将带上这份沉淀的真情,在记者的道路上认真的走下去。
  (马鑫)

王晓亮

editor


 
 
 

大众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大众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大众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大众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大众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大众网书面授权。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众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大众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30日内进行。

 
投稿热线
>